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相機的主界面菜單,有些攝影新手很少去關注這些功能,造成某些功能被「忽視」。
今天給大家帶來非常簡單的一節課,重點在於介紹相機的「照片風格」,它會影響照片的色調,不同的色調又能讓我們運用在不同的場景之中,運用得當,能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也會影響作品的好壞,新手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並不是只有在電腦上可以調色,那麼,接著往下看。
什麼是照片風格?
照片風格可簡單地理解為「相機內的一種色彩模式」,就像早期使用的膠捲相機一樣,有不同色彩、不同膠片可供我們挑選,但現在我們不再使用這種膠捲,將這種「膠捲的色彩」直接集成在相機上。
它有不同的預設模式可以供我們選擇,在拍攝前,只要選擇好這種模式,接下來拍攝的照片,都是這樣的色彩,即使關機後,再打開相機,也同樣保持不變,所以,當你的相機與別人的相機色彩顯示不一樣時,可能就是別人選擇了不同的色彩模式,這一點你應該清楚。
照片風格都有哪些?
自動模式
相機上很多功能都有自動模式,例如白平衡自動,也會影響色彩。照片風格裡也有自動,有中英雙語顯示,英語顯示為AUTO,在這種模式下,相機會自動分析當前場景適合什麼色彩,調整它認為合適的色調,不過,不推薦使用這個功能,容易出現偏色,如下圖綠色植物多,人像膚色也就會發綠。
標準模式
標準照片風格被廣泛運用到各種題材之中,適合大部分場景使用,因為這種模式色彩濃度和銳度都是比較高的,對於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非常適合。
人像模式
人像照片風格從字面上就能看來,是非常適合拍攝人像的,這種模式下,拍攝出的人物皮膚光滑細膩,顏色真實,相比較標準模式,要出色很多,喜歡拍攝人像的朋友一定要試試這個模式。
風光模式
這個模式的銳度與對比度較高,不適合拍攝人像,會將人物的皮膚問題全部暴露出來,而且顯得蒼老,因為它的細節更清楚,所以風光模式更適合表現物體的質感,它的銳度與對比度會更高,即使拍攝很遠的場景,也能清晰的成像。
中性模式很多人都喜歡日系小清新的拍攝風格,這與中性色彩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二者都是利用了低飽和度的優勢,減少色彩的鮮豔程度。同理,有很多影視作品中,就比較喜歡中性色彩,人物的皮膚更白皙,這種色彩適合明暗對比強烈時運用。
單色模式
單色也可以理解為黑白,將照片所有色彩轉換成黑白灰三色,更適合表現光影與情緒,拍攝風光作品以及人像作品都可以達到預期以外的效果,可以試試看。
(實際上也沒有這麼簡單,它有著和膠片類似的深度,還能設置出藍、綠燈色調效果,相機不一樣,所有設置也是有區別的,打開相機多研究一下)
對於其它模式如「精緻細節等」,不建議大家使用,表現效果不好,以上6種都有「替代性」,如果有其他需求最好自行設置,在下面,我教你如何設置。
手動設置
除了以上常見的6種以外,相機還能自定義設置,不過,你得先了解他們都有什麼影響,再去考慮你想要的效果,就能完成設置了。
1、銳度,這是照片平面清晰度與邊緣銳利程度的總體表現,銳度越高越清晰,細節明顯;反之,越低照片越模糊,細節缺少。風光作品銳度可以調高,但人像不能太高。
2、反差,這也叫對比度,反差越大,圖像越清晰,色彩越豐富,如果反差較大時,白色更白,黑色更黑,會丟失細節;反之,反差越小,圖像整體發灰,霧蒙蒙的感覺,但細節豐富,這項參數需要自行衡量設置,滿足不同需求,沒有標準的答案,黑白照片更要注意。
3、飽和度,可以理解為色彩的鮮豔程度,也可以叫法是「純度」,數值越高,色彩越鮮豔,反之,就是低飽和「中性模式」。拍攝人像不建議太高,皮膚會發黃,拍攝風光與花卉時,可以適當增加,但不能太多,容易造成「色彩溢出」。
4、色調,色調非常像單眼相機上的色彩平衡,調高與調低會影響照片的整體色彩,如偏黃或偏紅時,就可以進入菜單,手動設置這項參數。
這就是今天帶給大家的內容,不要忽視這個小功能,對於不喜歡後期的人來說,這種直出的效果也不錯,有空了去試試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