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學雜誌《新科學家》曾發文稱,在距離地球150億光年遠的波江座發現了跨度足有35億光年的特殊結構,將其稱為「宇宙牆」。
媒體這樣的報導讓廣大民眾產生了深深的誤解,以為真的發現了宇宙邊緣,或者是囚禁人類的牢籠。
如果再渲染一下,給「宇宙牆」加入高等生命的因素,那麼人類就又成為了外星人實驗的對象。我很不贊同這樣的說法,也很討厭這樣不負責任的營銷號,故弄玄虛。他們的每篇文章看完跟沒看一樣,看的人是一臉懵。
首先我們先不說這個「宇宙牆」是啥,先說說《新科學家》,這個科學雜誌創辦於1956年的義大利,其本質是新聞類的期刊,包括一些評論文章。
它不是嚴謹的類似於《Nature》、《Science?、《Cell》這樣的專業科學期刊。因此《新科學家》上發表的報導不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審查和同行評議,更多的是新聞稿,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
「宇宙牆」這三個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並不是科學上的說法,而是作者的一個形象比喻,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就被誤導了,媒體也會抓住這個噱頭大肆地宣揚。
那麼什麼是「宇宙牆」
「宇宙強」用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宇宙超空洞,我們知道在宇宙中除了行星、恆星、星團、星系這樣的結構外,還有更大的由星系組成的星系群(團)、超星系團。
在我們的印象中宇宙應該布滿了這些物質結構,在大尺度上並且均勻的分布,但真實的情況是,物質結構相對於宇宙空間來說真的只佔了一小部分,很多的星際空間真的是空無一物。
那麼這些沒有物質結構的區域,除了上面提到的行星、恆星等等之外,這些區域中也沒有塵埃、氣體,甚至是也沒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那麼這樣的區域就稱為宇宙超空洞。
宇宙超空洞在我們看來,沒有一絲的光明,完全是一片黑暗的區域,那麼這就和周圍存在星系的區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尤其是波江座發現的這個空洞跨度達到了35億光年,就像是一塊黑乎乎的幕布籠罩在我們視野的前面,這樣看來是不是就像是一堵牆。
說實話,「宇宙牆」這個比喻真的挺好,也很形象,但是我們在比喻的時候,需要向讀者解釋清楚這本質上是個什麼玩意,而不是故意去製造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