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觀看Qiao那個攝影師為你帶來的相機白平衡介紹。白平衡是很多初學者不理解和不會使用的攝影元素,但是它是值得學習的,因為它能夠直接影響你拍攝照片的效果。白平衡錯誤會導致人的膚色怪異看起來十分不自然,使原本的色彩偏差嚴重。
理解色溫
一天當中,清晨,中午,黃昏,傍晚,夜間和室內的光源都會有不一樣的色溫,不同色溫的光源會對使同一物體反射出不同的顏色,我們人眼大部分時候是會自動調節,可以識別出相應的色溫從而識別出正確的顏色,但偶爾也會產生偏差,但這對於相機來說準確率會大大降低。色溫具體是什麼呢?它不是真正的溫度,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舉例來說
1700 K:火柴光1850 K:蠟燭2800 K:鎢燈(白熾燈)的常見色溫3000 K:滷素燈及黃光日光燈的常見色溫4100 K:月光、淺黃光日光燈5000 K:日光5500 K:平均日光、電子閃光(因廠商而異)6500 K:最常見的白光日光燈色溫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所處的環境來自自行設置色溫,
常見的色溫模式有晴天,陰天,陰影,鎢絲燈,螢光燈,閃光燈等
如何獲得正確的白平衡
既有的白平衡模式也會有局限性,並不能完美得到準確的色溫值,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自定義白平衡。
前期拍攝時儘量選擇raw格式拍攝,我們可以使用灰卡進行校色,或者是更高級的色卡(colorchecker)。使用自定義白平衡功能,對準灰卡按下快門,使用新拍攝的圖片作為新的白平衡。之後在同場景中拍攝的照片都擁有正確的白平衡。

如果前期無法自定義我們還可以使用後期調節,我們可以使用camera raw的色溫選項條進行拖拽帶到我們感覺準確的色溫數值,如果場景中有白色,黑色,或者中性灰,我們還可以使用相應的白平衡滴管工具精確地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照片是使用高ISO拍攝的,灰色區域也可能會有很多彩色噪點,需要使用3*3或者5*5及以上的滴管工具進行白平衡採樣。

白平衡偏差≠藝術創作
我們經常會看到後期調色的作品有偏藍偏黃等等的色調,但是這通常是在前期固定場景適用固定的色溫拍攝的,或者是後期使用色調分離等技巧調成的。如果你不確定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那就拍攝準確的白平衡吧。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先校色再調色,這對於系列拍攝更為重要。不要把前期的失誤和不確定性作為創作的因素。(也許偶爾你會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這並不利於你再次獲得相同的效果。)
關注Qiao那個攝影師,每日原創攝影教程與資訊分享
我是旅意攝影師,建築學碩士,如果你還沒有關注,趕快加入Qiao那個攝影師的隊伍,帶你瞧遍繽紛攝影世界,不要忘了點讚,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