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在我們初學攝影的時候也算是一個不太好理解的難點,所以大部分初學者在前期拍攝,都會把相機的白平衡色溫設置成自動。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隨著對相機性能的了解以及拍攝題材的增多,要想讓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具有自己的色彩風格,就必須要了解相機的白平衡,那什麼是相機的白平衡呢?簡單的說就是平衡相機的白色,從而使拍出來的照片還原出本來的顏色。
相機上的AWB鍵就是白平衡功能。相機上一般都預設了一些場景的白平衡,比如日光、陰影陰天、鎢絲燈、螢光燈、閃光燈等。
為了讓大家了解這些場景的白平衡的區別,下面這一組照片就是在同一場景分別用不同白平衡來拍攝,來看一下都有些什麼特點。
除了這些預設的白平衡,相機還設置了可以讓拍攝者自己來調整的白平衡,也就是手動白平衡,手動白平衡數值最低是2500,最高是10000。再用從低到高的白平衡數值來拍攝一組照片。
通過這組照片發現,白平衡數值越低,畫面就越藍;數值越高,畫面就越紅。大致了解了白平衡的數值變化對所拍畫面的影響,再來說說與白平衡密切相關的色溫。
色溫是指光線的顏色,以K為計量單位,由於相機白平衡色溫與色溫表上的數值是相反的關係。因此讓初學者不容易理解,常常出現錯誤的地方。
先來了解一下色溫的原理。在加熱鐵塊時,鐵塊隨著溫度的升高,顏色會經過從紅到白,再到變藍這幾個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紅色代表的是暖色調,而藍色則代表的是冷色調。不過色溫與溫度不是一個概念,色溫所表現的是物體表面所吸收的熱量所反射出來光的顏色。
通過拍攝,發現明明是低色溫,拍出來的卻是藍色的冷色調,明明是高色溫,拍出來的又是紅色的暖色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其實是由相機的特性所決定的。比如我們在一個偏紅的暖色調場景裡拍攝出來的畫面肯定是偏紅的暖色調。要還原被攝主體的本來顏色,就要告訴相機現在是在暖色調的場景裡。如果相機按照色溫表的數值來調整,那拍出來的畫面就會紅上加紅,離還原被攝體本身的顏色就更遠了。
因為相機不是人腦,不可能根據不同場景的變化能自動調整符合我們需要的色溫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在相機裡設置了一套與色溫表數值相反的白平衡調整規律。
也就是一套欺騙相機的程序,當在相機裡輸入暖色調的指令時,相機的欺騙程序反饋給相機的恰恰是現在處在偏冷的冷色調場景裡,相機就會給出相應的冷色調數值。這樣冷暖一中和,這樣也就還原出被攝主體的本來顏色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拍攝時往往對一些複雜的場景不能很好的直接判斷出拍攝場景是偏紅的暖色調還是偏藍的冷色調。就可先以日光模式(5000K左右)白平衡色溫來拍攝一張照片,憑這張照片來判斷拍攝場景是偏紅還是偏藍,然後再根據需要來調整相機的白平衡。
這裡有一點要提一下,就是如果在拍攝時使用的是RAW格式拍攝的,除了可以在拍攝時可以設置相機的白平衡色溫,還可以在後期軟體裡也可以調整照片的白平衡色溫。在理解了相機白平衡原理後,對於想要拍攝出具有自己色彩風格的照片就比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