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NASA,此圖的位置是: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R136星團,其中的R136a1是已知絕對星等最大的恆星。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今天的內容,講的是星等。
想必大家已經對「星等」這個詞不再陌生,上次的「紐西蘭觀星」的幾篇:紐西蘭觀星——英仙座流星雨,紐西蘭|觀星日記,紐西蘭 | 觀星日記2就提到了,當時就很想講,但是由於篇幅原因,一筆帶過了,導致可能一部分讀者不知所云,這次就有機會了。
視星等是星星亮度的表示,體現為一個數值,該數值越小,則表示該星越亮。(這個數字可以是負數)
例如天狼星(全天最亮的恆星,-1.5等)和北極星(1.9等星)相比,顯然是天狼星更亮。而且每亮一等,星星就亮約2.512倍,如此,每亮5等,星星就亮100倍。夜空中,除了天狼星還有20顆一等星,我們在城市裡,往往只能看見它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等星指的是視星等小於1.5的恆星,比如軒轅十四就是最暗的一等星,亮度為1.4等。
要問天狼是哪個?當然是最亮的!希望你能找到那隻狼。
視星等是描述我們所看到的星星的亮度的標準,那麼顧名思義,絕對星等指的就是恆星本身的亮度的標準。
因此,視星等取決於恆星到地球的距離與絕對星等。
同剛才說的那樣,絕對星等是恆星本身的亮度,而本身的亮度又取決於它單位面積的亮度與大小。
這可以畫進一張圖,在這張圖裡,我們可以知道,恆星的光芒是由它的溫度遵循黑體輻射定律發出的。
這張圖有點挫,看清就好。
這其實我們早在黑體與輻射說過,它的意思是,一個完全吸收,釋放電磁波的物體(黑體),在不同的溫度的發出的電磁波的量與分布。它可以通過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公式推出,之所以用「黑體」考察物體發射電磁波的情況,是因為這是最簡單的情況,其他的情況需要另加討論,但是很巧,恆星就是近似黑體的物體。
圖中,x軸是不同波長的光,y軸是表示在這一波長上的輻射強度。可以看見,恆星溫度越高,亮度越大。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每種溫度都有它的輻射強度最大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波峰,溫度越高的物體波峰所在的波長越短,這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溫度高的恆星偏藍。(波長偏短是藍色)
SO~
我們已經知道了,恆星的絕對星等取決於恆星的大小和溫度,它和它的視星等的關係取決於它的距離。絕對星等的準確定義是:把天體放在指定的距離時天體所呈現出的視星等,而這個距離約等於32.6光年(即10秒差距)。
我們可以知道,若有一顆恆星離我們大約32.6光年(如北河三:33.4光年),那麼,它的視星等就約等於它的絕對星等(1.2等、1.1等),如果它比32.6光年近(如天狼星:8.6光年),它的視星等就大於它的絕對星等(-1.5等,1.4等),如果它比32.6光年遠(如參宿四:500光年),那麼它的視星等就小於絕對星等(0.4等,-5.5等)。
這就相當於,把近的恆星拉到32.6光年,它會變暗,把遠的恆星拉到32.6光年,它會變亮。
想像一下一顆恆星被拉入了1AU內......
不過,到此為止,我們只了解了絕對星等與視星等的初步關係,但是這還不夠。這就像我們做物理實驗,得出了A越大,B越大,但是沒有寫它們成正比反比之類的,結果被扣分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嘗試推導絕對星等轉化為視星等的公式。
前幾周,我突然想到一個轉換絕對星等和視星等的方法,在這裡可以講給你聽。
這裡,你可以便看邊想像,或者畫下來。
1、想像一個平面上的光源,它的光沿平面朝四處傳播。
2、以光源為中心,畫一個圓,半徑為a。
3、再畫一個圓,半徑為2a,兩個圓是同心圓。
4、在小圓上截一段弧MN。
5、連接光源和M,延長至大圓,交點是M』。
6、連接光源和N,延長至大圓,交點是N』。
7、比較MN與,因為大圓半徑是小圓的兩倍,所以M』N'是MN的2倍。
8、現在把光源放到三維,大圓和小圓變成了兩個球體,小弧和大弧分別是小球和大球上的表面積。(仔細想想)
9、因為小圓上的表面積的「邊長」,也就是之前說的弧長,是大圓上的表面積的「邊長」的二分之一,所以兩個表面積相差四倍。
10、因為兩個面積覆蓋的是對於光源來說的同一方位,所以它們所接收到的光量一樣。
11、所以,大圓上截取一塊與小圓相同面積的區域,大圓收到的光是小圓的四分之一。
12、把截取的區域看成地球,所得結論就是,星星離我們遠n倍,它的亮度就暗a平方倍。
那麼就是說,若把一顆恆星從A光年拉到32.6光年,它的亮度變化是:
現亮度=原亮度 x A平方 \ 32.6的平方。
但是這並不是結果,因為星等是2.512倍為一級的,所以,我們要算「A平方 \ 32.6的平方」是2.512的多少次方,那麼用什麼表示呢?
對了用log!
log(下標2.512)A平方 \ 32.6的平方,就是表示求,這個倍數是2.512的幾次方!
所以,我們組織一下公式:(雖然難以用輸入法表示)
絕對星等=視星等+log(下標2.512)A平方 \ 32.6 !!!
好,我們成功了!
後記:我後來有檢驗過這個公式的正確性,雖然和網上廣為流傳的不一樣,但是我用我們的鄰居——比鄰星檢驗過,這應該沒有錯,如果有的話請指正。
若喜歡 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