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記的2020年,終於過去。
從農曆而言,一個多月之後,庚子年也將過去,我們會迎來充滿希望的農曆辛丑年。從不論線上線下,各個角落無處不在的一句「實『鼠』不易,『牛』氣沖天」不難看出,這一年的艱難和人們對牛年的熱切期盼。是啊,我們相信多麼難熬的日子終將會過去,季節輪轉,百花會帶來希望的春天。
「希望」是人們永遠不會放棄的信念,也是永遠帶領我們前行的動力。新年之際,和大家分享佛教裡和牛有關的文化現象,希望這個即將到來的牛年,吉祥安康。
牛在佛教中,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這一傳統,來自印度本土文化和印度教。就是現在,印度仍然視牛為神物。佛教繼承了這一傳統。例如,將牛糞視為清淨汙穢的淨物象徵。
佛陀的諸多尊號中有一個就是「人中牛王」。《無量壽經》記載:「猶如牛王,無能勝故。」描述佛陀身相八十好亦有「行步安平,猶如牛王」一說。
牛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之一。自人類童年開始就和人類朝夕相伴。犛牛作為雪域高原的生靈,和藏族同胞的關係更加密切。不論是作為腳力,還是取其皮毛製作帳篷和皮衣,以及取其奶汁製作酥油——犛牛可以說撐起了藏民族繁衍生息的半邊天。藏傳佛教裡和牛有著關聯,最為大家熟知的當屬文殊菩薩的忿怒示現: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五大本尊之一,五大本尊為勝樂金剛、喜金剛、時輪金剛、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作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示現,因為能降服諸惡魔,謂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所以合起來稱為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具有九首(面),居中為牛面,長有水牛角——所以大威德金剛的另一名稱為牛頭明王。這一稱謂和觀世音菩薩的忿怒相稱為馬頭明王一樣道理。
在我國民間,有老子(李耳)騎青牛出關的傳說。在佛教中也有很多瑞獸和諸佛菩薩用作坐騎的動物,如大象、馬、騾子等。那麼,有沒有以牛為坐騎的?限於學識和資料,所知不多。大威德金剛造型為牛面人身,通常也認為是以牛作為坐騎。此外,文殊菩薩的另一示現「降閻魔尊」,造像採用腳踏青牛之上,儘管不能視作是以牛為坐騎,但畢竟和牛有關。
關於降閻魔尊,有的資料說是護法,實際上仍是本尊——可以看作是大威德金剛的變體之一。降閻魔尊——從這一名稱不難看出,這是一尊降服了閻羅的本尊,這也是將降閻魔尊單獨出來,有別於大威德金剛的主要原因。對於閻羅這一概念或者說名稱,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做過多解釋。
從造型而言,降閻魔尊和單身大威德金剛相似,也是牛面人身,所不同的就是降閻魔尊腳踏青黑色水牛之上,水牛之下有仰躺的人。在這個造型裡,水牛代表著閻魔,水牛壓著人,代表生死輪迴對眾生的摧殘——降閻魔尊腳踏水牛,是降伏生死的意思。
降閻魔尊腳踏水牛,降伏生死,這一形象可以說非常吉祥,同時降閻魔尊是代表著智慧的主尊——但由於造型之故,在此新年之際,就不發圖片,而以大威德金剛心咒代替。
除此之外,在禪宗裡,還有很多和牛有關的公案、詞彙、典故。如「牛驢二乳」「泥牛入海」「露地白牛」等,千百年來這些詞語和典故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世俗用語,在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
#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