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vs 腦洞的5部電影:《星際穿越》神作之名當之無愧!

2020-11-22 前瞻網

北京時間4月10日周三晚,一張來自5500萬光年以外M87星系的照片,吸引了全球所有科學家、科學愛好者乃至大量普通網民的注意。這張照片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這是100年來,人類第1次部分窺探到了黑洞的真容。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依據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推導出,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無比巨大的星體,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將其命名為「黑洞」。這種天體一直是天文界最受關注的現象之一,因為其神秘、深邃、連光都無法逃脫的特性,持續勾動著人類的最原始的求知慾望。

很快,作為「男人的浪漫」的一系列科幻小說和電影,就把科學圈子裡的熱情帶到了民間,這也是黑洞照片一經公布,就能火爆全網的原因。在黑洞的神秘容顏已經揭露的情況下,前瞻網為大家盤點一下和黑洞相關的電影,看看人們曾經的極限腦洞,和現實到底有多大差距。

黑洞(1979)

迪斯尼公司決定拍這部「大製作」(按當時的標準)時,制定了一個非常卑微的目標:在石破天驚的《星球大戰》播出2年後,只要拍出一部自家的「太空歌劇」就好。本人剛剛看了一眼,這真的就是一部超低配版《星球大戰》……

據說,一開始他們並沒有打算拍黑洞題材,只是在拍攝途中,工作室突然注意到,科學界關於黑洞的討論越發火熱起來,才修改了最初的劇本。故事講述了一群科學家誤入黑洞邊緣地帶,發現了20年前失蹤的飛船,在其中發現並打敗大反派,最終逃出黑洞的故事。

本片投資巨大(2000萬美元),攝影和特效在當年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因此,影片中的黑洞大概算得上是對當時人們的想像最極致的還原了。不過,鑑於當時的科學進展,人們的想像相對受限,於是影片中的黑洞看上去也十分簡陋,我甚至覺得,劇組可能直接把天氣預報中颱風的圖片P一下就拿來用了。

(截圖來源於archive.org)

時間簡史(1992)

也許沒有哪個科學家比霍金對當代普羅大眾的科學觀念影響更大,也許黑洞這個詞,不少人就是從他的著作和言論中知道的。他關於黑洞、量子力學、輻射和相對論的思想被完整地記錄在他1988年的暢銷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中,之後,知名導演莫裡斯(Errol Morris)(「藍色細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時間簡史》。

該片不是科幻電影,而是一部紀錄電影。影片中包含了對霍金及其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大量採訪,將霍金的人生歷程,與他對各種思想理論生動而巧妙的解釋融合在一起,完美繼承了原著的使命,即讓外行更容易理解空間科學。

由於不是科幻片,這部電影的拍攝者也沒有費盡心力去構建一個場面恢弘的黑洞情景。黑白畫面中的黑洞如同一個靜止的漩渦。

(截圖來源於archive.org)

黑洞表面(1997)

雖然這部電影直接以「黑洞」為名,但只是玩了個噱頭。整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恐怖故事:

2040年,利用空間扭曲技術深入宇宙的「新領域號」消失於海王星附近。2047年,「新領域號」突然在海王星附近發出了求救信號,於是當年設計「新領域號」的主角一行人受命乘前去施救,然後遇到了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電影中,唯一和黑洞相關的就是「新領域號」用來扭曲空間的「人造黑洞」,也就是下圖中的黑色圓球。當啟動「黑洞」時,圓球會變成液體狀,人觸碰到就會被吸進去。可以看出,片中的黑洞和科學上的黑洞實在沒什麼關係。

(截圖來源於嗶哩嗶哩)

星際迷航(2009)

在近幾年的科幻作品中,比如傳奇的《星際迷航》系列以及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黑洞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

作為系列電影時隔多年的重啟之作,電影講的是全新的故事。電影講述了2個瓦肯星少年在地球上成長,並共同反抗反派羅慕倫帝國侵略的故事。影片中,羅慕倫帝國在入侵地球前,向瓦肯星注入「紅物質」,使星球變成人造黑洞,吞噬自身。但也正是因為這個黑洞扭曲了時空,為主角一行人阻止反派行動創造了機會。

本片也沒有太過注重黑洞的科學性,追求的更多是炫目的視覺效果,比如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是無法清除觀測瓦肯星被吸進黑洞的過程中的。

星際穿越(2014)

《星際穿越》是大導演諾蘭近年的又一部神作,講述的是在地球環境惡化到難以挽回的情況下,一群人前往茫茫宇宙尋找新家園的故事。影片最為人稱道的是,它在塑造完美劇情、表演的同時,還儘可能地往「科學」上靠攏。例如,在靠近黑洞的情節中,太空人們身上的時間扭曲非常真實。

更重要的是,在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索恩的幫助下,諾蘭塑造了一個非常符合科學理論的黑洞景象,而且和4月10日公布的照片已經有了一些相似性,比如中心部分的幽深黑色和外面一圈高亮的吸積盤。遺憾的是,理論上說,吸積盤的光應該是不可見的,這是其中氣體高速旋轉、摩擦放射的強烈X射線,需要專門的觀測設備。

(截圖來源於嗶哩嗶哩)

但是這是科幻電影,需要考慮到視覺效果,忽略這小小的下次,我們完全可以說,諾蘭幾乎重現了一個黑洞。之所以電影中的黑洞和照片還略有不同,一方面是觀測角度有差異,更主要的是,拍攝的照片像素不足,成片比較模糊。

下面是B站UP主「時少權電影號」處理過的圖片,可以看到,通過一定程度的高斯模糊,加上曝光和飽和度的調整,最終,劇中的黑洞變成了和照片中一模一樣的狀態。

(截圖來源於嗶哩嗶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燒腦"電影星際穿越熱映 真的很好看真的很難懂
    於是,其他科幻片存在的物理硬傷在《星際穿越》比較難尋。   成都某大學數學系的陳老師是科幻迷,他是上周六和幾位好友邀約去看《星際穿越》的,看完後對本報記者說:「這部電影一看就是在向當年那部《2001太空漫遊》致敬,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邏輯算很嚴謹,黑洞的視覺效果經過精密的運算後呈現出來很震撼。」
  • 電影《星際穿越》,值得你看上三遍!
    本人很喜歡看電影,尤其鍾愛科幻片,《異形》系列、《終結者》系列、《黑客帝國》系列、《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星球大戰》、《攻殼機動隊》、《機器人總動員》、《星際穿越》等等,每一部都看得津津有味。
  • 這幾部特效劇情都酷炸天的科幻片,星際穿越上榜,第一部腦洞大開
    三,《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繆星,珍珠人千星之城上映的時候,劇情後半段有點沒收住。五,《星際穿越》蟲洞全貌14年大部分人都走進電影院看過的「神作」。除了極硬的科幻內核,電影的特效也取得了87屆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無論是黑洞,太陽系土星軌道附近發現的蟲洞,還是連接另外一個「銀河系」,畫面都完美表現了它們最可能的樣子。不用多介紹,一定要親自去看的電影。
  • 深度解讀《星際穿越》這部科幻神作!世界級的科學家全程做指導
    本期我們就來解讀,這樣一部堪稱神作的電影。它講述的是地球已經無藥可救!一個男人掉進黑洞,幫助人類逃離地球的故事。《星際穿越》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劇情,故事的背景的設定是在人類文明日薄西山的時代!那時霧霾,沙塵暴肆虐整個地球,人類苦苦掙扎於飢餓的邊緣。男主角曾經是一名最優秀的太空人,他有一個女兒,天生熱愛科學。
  • 電影《星際穿越》:一部史詩般的科幻神作
    好電影,愛分享,大家好,這裡是小師電影。今天,小師給大家推薦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02影片解讀小師是一個科幻迷,最喜歡看的電影就是科幻片,但小師推薦的首部科幻片就是這部《星際穿越》,可見這部影片在小師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儘管這是一部2014年的老電影,但從整體的視角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任何一部科幻電影。
  • 《星際穿越》:第一個真正的電影黑洞
    新上映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吸引了無數影迷的目光,片中對近距離觀察時黑洞呈現的景象進行的準確描述讓影迷們津津樂道。拍攝過程中,《星際穿越》創作人員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取經。在視效小組的齊心努力下,《星際穿越》成為科幻片史上對黑洞的呈現最具有科學準確性的影片。
  • 星際穿越票房破8億 諾蘭2014年神作票房火力十足
    原標題:《星際穿越》票房突破8億!重映3天票房超4500萬,評分高達9.3截止8月5日24:00,《星際穿越》國內票房已突破8億大關,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於2014年上映的神作,8月2日在國內重映。星際穿越票房破8億《星際穿越》僅僅重映3天,據數據顯示,重映票房已超4500萬,上映首日票房1920萬,首日助推大盤重回五千萬,是疫情期間電影院復工後第一部票房單日突破千萬的重映電影。《星際穿越》在國內很受歡迎,2014年首輪放映票房7.55億,位列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第五位,同時高居年度進口電影票房亞軍。
  • 讓無數科幻迷為之瘋狂的神作《星際穿越》,不要溫順地踏入那良夜
    有些人會問我,你最喜歡的科幻電影是什麼?我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星際穿越》,這是一部讓無數科幻迷為之瘋狂的神作。看完諾蘭的《星際穿越》,你明白了什麼,了解了什麼?甚至於這部片子是否是在你印象中最偉大的佳片。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解讀一下這部影片。《星際穿越》主要講述的是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一批科學家去尋找地球之外可以生存的地方。是一部關於蟲洞和外太空的物理科幻片。
  • 《星際穿越》影院重映:一部科幻電影,為何會讓你淚流滿面?
    其中,就有《星際穿越》。這是一部讓很多人刷過多次的電影。在當下全球知名的電影導演當中,克里斯多福·諾蘭是一個永遠無法忽視的存在。雖然,「大師」這樣的稱謂放在諾蘭身上還存在爭議,但他執導的電影作品中的確有不少堪稱「神作」。
  • 【推薦】這 8 部科幻電影,每部都使我達到腦高潮
    作者:寶寶知道 張思妍推薦8部經典科幻片,它們無一例外都是腦洞大開又充滿哲思的佳作。1.《原始碼》著名科幻導演鄧肯·瓊斯玩起了時空穿越,但是與此同時,也不忘撩一撩人們對人性話題的敏感神經。它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拋棄了傳統科幻片的機械質感,從人文角度,狠狠地將觀眾拖進了影片深不見底的腦洞。35歲的哈佛大學歷史教授約翰突然辭職,同事們前來送行,並紛紛表示不解。而約翰的解釋竟然是,他能長生不老,至今已活了14000年,見過並影響了諸多歷史人物。眾教授們不信的同時,與他展開了關於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的辯論…4.《星際穿越》此處先不劇透。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由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巨製《星際穿越》11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僅僅一周時間,票房已經達到了3.3億元,幾乎場場爆滿,成了近期最賣座的大片。這位克里斯多福·諾蘭,此前還曾執導了另一部熱門大片《盜夢空間》。不過,比票房更令人關注的是該片引發的「現象級」的各種討論。
  • 《星際穿越》等重映片將稱霸2020暑期檔?67部影片超5成是老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對其他經典影片重映的呼聲也此起彼伏地響起:「《盜夢空間》安排一下吧」、「《暮光之城》也能重映就好了」、「我等著《肖申克的救贖》」「想看《鐵達尼號》」……《星際穿越》海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冠疫情的特殊形勢下,自7月20日內地影院陸續復工後,新片的態度似乎都較為謹慎
  • 集蟲洞、黑洞穿越大全的《星際穿越》,9.2高分的開悟神作
    在9.2高分的美國電影《星際穿越》中,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所要表達的,關於穿越的幾個觀點。而這些觀點、劇情,是導演在整個拍攝過程中,聘請資深科學家做全程指導而產生的,並不是完全憑空想像之作。第一,想要實現穿越,必須進入更高的維度空間。
  • 《星際穿越》導演:很多電影用3D拍浪費了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馬特·達蒙等一眾耀眼明星加盟,好萊塢巨製《星際穿越》昨日一經上映便被影迷評為「燒腦」大片。這部時長近三個小時的科幻片,幾乎讓看過的觀眾都被影片強大的信息量以及無盡的想像力拜服。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也被諾蘭邀請來,一道參與這場「星際穿越」之旅。
  • 科幻神作《星際穿越》8月2日重映,當年錯過的這次不要留下遺憾了
    因為7月20日內地影院的復工,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重映定檔,多部好萊塢電影宣布了中國內地檔期,其中就包括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神作《星際穿越》。7月24日,電影《星際穿越》發布了定檔預告,宣布影片將於8月2日在國內重映。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近日5年前的硬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重映,讓電影迷和科幻迷好一陣悸動。這部近10年來,銀幕上的重量級科幻佳作,自上映以來,就被電影迷和科幻迷們津津樂道。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
  • 光看黑洞照片哪夠?來,帶你一覽「黑洞電影」之最
    拍攝工程從2006年就啟動了,動用了全世界200多名天文科學家,光「洗照片」就花了2年。電影中的黑洞等等那麼在此之前,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黑洞都是瞎扯的嗎?來,這裡有一份黑洞電影觀影指南請查收。最真實——《星際穿越》在人類所有對黑洞外觀的預言中,被公認最形象的,是電影《星際穿越》中的那個卡岡圖雅黑洞的樣子。
  • 《星際穿越》,豆瓣評分9.2,難以超越的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目前科幻電影的巔峰之作!也許你會質疑這部影片有著許多不合理,但其實大部分我們都可以用當代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當然像我們這種普通人不必深究。《星際穿越》用飽滿的劇情以及震撼的特效向我們闡述了深奧的科學理論,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這是別的影片所不具備的,也是我推薦這部影片的理由。
  • 細說《星際穿越》:5年多過去,它仍舊是最好的科幻電影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擁有令人驚豔的鏡頭畫面和配樂的同時又不沉溺於情節邏輯,充滿情感與能量卻不顯得冗長沉悶。《星際穿越》結合了它的長處與不足,優秀的電影敘事和大膽的奇思妙想將你推入其宏大且可信的架構中,在講述了對宇宙思索的同時,也在探索人類之間親密感情,所以這稱得上是諾蘭一部現象級的神作。
  • 重看《星際穿越》,依舊是不可超越的神作!
    諾蘭成功的原因,除了深諳好萊塢商業電影的「玩法」——非線性剪輯的快節奏讓懸疑、刺激與想像力深入人心,就是在細節方面死磕,在強烈的視覺震撼之餘為電影注入感人真摯的人文主義關懷。而這一切成功的元素,都曾在《星際穿越》中體現。時隔6年,當《星際穿越》再次在大銀幕與觀眾見面時,仍然能讀出那份仰望星空的浪漫與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