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從南方古猿進化成現代人用了400萬年的時間,這400萬年我們從和其他動物一樣腦子裡只想著生存變成了現在會思考會行動有內涵的人類。其實說起來,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並不長,比起地球上以前的霸主,比如說恐龍,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要知道恐龍足足統治了地球1.6億年,那為什麼這麼多年,恐龍卻沒有進化出文明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文明的定義是什麼,文明要有創造性,會使用工具,有自己的思想。從這方面來說,恐龍是遠遠達不到的,它們到滅絕的時候,還只會吃地球上現成的食物
第二點,人類之所以能夠繁衍下來,並能產生文明,是因為人類具有的社會性,並且足夠團結。
歷史上除了人類的祖先智人,也有其他種類的人類族群,比如說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但是最後只有智人一個人種進化成人類,這就說明文明的誕生需要一個有巨大的凝聚性的族群,但是恐龍的種類太多,也太繁雜,直接導致恐龍雖然是一個共同的大族群,但是這個大族群的生態系統非常雜亂,互相還有制約性,比如說食肉恐龍吃食草恐龍,一個還存在內部鬥爭的族群,怎麼可能還有別的精力去孵化出文明呢?
第三點就有點命中注定的意思了,有人認為文明發展的進程是固定的,從地球誕生,到第一個生命在地球上出現,再到無數新物種誕生和滅絕,這些都是在為發展出文明鋪路,就像是太陽系中只有地球這個星球能擁有豐富的生命系統的一樣,人類也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物種,我們註定就要發展成文明,然後探尋宇宙的秘密
第四點在小編看來是比較合理的,是和第三點相反的想法,文明可能是環境壓迫的產物。
我們都知道,靈長類動物是人類的近親,在4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離開了曾經賴以生存的森林,來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才慢慢的進化成了現代人。他們為什麼會離開生存了那麼久的地方呢?科學家通過地質勘探得出結論,那是由於板塊運動導致南方古猿所生存的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沒有了充足的雨水,森林變成了沙漠,南方古猿只能離開這裡尋找別的棲息地
它們經過很久的尋找終於找到了一片物資勉強能維持生存的草原,但是草原又不比森林,沒有高大的樹木做隱蔽和遮風擋雨的巢穴,南方古猿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會用武器驅趕天敵、搭建房屋用來遮風擋雨。在這樣環境的逼迫下,南方古猿漸漸學會了直立行走,會使用工具,會耕種和儲藏糧食,然後一點一點地進化成現代人。
恐龍沒有這樣的條件,在恐龍生存的時期,它們生存所需的物質很豐富,肉食性恐龍只需要捕獵其他恐龍就能生存,素食性恐龍也能盡情地啃食地球上的植物,不需要為了生存而被迫做出一些改變。而最後導致它們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一次突發事件,它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滅絕了,這也是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進化出文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