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樂樂
據《自然》報導,去年揭開黑洞面紗的第一張歷史性圖像現在已經成了「電影」。
一連串的短幀畫面顯示了黑洞周圍環境是如何隨著引力發生變化,將其周圍物質攪成漩渦的。
這些畫面顯示了一個不平衡的光團圍繞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
為獲得這些畫面,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EHT)利用觀測網絡挖掘了黑洞的舊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與基於第一張黑洞圖像的數學模型相結合,展示了8年來黑洞周圍環境是如何演變的。
這項研究9月23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由觀測數據和數學模型構建的一系列圖像顯示了M87星系中心黑洞從2009年到2017年的演化過程。圖片來源:EHT
「落在黑洞上的物質流『洶湧』,我們可以看到光團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晃動。」
美國哈佛大學射電天文學家、論文第一作者Maciek Wielgus說,「再過幾年,它可能真的看起來像一部電影。」
EHT2019年4月公布的圖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M87*,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
儘管有些模糊,但這張圖像揭示了一個環狀結構及其中心的暗弱區域(即黑洞陰影),使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了首次實驗驗證。
圖片顯示,光環的一邊似乎比另一邊更亮。
落入空隙的物質在黑洞赤道外高速旋轉,形成天體物理學家所說的吸積盤。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不平衡的光環與都卜勒效應有關:在朝向觀察者旋轉的一側,物質的運動增強了輻射,使其看起來更亮;相反的情況發生在另一側。
在上述結果基礎上,Wielgus想回顧EHT望遠鏡的舊數據,看能否以2019年的照片為指導重新解釋它們。
較早的數據包括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收集到的,其中兩批數據尚未公布。
Wielgus和其他EHT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這些數據,發現與2019年的結果一致,包括一個暗盤和一個亮環的存在。
儘管2009年至2013年的數據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生成圖像,但通過將有限的可用數據與基於2017年數據建立的黑洞數學模型相結合,該團隊能夠生成每一年的合成圖像。
這些結果包含的信息比Wielgus預期的還要多。和2019年的照片一樣,他們發現光環的一邊比另一邊更亮,而且亮點在移動。
儘管M87*黑洞本身不會逐年發生變化,但其周圍環境會發生變化。
在幾周的尺度上,強磁場會攪動吸積盤並產生更熱的斑點,然後繞黑洞運行。
2018年,另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有證據表明,有一團熱氣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A*旋轉了約1小時。
因為M87*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是人馬座A*的1000倍,所以M87*周圍的動力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揭示。
EHT計劃在每年3月底或4月初觀測M87*和人馬座A*。
該團隊希望明年能首次使用短波長輻射進行全球觀測。
雖然穿越地球大氣層更具挑戰性,但這將提高EHT圖像的解析度。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bac0d
《中國科學報》 (2020-09-25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