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7千年,為何沒有進化出文明,成高等生物?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其實只有幾千年而已,而在人類之前的遠古時代,恐龍卻統治了地球整整1億7千年,但是在這1億7千年當中,恐龍卻一直沒有進化到文明時代,也沒有進化成為高等生物,最終還因為小行星的碰撞,導致了恐龍的集體滅亡,這也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恐龍明明統治了地球那麼長的時間,為什麼就沒有進化出文明,成為高等生物呢?
歸根到底,其實還是為了適應環境的演化基因的問題,但是地球上面所以的生物演化,其實都是潛移默化的,在徹底演化完全之前,都無法預料到自己會演化成為什麼樣子,都無法控制自己的基因進行改變,所以生物在適應自然環境而進行演化的過程,其實更像一個抽獎的活動。
往往會演化出良性基因、中性基因和劣性基因,而自然環境會再對這三種基因進行篩選,最終淘汰掉所有的劣性基因和一部分中性基因,保留良性基因,而這樣的過程,就是稱之為進化。
恐龍之所以無法成為高等生物,無法進化出文明,正是因為生物演化產生的結果,當然恐龍依舊是地球誕生的生命種類當中非常成功的一個物種,它們數量龐大,遍布全球,位於整個食物鏈的最頂端,把握住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
當然,一種生物能否誕生智慧,進化成為文明,成為高等生物,最為直接的因素其實就是腦容量的大小,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幾千年的時間當中,誕生智慧,產生文明,成為高等生物,正是得益於我們擁有較大的腦容量,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並不是說腦容量越大越好,尤其是對於無自主意識的動物來說。
因為腦容量越大,是要消耗的能量就會越高,比如我們人體的腦容量要消耗掉人體所需能量的20%,所以在人類突飛猛進的階段其實是在能夠掌握和使用火之後,人類開始大規模是食用熟食,這也使得我們食入的食物能夠滿足大腦的需求了。
而恐龍的整體腦容量其實並不大,尤其是食草性的恐龍,它們攝入的食物根本無法支撐一個較大腦容量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它們的演化往往是朝著小腦容量這一方面去進化的,而食肉性質的恐龍的腦容量要稍微大上一些,但是整體上還是比較的小。
因為腦容量變大到能夠產生智慧,是有一個臨界點的,所以腦容量的變大其實是屬於一種中性的基因,而在恐龍時代,有一部分的恐龍也在朝著較大的腦容量這一個方向在進行演化,但是在沒有達到產生智慧的臨界點之前,這些恐龍種類就因為腦容量所需要的能力過高,最終導致滅亡。
而且恐龍身軀龐大,所以它們無法演化出極大的腦容量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是恐龍依舊不失為地球上面進化的非常成功的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