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第一代普銳斯的行星齒輪組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行星齒輪結構其實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已經很久了,市面上大部分自動變速箱都是使用若干組行星齒輪,再配合液力變矩器來達到變速的功能。而世界上第一款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混合動力汽車——1999年推出的豐田普銳斯一代,也是採用的這種結構。
行星齒輪差不多就如下圖所示,其中Sun gear是太陽輪、Ring gear是齒圈,Planet carrier是行星架。這三個機構分別可以連接三個動力輸出或輸入端。如果固定其中任何一個,則另外兩個相當於普通的齒輪咬合;如果固定其中兩個,則整個行星齒輪被鎖死。值得注意的是,Planet gear行星輪並不連接任何輸入輸出機構,它也一直是自由轉動的,否則整個行星齒輪組都不能轉動。而連接動力的是行星架,行星架固定以後,行星輪只自轉,但不圍繞太陽輪公轉。
它動起來是下面這樣子——
一般並聯使用的機械耦合,即兩個輸入端的齒輪同時嚙合在輸出端的齒輪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三個齒輪需要有相同的速度(齒速)。而在齒輪大小不同的情況下,兩個輸入端的扭矩可以自由組合,但二者的轉速需要達到一定的固定比例。
而行星齒輪組的各部分轉速只需要滿足一個線性關係就可以了——
下面右側的槓桿圖,可以很清楚的解釋三個轉速的關係,S和R分別是太陽輪和齒圈的半徑(也可以認為是太陽輪和齒圈的齒數)
在很大程度上,動力流的扭矩和速度都被解耦了。這也是基於行星齒輪的混合動力被稱為「動力分流」的原因,也就是說,基於行星齒輪組的混合動力可以相對自由地將一個輸出/輸入軸的動力分流到兩個輸入/輸出軸。
一個最簡單的動力分流混合動力的構造如下圖所示:
它可以提供最多10種工作模式,下面一一用槓桿圖說明(圖中粗實線與三縱軸的交點高低表示正負轉速的大小,箭頭長度表示扭矩大小)
1.車輛靜止時,如果電池電量過低,電機正轉、正扭矩,帶動發動機啟動——這替代了原本汽車上12V啟動電機的功能。
2. 一旦發動機啟動,則發動機為正扭矩,在熱車的同時帶動電機給電池充電。
3. 正常情況下,汽車靜止時都不必啟動發動機,在低速行駛時都可以用電機驅動,此時鎖止器1鎖止了發動機和行星架,電機反轉並輸出正扭矩(與轉速同向的扭矩),帶動汽車前進。在這個構型下必須有鎖止器,否則一旦油門過深,電機電流過大、扭矩過大,就很容易帶動發動機倒轉。
4. 如果是在車速較低的情況下剎車制動,則車輪有負扭矩,帶動電機輸出負扭矩給電池充電。
5. 如果是在車速較低的情況下持續加速,車速提高,當電機驅動車輪已經沒有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高效,則電機會加大扭矩,帶動發動機啟動。
6. 發動機啟動後,鎖止器2將電機和太陽輪固定,發動機運轉在高效區間,直接驅動車輪。如果沒有鎖止器,一旦油門過深,就很容易將電機帶出轉速來,從而給電機充電。
7. 如果車速進一步上升,那麼要將發動機繼續保持在高效區間,受三者轉速成線性關係的限制,就必須讓電機參與工作。如果此時驅動汽車所需功率小於發動機高效區間輸出功率,則多餘功率帶動電機輸出負扭矩,給電池充電。
8. 如果此時驅動汽車所需功率大於發動機高效區間輸出功率,則電機輸出正扭矩作為補充。
9. 如果在低車速的情況下,需要急加速,則電機和發動機同時輸出正扭矩。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電機轉速的限制,發動機的轉速並不可能過高,仍然需要保持在中低轉速,這限制了發動機的動力輸出。
10. 在高車速時急加速,則可以使發動機和電機都保持高轉速和大扭矩,因此足以應付高速公路上坡超車的需要。
因此,在只需要一個行星排(行星齒輪組)且沒有變速箱的情況下,就實現了比普通串並聯更多的工作模式,使得內燃機基本上可以保持在最佳轉速和最佳扭矩輸出,這也是為什麼一般這種混合動力不被稱為並聯的原因——儘管它實際上只是一種更為高級的並聯。
此外,由於電機轉速範圍大,而且在各個區間效率都相對高,所以可以通過調整電機的轉速來連續調整發動機的轉速——因此它也叫做E-CVT,這種剛性連接不但比基於鋼帶的普通CVT傳動效率更高,而且也更平順。
但這個構型(行星齒輪組)顯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首先,電機單獨驅動車輛時,只有一條減速路徑,而且這條減速路徑最終傳動比較高,使得在行車速度較低時,電機也需要運轉在低效率的較高轉速。
下圖為第二代普銳斯使用的電機效率圖,橫軸為轉速,縱軸為扭矩,等高線表示效率(以百分比為單位),可以看出,儘管電機高效區間更寬泛,但仍然有更為高效的扭矩和轉速區間。考慮到在不插電的混動汽車中,電量完全來自於發動機帶動電機發電,電驅的所有能量實際上經過了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可能是同一個電機)三步損耗——比內燃機驅動還多出兩步,因此電機如果不能維持在最高效率,很可能也並不節能。
其次,在發動機的轉速適合單獨驅動車輪、但所需扭矩卻過高或過低時,沒辦法通過電機調節發動機輸出扭矩,此時發動機無法工作在最佳區間。如果要讓電機工作,則只能同時改變發動機轉速,而此時發動機效率也會下降。
最後,在車速較低時,受電機轉速限制,發動機只能維持在低轉速,這樣儘管效率較高,但極限動力卻受到了限制。
第一種方案是如下圖這樣,在離合器1、2接合、離合器3斷開時,電機通過行星齒輪與發動機並聯;或者將離合器2斷開,同時將離合器3接合,鎖止器2鎖止,這時電機則與發動機機械耦合。此外,也可以將離合器1斷開,電機單獨通過太陽輪驅動車輪。
如果說電機和發動機可以在電連接和機械連接之間切換是「串並聯」,那麼這種構型大概可以稱為「並並聯」——發動機和電動機的連接方式可以在兩種並聯方式中切換。(或者一定要把「動力分流混動」稱為混聯的話,也可以叫並混聯)
1.在車輪轉速對應的發動機轉速正好處在高效區間、但扭矩不適合時,可以將電機與發動機機械耦合,從而在不改變發動機轉速的情況下調節其工作扭矩。
2.通過切換連接方式,電機單獨驅動車輪有兩條不同的減速路徑:一條是通過變速後經過太陽輪驅動輸出軸的行星架;一條是經過齒圈驅動輸出軸的行星架,這樣就可以兼顧在高速和低速時實現最佳速比的不同需求。
不過,這個方案需要3個離合器,成本並不低,因此第一款商業上成功的混動汽車——一代豐田普銳斯並沒有採用這種方案,而是把主電機直接套在齒圈連接的輸出軸上,然後在太陽輪連接功率較小的發電/電動機。
這種構型雖然成本遠比前面幾種結構高,但有下面兩個優勢——
而在第二代Volt中,通用也增加了一組行星排,並且與豐田、科力遠實際上的1行星排和1.5行星排混動系統不同,這套系統是真正的雙行星排,自由度要大得多。
而豐田在最新一代的豐田Prius插電混動(即Prius Prime)中,為了在純電模式下也儘可能減少發動機的介入,增加了兩個離合器。
可以跟通用二代Volt對比一下——
比如雷克薩斯GS和LS的混動系統構型如下圖所示:
★ 深圳市傳動網科技是中國工業自動化與智能製造的領先跨平臺全媒體品牌,整合旗下綜合門戶傳動網,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CD傳動電商,微信,紙媒《控制與傳動》、《伺服與運動控制》,致力於工業自動化及智能製造企業的品牌價值傳播與優化。依託「品牌·資訊·資源·電商」優勢,成就客戶的可信賴的高端服務平臺。
特別說明:此文章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經編者收集整理後,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如果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編者聯繫!我們核實後將立即修訂!
大牛們,指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