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命由天不由我。」
2019年10月9日,北大女生包麗(化名)在服藥自殺前,在微博上發了上面這句話。送醫搶救後,她一直昏迷。2020年4月11日,醫生向家屬宣布包麗腦死亡。
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號發布《「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的報導稱,包麗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等要求。包麗媽媽稱,兩人戀愛期間,牟林翰嫌棄包麗有過戀愛經歷,不是處女,但又不想分手,卻以此折磨包麗。
針對包麗媽媽的指控,牟林翰回應稱,他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包麗精神控制,「我不明白什麼是精神控制?」
雖然牟林翰稱,不知道什麼是「精神控制」。但在北大之外,還有著更多如同牟林翰一樣的人,他們被稱為PUA男,他們用以控制包麗等女性的方式,則被稱作PUA。
01什麼是PUA
隨著包麗事件的爆發,網友普遍認為,牟林翰的所作所為,就是PUA。
所謂PUA,全稱Pick-up Artist,是指一群受過系統化學習、時間、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但現在,它已經變成一些人用來騙財騙色,對女性進行精神控制等惡劣行為的工具。
將PUA公諸於世的鼻祖,是派屈克.漢密爾頓,他的小說《煤氣燈下》首次揭露了精神控制。小說裡的主人公寶拉繼承了姑媽的財產,男主人公安東費盡心機對寶拉展開了追求,當他如願以償娶到寶拉後,開始謀劃竊取寶拉繼承的財產。
為了讓寶拉產生錯覺,他總是把煤氣燈調得忽明忽暗,當寶拉向他說起時,就極力否認,並引導寶拉懷疑自己精神出現問題,在日積月累懷疑自己後,寶拉終於被逼死。
現實生活中,PUA男就是讓「獵物」否定自己的認知,懷疑自己的價值,放棄自己的人格。「煤氣燈效應」是一場曠日持久認知否定工程,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控制。
02PUA男如何養成的
PUA培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買假名牌包裝自己。包裝出有錢人的感覺。
第二步,湊錢包裝朋友圈。這個過程中,講師們採取的線上線下聯動的做法。線上由學員眾籌,包下一塊比較高端的地方,然後瘋狂拍照發朋友圈,同時上傳到一些特定網站,勾搭女生;在酒吧(酒吧有臺位費)和女生們互動,在這之前,講師們會給學員們培訓如何「不經意間」與不認識的女性進行身體接觸,並提供一套應對辦法。
第三步,講師們會開始推薦更貴的課程,稱再花幾萬就可以進入「兄弟會,以後就是彼此的僚機。」
從PUA男養成過程來看,他們往往把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出入高檔場所,通過各種技巧搭訕女性,在成功搭上線後,通過語言控制對方精神,讓對方放棄自我認知。
許多女性被對方的打造出來的外表所迷惑,一步一步走入設計好的圈套。在洗腦的過程中,反覆使用「你不愛我」,「證明給我看」等等語言刺激對方,而為了證明所謂的愛,許多女性會按照他們的要求實施自我摧殘,不僅不會真的帶來牢固的愛情,只會在對方的陷阱裡越陷越深。
03交往過程中及時發現異常,並立即切斷
女性在交往過程中,發現自己精神壓力大,時常無緣無故大哭,失眠,做噩夢,抑鬱傾向,甚至想要自殘自殺,則需要警惕你可能已經陷入了PUA的陷阱。
此時,保護自己最佳的辦法是從源頭遠離傷害,與渣男劃清界限。與自己和解,給自己時間去療傷。
真正的愛情,也許會帶來困擾,但是不會讓你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更不會讓你抑鬱。愛情是種給予,但絕對不是摧殘自己的給予。
「愛的給予既不是謙卑的奉獻,也不是傲慢的施捨,它是出於內在的豐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因而是超越道德和功利的考慮的。」
所以當你的給予換來的不是幸福與甜美,而是巨大的精神壓力時,就需要立即冷靜下來,回顧對方的言語和行為,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超越了正常戀愛的範疇。
可以找親密的朋友,甚至父母傾訴自己現在的境遇,傾聽建議,及時抽身並回歸理性。
希望,包麗的事件不會再發生。
—End—
對於PUA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關注、留言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