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人在英國的尼斯湖中看到一隻長著長長脖子的東西,當時有目擊者用照相機將這一幕拍了下來,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尼斯湖怪」照片。距離第一次發現尼斯湖怪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這個謎題一直沒有被揭開,很多人想知道尼斯湖怪是否真實存在呢?不少人看到尼斯湖怪的照片後認為它可能是遠古時期的蛇頸龍,因為根據考古發現,關於尼斯湖怪的描述和蛇頸龍較為吻合。
尼斯湖怪的真實性如今已經無從考究,但是蛇頸龍確實在地球上真實存在過了,那麼你了解這種恐龍嗎?首先,人們之所以會將蛇頸龍與尼斯湖怪聯繫起來,是因為這兩種生物都生活在水中,根據考古研究蛇頸龍生活在海洋匯總,但它是一種不屬於恐龍總類的爬行動物。考古學家從已經出土的蛇頸龍化石上發現了這種生物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經歷了侏羅紀時期的大滅絕事件後倖存了下來,一直到白堊紀晚期才逐漸滅絕。根據蛇頸龍的考古數據顯示,這種生物成年時期的體長在15米左右,其中它們的頭部和頸部的長度就已經佔到了總體長的一半以上。
如此龐大的恐龍是如何在海洋裡遨遊的呢?有古生物學家認為蛇頸龍在某種程度上和今天的烏龜相似,它們的身上或許長著一個和烏龜相似的軀殼,長長的脖子能夠縮到軀殼裡面,這樣才能夠像烏龜那樣在海洋中遨遊。但也有專家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從蛇頸龍的頸部化石來看,它大大小小總共70多塊頸椎骨似乎無法進行長短的伸縮。這樣的身體構造使得它們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到獵物的旁邊,但同時也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同時期生存在海洋中的恐龍有魚龍,考古專家推測魚龍很可能就是利用蛇頸龍的弱點來攻擊它們。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在蛇頸龍的化石上發現了鋒利的牙齒,難道它們也是兇猛的肉食性動物嗎?對此專家表示,蛇頸龍確實是肉食性動物,但其性情並不兇猛,和滄龍、魚龍等大型肉食性恐龍相比要謙遜一些。這是因為考古學家在一些蛇頸龍的化石中發現了不少貝殼類的生物存在,而這些生物的化石剛好就出現在蛇頸龍的胃部。
此外,在這些貝殼類化石周圍還存在著較多的石頭,專家們推測這些石頭是蛇頸龍主動吞進去的,目的就是幫助自己的胃進行消化。如果光從外形上的描述進行推測,尼斯湖怪的原型有可能是蛇頸龍,但這種生物最終在六千多萬年前就已經跟隨著恐龍家族一起滅亡了。再者,自從尼斯湖裡出現了第一次水怪之後,該湖泊水面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因此即使存在關於尼斯湖怪的照片,也不一定能夠證明它的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