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防蚊滅蚊,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蚊子是怎麼選擇「心儀」的對象呢?
首先,跟血型無關。
因為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跟血型沒關係。
而且各國的科學家和媒體都做過大量的實驗,目前的結論證明,蚊子愛叮誰跟血型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也就是說甭管你是什麼血型,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熱量,你的溫度,你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就都在誘惑著蚊子,讓它們循著蹤跡找到你。
當蚊子找到並飛向你後,視覺就開始起作用,蚊子的視覺系統在陰暗的環境中最活躍,所以反光效果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們。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蚊子對呼吸頻率較快、出汗多、有體味、新陳代謝快、穿深色衣服以及經常喝酒吃肉的人「情有獨鍾」。就比如...正在街邊穿著深色衣服大汗淋漓地喝酒擼串的你。
了解了這些後,相信大家一定悟出了正確的防蚊姿勢,那就是:勤洗澡,常換衣,穿淺色,憋住氣(咳,開個小玩笑)。
當然是用驅蚊劑了!
驅蚊劑就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通過阻斷或幹擾蚊子的嗅覺受體,讓蚊子找不到北的東西。
圖自網絡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疾控中心(CDC)推薦,常見驅蚊劑的有效成分為四種:
避蚊胺
避蚊胺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早期,美國陸軍首次使用避蚊胺來保護服務人員免受蚊蟲的叮咬。避蚊胺能有效地擊退所有種類的蚊子,除此之外,它還能有效預防蜱蟲,恙蟎,跳蚤,蝨子和一些蒼蠅。
不過兒童對避蚊胺反應比較敏感,所以6個月內的嬰兒不宜使用含有此成分的驅蚊水。2-12歲兒童使用含有避蚊胺驅的蚊水,濃度應低於10%,且一天不宜使用超過三次。
驅蚊酯
和避蚊胺相比,驅蚊酯安全性更高,刺激性更小,不過效果稍微差了那麼一些,不過也算是避蚊胺很好的替代品。
埃卡瑞丁
最初是由德國拜耳藥廠於1998年開發出來的活性成分,它相比避蚊胺對皮膚的相容性非常好,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評為除了避蚊胺最有效的驅蚊劑。
但因為它的成本很高,目前還未引起國內品牌的追逐,而在一些歐洲國家特別是專為嬰幼兒所研發的防蚊蟲產品中已屢被應用,例如德國Autan、Zeckito、S-quitofree等。
檸檬桉葉油
近10年來,派卡瑞丁和檸檬桉葉油被認為是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的可替代避蚊胺的兩種驅蚊產品。檸檬桉葉油也是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推薦的驅蚊成分中唯一一種天然植物成分。不過,FDA警示檸檬桉葉油不能用於3歲以下的兒童,因其會引起眼睛疼痛。而派卡瑞丁更適用於兒童。
去商場、藥店購買驅蚊劑時,需注意其有效成分 圖自網絡
另外在使用驅蚊劑時還需要注意:
在驅蚊這件事上,「天然」不代表「安全有效」。不建議使用含有香茅油、檸檬草油、香柏油、香葉醇、迷迭香油、肉桂油等成分的驅蚊產品。
其一是因為這些天然植物油易揮發,驅蚊效果只有一兩個小時。其二是因為這些產品通常沒有登記在案,即沒有經過安全與有效性評估,潛在危害不明。
給孩子使用之前,家長需先噴在手上,後給孩子塗抹,儘量不要用在小孩的手上,防止他們揉眼睛、接觸食物。
老人和孩子要注意,不要頻繁使用驅蚊液,尤其是2個月以下的寶寶,皮膚特別嬌嫩,畢竟避蚊胺是藥物成分,在使用這類產品前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