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爛片」輪番上場,從張一山版《鹿鼎記》到蔣欣、劉嘉玲版《情深緣起》,被罵的狗血淋頭。可為什麼翻拍計劃還沒有停止呢?
從去年已經播出的《倚天屠龍記》《新白娘子傳奇》到今年年初播出的《絕代雙驕》,以及還在排隊登上上星的新《天龍八部》,新《神鵰俠侶》,新《六指琴魔》等等,接二連三舊劇換新,一部比一部差。
儘管還有更多翻拍電視劇還沒播出,可一看劇照就知道,又是惡搞系列。楊祐寧扮演的喬峰,哪裡還能品出原著的意味。演員選角就失敗,劇本和演技就更加不值得期待了。可這樣的劇,在這幾年如潮湧來。
或許早在3年前,馮小剛就對這種現象給出了答案。
「中國電影現在這麼的讓觀眾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係。你如果不去捧他這個場,他就沒有生存空間,那製片人他就不會去製作這個垃圾電影,可往往垃圾電影票房還很高」。
把這個「垃圾電影」換在「垃圾電視劇」上,自然也是同樣的道理。
眾人一邊罵著垃圾電視劇,一邊紛紛又去看,這不正是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嗎?大家這麼捧場,製作人自然很樂意被罵的同時還能數著錢。如此看來,「垃圾觀眾」就是原罪。
但「垃圾觀眾」看「垃圾電視劇」,究竟圖了什麼呢?
一部電視劇亦或者電影,吸引觀眾的大概就是演員,劇情兩個因素了吧。
先說演員,近年來這種「垃圾電視劇」大多選用高流量明星吸引熱度,再差的東西加上好包裝,那就是精品。當然也有大膽選用新人演員的,可這些演員都有一個突出點——好看。
人皆有愛美之心,買東西都要挑個最好看的,何況看電視呢?生活中接觸的人大多樸素,看電視自然也會選擇長得好看的養眼了。韓劇能這麼火熱,絕對是研究到這方面的精髓了。
再說劇情,翻拍劇一般會為了有新意,專門惡搞部分情節。增加一些現在的流行因素,故意製造笑點。而首播的新劇,為了吸引觀眾,絕對會把新意做到最好。這方面,於正大概就是專家了吧。
從他早之前成名的《宮》系列,不正是吃了新意的福利嗎?再到後來的《延禧攻略》,魏瓔珞一反其他影視劇裡的溫柔善良,聖母心,有仇報仇,看得人痛快至極。雖說他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但最出彩的部分就是人物的獨特性了。
再比如去年的《陳情令》大火,多少導演看到了市場。為了迎合觀眾口味,這部劇之後,同類型的影視劇立馬進入緊急趕工狀態。TX公布了4部2021年雙男主的片單後,AQY也不甘示弱,馬上就出了6部雙女主系列。選的演員,那更是觀眾千呼萬喚要求的,絕對是爆款。
皆如此類很多,市場一直緊急跟著觀眾。「垃圾影視劇」不正是觀眾一步步期待出來的嗎?
其實在影視劇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的從來都是觀眾。
最近關於「王一博粉絲」和「豆瓣聲明」紛紛上了熱搜。觀眾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烈。
眾所周知,豆瓣作為國內影視劇、書籍評分的重要參考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各大獎項的頒發。但當惡臭的粉絲文化進入豆瓣時,仿佛出現了「微博2.0」。
隨著追星行為越發誇張,微博早就成了粉絲的專屬聚集地。經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熱搜,比如「某某某頭髮」「某某某衣服」「某某某造型」等等,一看就不可能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當然不可否認有一些正能量民生新聞,但對於娛樂八卦,就是九牛一毛。
顯然,如今有粉絲有預謀的企圖改造豆瓣,變成他們宣傳愛豆的重要平臺。被豆瓣官方點名的王一博粉絲,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
事情是這樣的,有作者發現自己剛出版的新書下面都是亂七八糟的複製評論。可自己上百萬新書才剛剛發布,怎麼可能有人就看完了呢?
於是沿著這條線挖下去,他發現這些發布評論的人到處都在留言,同樣用的都是複製的評論,和文章沒關係,只是單純的發個消息。
這個操作,和微博上做數據的手段同出一轍。於是在深挖,就挖出了一條鏈。
此時剛好王一博粉絲在超話中發聲明表示不許眾人再豆瓣暴露粉籍。這不就兩相呼應了嗎?自然王一博粉絲就成了眾人聲討的對象,還被斥責想走「肖戰後路」。
可大家知道,為什麼王一博粉絲這麼大批量的「養號」嗎?
從去年開始,網上到處都在傳著王一博,趙麗穎開機主演《有匪》。這是一部大製作,男女主角皆是一線小生,導演吳錦源曾打造過《楚喬傳》《步步驚心》《寂寞空庭春欲晚》等熱播大劇,可想而知這部劇投入有多大。
從主角還在片場開始,定妝照、路透圖等就紛紛登上熱搜。播出也是一波三折,原定的上星播出,從湖南衛視轉到北京衛視,如今淪為網上播出,期待值可謂是登頂了。這樣眾人矚目的大製作,粉絲自然也不能拉後腿了。
於是在開播之前,粉絲們就做好營銷準備。豆瓣作為重要評分場地,更要早早攻略,好及時打出五星高分。還沒播就註定了,這一定是一部高分劇作。
當然為這部劇努力的,王一博的新劇不只這一部,努力的肯定不只有王一博一家粉絲。明年還有肖戰吳宣儀的《鬥羅大陸》,楊冪陳偉霆的《斛珠夫人》等等,誰家不是費盡心思呢?
此時不免想起李成儒在《演員請就位》說得那句話「形式大於內容」。作品質量怎麼樣粉絲不管,反正形式要先行。
所以以後不要隨便下定論說中國影視劇質量「垃圾」,從來都是市場決定作品,大概就是觀眾品味也只到了這個程度吧。
畢竟被罵臭的張一山版《鹿鼎記》,如今可是長時間霸佔播放指數第一名,力壓好評如潮的《隱秘而偉大》。而被罵撲街的《情深緣起》,播放量也一點都不差勁。
一邊罵一邊看的觀眾,不正是驗證了馮小剛3年前的定論嗎?3年前因此被罵的馮小剛,我們都該向他道歉。
「垃圾觀眾」決定「垃圾影視劇」,誰也怨不得誰!
或者應該這麼說,什麼樣的觀眾絕對什麼樣的影視劇,在捧場下去,影視劇絕對還能再破人們心裡底線。
最後,大家猜一猜,被央視點名的「四流電影」《爵跡2》,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底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