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約翰的父親弗蘭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飾)死於30年前一次救火行動中。一次,翻看父親的遺物時,約翰(詹姆斯•卡維澤 James Caviezel 飾)發現了30年前父親使用過的一臺老式無線電。在隨手翻撥頻段的時候,他竟然和一名年輕叫弗蘭克的男子搭上了線。經過整夜長談,約翰確定時空發生了錯亂,這個弗蘭克正是自己30年前的父親。
約翰興奮異常,順利幫助父親躲過了30年前的那場災難。當他一覺醒來,驚訝地發現了相框中白髮蒼蒼的父親,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歷史一切都改寫。約翰的拯救了父親,而他的母親卻死於了多年前的一起連環殺人案。當約翰通過無線電再次聯繫30年前的父親,意圖讓父親阻止母親被殺時,父親卻又意外成了嫌疑犯!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黑洞頻率》電影的精彩評論:
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獲得該電影資源。
影評一:
過去,現在,將來,這是人類生活的命題也是電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兒子在無意中通過一臺老式的無線電與三十年前的父親聯繫上了。這是故事的基本創意,這種創意在現在看來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個可以書寫的筆記本,還有《世間奇妙物語》中的那個日記本,還有諸如手機等等。用一種媒介聯繫兩個時間,這是此類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與《回到未來》不同,人作為媒介的使用者是無法到達另一個時間或空間的,這很顯然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僅憑藉著物質,人不可能達到更有利於自己意願的事情。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戲,所以我認為此種創意在許多時空交錯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種神奇的媒介,但人還不是萬能的,於是這種創意有很現實意味,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天生地便是對過份依賴物質的一種反諷。於是,此種影片多多少少都帶有些許的文藝氣質。
但回到本片中,終歸我們要看一部商業影片,於是,兒子通過無線電解救了差點遇難於火災的消防員父親。緊跟下來的劇情我們似乎總是看到,當你無意中改變了某個歷史,哪怕只是一個杯子破碎了,也會造成不一樣的未來。當父親成功得救了的時候,三十年後的兒子卻又失去了母親,於是引出一樁連環殺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聯繫著,哲學問題中關於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論點是否適用於這種時空交錯的事情沒有人會深究的。但有一點,這種構思實際上是一種尊重歷史的嚴謹態度,即歷史不容篡改。閒話少說,回到本片。
連環殺人案是一樁懸案,身為警察的兒子為了查明此案,為了解救因為自己篡改歷史而無辜死去的人,於是指導父親阻止案件的發生,但父親卻成了嫌犯,此時,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是無線電的毀壞。
無線電毀壞意味著父親與兒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那種先知先覺的神奇不再擁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時突現了出來。當我們看到父親在孤立無援地情況下自救,甚至長生到在未來時空救下自己兒子的時候,我們知道,這部影片終於跳出了無線電的魔爪,沒有淪落成一部只靠一個科幻創意支撐起來的無聊影片。
於是,反觀此片,個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義與善良都存在著,也正是由於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獨特的魅力,就如許多導演說的,還是拍人的。雖然影片結尾之處有些紕露,但整部影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鋪墊基本上都可以印證後來人物的改變。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親將煙揉成一團這個細節,沒有語言,不足五秒的鏡頭,可產生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正是這麼一個細微的鏡頭,父親將不會死於癌症,正是因為這麼一個小鏡頭,父親才會在兒子危機時刻出現,殺死了罪犯。於是,人只能自救的主題提到了層面上,被兒子救於火災是機會,但把握機會的只能是自己。可見編劇在這個方面考慮得是如何周密。
這是一部商業片,仔細分析一下,套路還是很明顯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現,改變了未來,第二步是化解所改變的未來,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個神奇還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錯,但同樣是三步走,它卻完全可以是另一個樣子,那就是文藝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來,兒子救父親,與父親破案實際上都是同一創意,同樣是具有商業元素的演繹,所以,影片的上部與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創意下的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是並列的,並沒有產生緊密的聯繫,甚至可以完全脫離開。這給我一下很大的跳躍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就是情感,其實影片救人於火災與救人於連環殺手刀下都是一樣的,但他們之所以能夠聯繫起來,除了前者是後者的因(這個因當然並非必須的)以外,最主要的還是父子之情。但很可惜,強烈的商業色彩將父子之情多少有些衝淡,影片更強調的還是救父親於火災中產生的那個因果關係,正因為這個因果關係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來好看卻沒有父子之情真實,沒有父子之情的遞進關係。所以,會給人一種隔裂感。
當父親從火災中難生了之後,父子之間通過無線電已經達成了一種認同。此時,影片通過一系列鏡頭表現出父子之間那種合協的感情。但要知道,兒子已經是36歲的人了,而無線電那邊的父親同樣也是三十多歲的人,這樣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協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適呢?於是,一部商業影片走向了文藝片的路線。
影評二: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在這首曲子中結束了Frequency。然後一秒鐘也等不了,搜到了,下了,聽著,平復著,回味著,著手寫下這一切。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部片子讓我一看完就有種衝動,要來寫一篇影評把心裡那些感受到的,觸動著的,躍躍的給寫下來。
最喜歡的是那一段。Frank從倉庫大火中死裡逃生之後父子倆在無線電中終於相互確認,詢問近況,聊著最愛的棒球。。。時間幾乎被忘記,空間也在鏡頭中兩個人的影像交互重疊中被摸淡。父子之間的感情,那種不同於母女之間的親密和柔情,通過Frank和John的話語之間和各種細微的表情被表達的淋漓盡致。那種隱忍著但又深埋於血肉之間的濃濃情意,用一種男人的方式在無線電波中暗暗地傳遞著,這種微妙的感覺幾乎難以捕捉。那是一種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變的骨子裡的passion。其實這段我倒回去重看了無數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體會,數度哭瞎。
然後再一次忍不住淚奔就是結尾的時候,從John回頭看見父親開始,到所有的至愛親朋都出現在棒球場,暖陽把滿場的歡笑融化,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響起,我就徹底不行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這首片尾曲,極富老式美國電影金曲的韻味,只消聽上那個拖音,便如著了魔一般欲罷不能。感覺好像整個人也被帶回了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那些我們只在電影裡看過的八十年代的美利堅,閃耀著午後燦爛的金色日光,總是充滿活力,激情,勇敢和正義,看完之後總是留給人無盡的盪氣迴腸和滄桑感。那是個我多麼想要去看一看的年代。
回到片子。跟結尾一樣讓我著迷的是開頭Frank回家那一路的場景,感覺是抹上了一層淡淡的蜂蜜之後暈染開來,尤其是戴著墨鏡騎摩託,包括後來很多零碎的家庭場景,其實完全是我的命門所在。流淌著濃濃親情的畫面就像在夢裡一樣讓我迷醉。
而這其中有一個異類。那就是Frank把小女孩兒救出倉庫時穿梭滑梯的那一段,唯美而不失充實,讓我著迷不已。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鏡頭就是John對著當年的自己說話時,我幾乎要被融化了!好吧,那個yahoo確實是唯一的笑點
I love you, partner
I love you more
Are you still there, chief
I am still here,little chief
本片另一個最對我的點就是連續殺人狂。重口味永遠都是歡迎來我們家做客的,何況是專殺同一職業的女人,保留他們的物件。獨居身份特殊的這種典型性變態殺人狂呢。肯定開膛手先森的入室大弟子,才能這麼幹淨利落,最後以這個案子為主線,用我閨蜜的話來說就是父子完勝大Boss簡直太對味了,你們實在難以想像我對這種連續殺人事件的熱衷程度,而由此引出的黑人警察朋友我也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不知怎麼的,這部片子不是那麼的鋒芒畢露,但就是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舒服感,緞帶般柔滑親近而又不失羊絨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