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DNA真的有98%都是垃圾嗎?

2020-11-23 cnBeta

北京時間1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維持生命運作的靈藥,如同一本蛋白質生產的指導手冊。這本手冊僅用四個字母寫成:A、G、T和C,分別對應著4個鹼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鳥嘌呤(G)和胞嘧啶(C)。這四個字母、或者說鹼基對,在長長的DNA鏈中以特定方式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基因。

基因是微小的DNA片段,其中記錄著通過轉錄過程生成蛋白質所需的信息。這些蛋白質對於生物的發育和生存而言至關重要。

1990年,幾家實驗室決定聯手破解構成人類DNA的遺傳指令,這便是著名的「人類基因組項目」。到了2003年4月該項目結束時,我們終於揭開了大自然繪製的人類藍圖。

染色體由DNA鏈盤繞而成。

藉助人類基因組計劃,科學家終於對人類的DNA有了數字概念。結果顯示,人類細胞中共含有30億對鹼基對,壓縮成了23對染色體。每2萬至2.5萬條基因對應著約1億個鹼基對,負責著一系列蛋白質的編碼,其中每種蛋白質都有各自的獨特功能。在整個基因組中,負責蛋白質編碼的DNA僅佔1%至2%。

剩餘的98%至99%並未負責任何蛋白質的編碼,因此被命名為「非編碼DNA」。由於科學家認為蛋白質合成是DNA的主要作用,因此這部分DNA又被叫做「垃圾DNA」。但問題是,作為生命的「菜譜」,DNA中為何會有這麼多頁的垃圾內容呢?

是垃圾,還是尚未被發現?

mRNA的剪接機制。

合成蛋白質並不像按照菜譜做菜那麼簡單。蛋白質需要藉助DNA的轉錄才能合成,因為合成蛋白質的酶無法直接讀取DNA。DNA中編錄的內容會被複製到一種叫做「信使RNA(mRNA)」的分子上去。和DNA一樣,mRNA也有4個鹼基對,但胸腺嘧啶(T)被尿嘧啶(U)所取代。此外,mRNA是單鏈結構,而不是DNA那樣的雙鏈結構。

在轉錄期間,mRNA會被切割成若干片段、然後再重新結合在一起。這一過程名叫RNA剪接。之所以要有這一過程,是因為部分基因片段「從蛋白質角度來說」沒有意義。這些片段被叫做「內含子」(introns)。在RNA剪接過程中,這些片段會被剔除出去、棄之不用,可以說這些片段在轉錄過程中被丟棄了。

DNA與RNA。

數十年來,這些非編碼片段一直令科學家困惑不已。它們分散在各個基因之間,似乎起不到任何明顯作用,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毫無價值可言。1972年,遺傳學家大野乾(Susumu Ohno)發明了「垃圾DNA」一詞,來形容這些DNA中的「廢料」。當時,這些DNA也被稱作「自私DNA」,因為它們的存在似乎完全是為了自己,對生物體的生存沒有做出任何貢獻。

不過,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不應倉促地給這些DNA打上「無用」的標籤。如果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英語原文時,只認識其中的十個單詞,你能說除此之外的其它單詞全都是無用的廢話嗎?同理,科學家認為,這些所謂的「垃圾DNA」的功能也許只是尚未被我們發現而已。

「垃圾DNA」的功能是什麼?

研究人員決定將人類基因組與其它動物基因組的龐大資料庫進行比較。這項技術名叫比較基因組學。結果研究人員震驚地發現,有些垃圾DNA片段千萬年來始終不曾改變過。這些DNA片段得以被保留下來,說明非編碼DNA在某種程度上對生物的存活至關重要。因此,這些DNA在進化過程中通過「正選擇」被保留了下來,因為假如這些片段發生了變異,可能會對生物有害。

例如,在6500萬至7500萬年以前,小鼠和人類從同一個祖先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進化路線。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保留下來的DNA中,只有20%負責了蛋白質編碼,大部分DNA其實都屬於基因組中的非編碼區域。

人類基因組計劃時間線。

然而,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後發布的「DNA元件百科全書」(簡稱ENCODE)為垃圾DNA的「無用」投出了否定的一票。ENCODE是在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院的贊助下、由多家實驗室合作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旨在解讀人類生存的藍圖,而ENCODE則力圖弄清這部藍圖中的哪些片段真的有用。

人類基因組計劃利用了DNA測序來破解人類基因組,而ENCODE項目則通過RNA測序、以及尋找可以被化學物質或蛋白質改變的DNA片段,對RNA等其它元件進行了考察。該項目研究結果顯示,DNA片段的化學活動也許給我們一些提示,幫助我們了解其可能有哪些功能。

要記得,基因攜帶著合成蛋白質所需的信息,而蛋白質最終負責執行細胞功能。給定基因最終能夠合成的蛋白質數量是由其基因表達(即利用基因中編錄的信息指導蛋白質合成的能力)決定的。

基因表達的核心原理。

特定的蛋白質、轉錄因子、或化學物質可以與DNA結合,改變基因表達的時間和方式。科學家發現,一部分「垃圾DNA」中含有能夠調節基因的DNA,可以決定何時及如何激活或關停基因。它們還可以作為轉錄因子與DNA結合的場所,對轉錄過程進行調節。非編碼DNA包含幾種不同的調控因子,包括:

啟動子(Promoters):假如將基因比作一個燈泡,那麼啟動子序列就是它的開關。啟動子為蛋白質提供了一個啟動轉錄過程所需的場所,還可以切換轉錄相關元件的開閉。無法合成蛋白質的基因不含啟動子,其位置處於編碼基因序列的前端。

啟動子的作用機制。

增強子(Enhancers):協助激活轉錄過程的蛋白質會與增強子序列結合。增強子的作用類似於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即使沒有增強子序列,轉錄依然可以發生,但在有增強子的情況下,轉錄的效率會更高。增強子可能位於基因序列末端,也可能遠離基因序列。

增強子的作用機制。

沉默子(Silencers):與增強子相反,沉默子可以與能夠抑制轉錄的蛋白質結合,防止某個基因過度表達,造成蛋白質過剩。與增強子類似,沉默子與基因序列之間的距離也由遠有近。

沉默子的作用機制。

增強子與沉默子結合在一起,起到的作用類似於風扇的調節器。只不過它們控制的不是風扇轉速,而是基因表達的程度。蛋白質與增強子結合,相當於把風速調到最大;而與沉默子結合,則相當於讓風扇「停轉」。

以上列舉了非編碼DNA的幾項「功能」。那麼,非編碼DNA究竟算不算功能性的DNA序列呢?

一段「功能性」的DNA序列能夠控制基因表達,即由一段特定基因序列合成的蛋白質數量。正是蛋白質組合上的區別賦予了每種細胞獨特的功能。因此,既然每個細胞含有的基因組和DNA都相同,就需要由基因表達水平來決定某個細胞屬於上皮細胞、免疫細胞還是神經細胞等等。

為解釋這種與生俱來的可變性,ENCODE研究團隊在多種類型的細胞中實踐了上述技術。因此,按照上述「功能性」的定義,「垃圾DNA」對基因表達絕對起到了一定影響。ENCODE項目的研究結果說明,我們對基因組中神秘的非編碼區域的了解實在是少得可憐。

2012年,ENCODE項目合作小組揭露,超過80%的基因鹼基對都表現出了生物化學活動。因此,擁有生物功能的DNA肯定不止1%。該項目發現了大量此前未識別出的信號和「開關」,就像紋身一樣,鑲嵌在人類DNA各處。

結論

自ENCODE項目發布研究結果以來,科學家已經找到了非編碼DNA序列與多種生物學過程及人類疾病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猜測,這些序列也許與我們方向相反的大拇指、甚至子宮的發育有關。期刊《致癌基因》(Oncogen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也顯示,一段非編碼DNA片段可以調控基因表達,最終可以對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患病風險造成影響。因此,破解所謂「垃圾DNA」的功能如今已成為了一項大有可為的研究領域。

但這裡需要指出,ENCODE項目對於「有功能」的定義受到了人們的激烈討論。許多科學家指出,ENCODE項目的結果具有誤導性,並且被遠遠高估了。他們認為,蛋白質僅僅是與DNA結合、或是經歷了化學變化,不足以說明該DNA序列一定扮演著某種有意義的角色。在生物體內,有些DNA與蛋白質的結合僅僅是隨機發生的事件,沒有任何重要意義。這無疑給ENCODE項目發布的結果蒙上了一層疑影。

這些批評的聲音不無道理。要想對非編碼DNA的功能進行量化,我們還需要開展更多研究工作。不過,對於「垃圾DNA其實一點也不垃圾」這一事實,倒是沒有人反對。

相關焦點

  • 我們的DNA真的有98%都是垃圾嗎?
    由於科學家認為蛋白質合成是DNA的主要作用,因此這部分DNA又被叫做「垃圾DNA」。但問題是,作為生命的「菜譜」,DNA中為何會有這麼多頁的垃圾內容呢?  是垃圾,還是尚未被發現?1972年,遺傳學家大野乾(Susumu Ohno)發明了「垃圾DNA」一詞,來形容這些DNA中的「廢料」。當時,這些DNA也被稱作「自私DNA」,因為它們的存在似乎完全是為了自己,對生物體的生存沒有做出任何貢獻。  不過,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不應倉促地給這些DNA打上「無用」的標籤。
  • 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
    核心提示: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許多女性不能理解,普通隱私親子鑑定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做兩個人,而無創產前親子鑑定費用為什麼這麼高?產前鑑定的技術同樣檢測的是兩個人的dna   做無創dna需要空腹嗎多久出結果,雙胞胎做無創dna準嗎?許多女性不能理解,普通隱私親子鑑定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做兩個人,而無創產前親子鑑定費用為什麼這麼高?
  • 用遺傳算法優化垃圾收集策略
    雖然這只是一個玩具的例子,但GAs在許多實際應用中都有使用。作為一個數據科學家,我經常用它們來進行超參數優化和模型選擇。雖然GAs的計算成本很高,但GAs允許我們並行地探索搜索空間的多個區域,並且在計算梯度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問題描述一個名為Robby的機器人生活在一個充滿垃圾的二維網格世界中,周圍有4堵牆(如下圖所示)。
  • 方便麵真的是垃圾食品嗎?原來如此,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在我們平時出遠門的時候或者是由於加班忙著沒時間去外面吃飯的時候都會想到吃一碗方便麵。方便麵吃起來比較方便,只要有開水衝泡一下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面,溫飽肚子了。那麼在這幾年來有很多人都把方便麵當成了垃圾食品,難道它真的是垃圾食品嗎?下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 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並非毫無作用,或與衰老有關!
    LaRocca說,「10到20年後,我們可能會從醫生的辦公室裡採集樣本或進行某些測量,從而了解他們的生理狀況,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如何最好地治療他們,最大限度地延長他們的健康壽命。如果這些重複元素RNA是衰老的生物標記,那麼也許有一天你可以做這樣的測量來看看重複元素是如何被表達的。它們是不是太多了?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 揭秘「垃圾」DNA
    21世紀初期,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天書」解讀發現人類編碼蛋白的基因總數不超過25000,這些DNA只佔基因組的1%~1.5%,再除去3%左右的調控元件DNA,剩餘的95%以上的DNA序列是沒有任何功能的「垃圾」DNA。顯然,基因組就像在一大片「垃圾」DNA組成的荒漠裡,零星地點綴著編碼基因DNA。那麼是真的利用如此之少的基因構成如此複雜的生命個體?基因組中「垃圾」DNA 片段真的沒有用嗎?
  • 人類真的能復活史前生物了嗎
    人類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隨著考古學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史前生物通過不同的方式科普在人們的面前,人們開始越來越好奇這些動物的存在,但是這些動物都已經滅絕了,無法親眼看到,但是想像一下,去往西伯利亞的曠野,看一頭毛茸茸的
  • 地球有多少垃圾,你知道嗎?一起拯救我們的家園吧!
    「大麻繩」的背鰭,造成背部塌陷震撼保育屆的CH34,還有個暱稱叫「大麻繩」,因為在研究人員觀察它的10年間,它的背鰭上都有一條大麻繩,原來是海上的垃圾掛在上面了,背部形成了永久性的塌陷。無處不在的海洋垃圾和汙染,讓它們飽受病痛煎熬,當連進食和呼吸都變成了一種折磨,生命還有什麼意義?誤食塑料的信天翁,結局只有一個:活活被餓死。在它的肚子裡,人們發現了瓶蓋、打火機和各種生活常見的塑料,觸目驚心。海洋是如此,陸地又能得以倖免嗎?
  • 產前無創dna是檢查什麼?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
    無創dna是檢查什麼有必要做嗎,與唐底篩查、羊水穿刺比準確率有多少,產前無創dna能排哪些畸形?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我想可能很多孕媽都不知道,作為現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產檢,是孕媽們都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揭秘「垃圾」DNA--中國數字科技館
    21世紀初期,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天書」解讀發現人類編碼蛋白的基因總數不超過25000,這些DNA只佔基因組的1%~1.5%,再除去3%左右的調控元件DNA,剩餘的95%以上的DNA序列是沒有任何功能的「垃圾」DNA。顯然,基因組就像在一大片「垃圾」DNA組成的荒漠裡,零星地點綴著編碼基因DNA。那麼是真的利用如此之少的基因構成如此複雜的生命個體?基因組中「垃圾」DNA 片段真的沒有用嗎?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這裡面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為什麼要在復活之前把奧西裡斯做成了木乃伊?直接復活不成嗎?第二個就是為什麼不是直接活過來了,而是在冥間復活呢?按理來說伊西斯生命女神那應該是法力很高強了,想怎麼復活那還不是小事。
  • 垃圾分類離我們越來越近 新三板垃圾處理企業大掃描
    北極星固廢網訊:導語:不得不說,繁華背後的一些行業真的具備投資價值,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就是其中之一。正文6月18日晚間,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時表態,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
  •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基因突變是一種生物學裡會發生的現象,發生機率很低,但也不是不存在。在做親子鑑定之前工作人員也是會強調說明的,如果萬一發生,是不會出結果的,需要增加基因座或者增加母親樣本重新檢測,重新檢測後再出結果的。
  • 垃圾分類,我們不能再等了……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麼多年來我們因為垃圾處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健康代價。在廣東省東莞市遠豐村,自1995年起,村後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劇毒的腐爛物和髒水滲透地下,汙染了人們生活飲用的水源。在當地只要是用水,任何人都逃不開垃圾毒物對身體的侵蝕......
  • 垃圾分類不用愁了?機器人代勞識別準確率高達98%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汪鵬翀在本屆服貿會上,垃圾分類機器人讓很多受垃圾分類困擾的人們眼前一亮。這臺ABB與華為合作的AI垃圾分類工作站,從垃圾的傾倒、傳送到分類一氣呵成。兩隻機械臂可以在4秒左右完成一次分揀、投放垃圾的過程,準確率達到98%。
  •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dna研究玩法攻略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B肝這種疾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聽說這種疾病。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
  • 月球上發現187噸垃圾,是誰扔在那的?難道真的有「月球人」?
    月球離地球約38萬公裡,曾經是我們無法到達的「遙遠的地方」,隨著技術的進步,「拉近」了我們與月球的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數十年過去了,人類的腳步越來越遠,從地球邁向太空,最遠可到達月球表面38萬公裡以外的地方。
  • 「垃圾觀眾」決定「垃圾影視劇」?3年後,我們都該向馮小剛道歉
    眾人一邊罵著垃圾電視劇,一邊紛紛又去看,這不正是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嗎?大家這麼捧場,製作人自然很樂意被罵的同時還能數著錢。如此看來,「垃圾觀眾」就是原罪。 先說演員,近年來這種「垃圾電視劇」大多選用高流量明星吸引熱度,再差的東西加上好包裝,那就是精品。當然也有大膽選用新人演員的,可這些演員都有一個突出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