天山網訊(記者蘭玲玲報導)1月31日中午,一輛拉著十幾個燈籠的小貨車緩緩駛入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大門。
大紅燈籠掛起來,火紅事業幹起來!工作人員掛著燈籠,個個喜笑顏開。
2018年,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取得薰衣草組培快繁技術新突破,相關技術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5萬畝薰衣草豐產豐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近年,這個研究所選育研發的薰衣草新品種新技術,填補了兵團種植薰衣草50多年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空白。
下午3時,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徐盼盼、郭丹麗來到薰衣草組培實驗室。「每日監控種苗溫度溼度,保持組培繁育苗木數量,實驗室離不開人。」徐盼盼說,春節前夕,她和同伴每人每天可做300至400個培養瓶。瓶內的幼苗,正是春季種植戶所急需的。
「近兩年,伊犁州新增7000畝薰衣草基地的苗木,都用的是我們的研究成果。」徐盼盼說。
伊犁州、四師是我國重要的香料種植基地,而隨著歲月流逝,薰衣草品種嚴重退化,弊端越來越凸顯。
「種植戶種薰衣草,一個品種一栽就是幾十年,純度、產量、品質都明顯降低。」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樸回憶道,「2013年前,六十五團、七○團薰衣草藍花、白花混雜,病蟲害多,大片薰衣草死亡,觸目驚心。」
讓特色產業靚起來!王樸帶領特色作物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先後從國外收集、馴化、創新薰衣草種質資源210多份,建立了我國最大的精油類薰衣草資源圃,填補了我國薰衣草種質資源收集的空白。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科研人員從這些薰衣草資源圃裡精心選育,近7年選育審定了新薰1、2、3、4號等4個優質薰衣草品種,填補了兵團種植薰衣草50多年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空白,並被迅速推廣至伊犁州、四師及全國各地。
「4年前,我種植了四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培育的新薰2號薰衣草,從此日子越過越紅火。」七○團種植戶霍喜龍這幾天忙著大量採購年貨,2018年,他種薰衣草掙了30多萬元。
新薰2號薰衣草出苗後,霍喜龍驚奇地發現,這個品種的薰衣草苗齊苗壯,病蟲害少,精油產量也比老品種高。周圍客商、種植戶慕名而來,客商購精油、乾花,種植戶買種苗,霍喜龍一時間成了香餑餑。
「目前,伊犁州、四師5萬畝薰衣草85%種植的是我們研發的新品種,僅精油每畝增產800克至1000克,種植戶畝均增收800元。」王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