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鍔
二月十八日,奧林巴斯在國內發布了EM1 Mark III(為方便,以下均諧音稱為「惡魔山」),我其實在元旦的時候已經拿到了測試樣機,苦於那時我居住的紹興一直淅淅瀝瀝下雨,沒有很多機會出去野外拍攝,只在偶爾天晴的時候去府山公園拍攝了兩次。之後的日子,我一直沒有機會去野外拍攝測試,原因大家想必也知道了,就是新冠肺炎的爆發,為響應政府號召,我只能居家。這長長的兩個月時間,除了必要的時候出去外面,真的是只能窩在家裡,完全沒有辦法進行拍攝。看著手頭僅有的幾張測試片子,我甚至絕望了,心想這次怕是完不成奧林巴斯交給我的測試任務了。
幸好的是,疫情在最近得到了控制,城市公園重新開放,天氣又開始晴好,我也趁著工作要出野外的便利,開車路過看到有可以拍的,就停下拍攝,逐漸也積累了一些片子下來,這幾天整理了一下,勉強可以湊成一篇EM1 Mark III生態攝影的使用測評,現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喜歡奧林巴斯的老鐵們可以在家安心看圖文,繼續宅家裡為抗疫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首先,我先來說一下惡魔山的體積大小直觀感受,我拿到惡魔山的第一個感覺是:「臥槽,又小又輕」。真是拿在手裡沒有感覺,和EM1X大部分相同的配置(除了AI智能對焦系統、處理器等等),使得惡魔山可以說是一臺小型精簡版的EM1X,而且我從實際測試拍下來,不僅攜帶上的體驗感比EM1X更好,而且畫質、高感都有明顯的提升,更不用說對比EM1 Mark II的提升了。
其次,我最喜歡的有兩個操作鍵功能。一個是ISO設置的快捷鍵,分布的非常合理,因為我拍攝的時候全程都是用M檔手動進行拍攝,所以在拍攝時需要隨時調整ISO,這時候拇指快速切換ISO快捷鍵使得我的拍攝更加省力,全部的注意力可以緊盯顯示屏或者電子取景器進行;另一個按鍵是搖杆,它有改變焦點位置的功能,無論是上下左右改變焦點,還是45度角直接切換,都可以,而且焦點可以從屏幕右邊盡頭直接從屏幕左邊切換出來,不需要左右來回倒退操作,非常方便。這兩個功能對於我拍攝生態題材幫助極大,給了我更加快速拍攝的響應時間。
再次,惡魔山的小體積,讓拍攝更加節省電量,雖然相機可以用隨身攜帶的充電寶進行隨時充電,但是我實際上用下來,還是覺得比EM1 Mark II用電更加省,而且在使用「專業抓拍」模式下的電量也消耗的相對較慢。令我驚訝的還有惡魔山的防抖能力,比EM1 Mark II防抖更上一層樓,機身防抖達到7檔(EM1 Mark II為5.5檔),機身鏡頭協同防抖達到了7.5檔(EM1 Mark II為6.5檔),提升非常大。惡魔山拍攝基本全程手持,三腳架可以扔掉了。
最後說一下惡魔山也具有手持高像素功能,這個功能只在旗艦EM1X上面才有,如今惡魔山也有了,在生態拍攝中如虎添翼,雖然拍攝野生鳥類時,這樣的場景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想像一下中畫幅像素一樣的鳥類照片,是多麼震撼。
大致說了一下我初步使用惡魔山的一些直觀感受,由於我只專注生態攝影,惡魔山有很多其它功能我都沒有測試使用,比如說全新人臉眼部追焦系統、全新星空自動對焦系統、實時ND功能等等,我相信需要這些功能的攝影師會對惡魔山刮目相看。下面我們通過圖文來具體的看一下惡魔山的具體表現吧!
我們先看一下府山的小鳥吧!色彩豔麗,討人喜愛的小鳥,卻因為活潑好動非常難拍攝。
淡眉雀鶥1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60s ISO:800
拍攝概述:淡眉雀鶥是一種大部分時間在灌叢陰暗處活動的小鳥,非常會動,很難拍攝,拍攝的時候需要通過它的叫聲,判斷它會出現的位置進行等候拍攝,惡魔兔加上鏡頭便於隨時移動到需要拍攝的位置,即使加了MC20增倍鏡,也可以迅速對焦拍攝到淡眉雀鶥,而且拍到的羽毛細節非常好。
淡眉雀鶥2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60s ISO:800
淡眉雀鶥2局部放大細節圖
紅頭長尾山雀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1600s ISO:1600
拍攝概述:紅頭長尾山雀不僅體型小,而且一刻不停的跳動,我拍攝它們的時候將MC20取下,希望對焦能更加快一點,果然在紅頭長尾山雀停留樹枝的瞬間,惡魔山對焦非常迅速,穩穩的對上,高速靜音連拍也將它張嘴、扇翅的場景拍攝下來。
紅頭長尾山雀展翅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2500s ISO:1600
紅頭長尾山雀增距鏡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60s ISO:1600
黃腹山雀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1600s ISO:1600
拍攝概述:體型稍大一點的黃腹山雀喜歡群體活動,所以相對來講拍攝它們會比拍攝其它小鳥的機會更多一點。惡魔山配合340pro鏡頭可以很準確的抓拍它們的一舉一動,拍攝的成功率非常高,但是惡魔山的追焦還是欠缺一點,期待之後固件升級後的改變。
黃腹山雀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1600s ISO:1600
黃雀雄鳥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500s ISO:1600
拍攝概述:拍攝黃雀的時候背景很複雜,惡魔山的對焦非常堅決,基本上不會拉風箱,即使在現場光線不理想的情況下,對焦也非常堅決,惡魔山提升了暗部對焦功能,因此在實際體驗時非常好。
黃雀雄鳥肚皮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500s ISO:1600
黃雀雄鳥手持低速數毛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80s ISO:400
黃雀雌鳥數毛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500s ISO:1600
棕頭鴉雀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00s ISO:800
拍攝概述:棕頭鴉雀也如黃腹山雀一樣,群體活動,不停跳動,只是棕頭鴉雀喜歡在灌叢等樹木下層活動,黃腹山雀喜歡樹木中山層區域活動,惡魔山不管是場景複雜,單次對焦都非常迅速,不虧是專為生態打造的相機。
棕頭鴉雀低速數毛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60s ISO:800
我們再來看一下一些體型相對上面來講再大一點的鳥類,這些鳥類也十分不好拍,特別是紅嘴相思鳥,顏值確實是太高了,但是行蹤隱秘,老是在灌叢裡活動,並不比那些小鳥好拍,這些鳥類的拍攝要靠耐心和判斷,就是聽到它們聲音後要判斷出它們行動的方向,然後耐心的守候拍攝,不然僅靠運氣和等待,效率會大打折扣。
紅脅藍尾鴝低速數毛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00s ISO:1000
拍攝概述:這隻紅脅藍尾鴝跳到離我很近的石頭上,惡魔山拍下它的畫面時加著MC20增倍鏡,2倍增倍鏡的對焦距離還可以很迅速,畫質也很有保證,全部清晰數毛。
黃眉鵐雌鳥極限低速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30s ISO:400
拍攝概述:拍攝時離這隻黃眉鵐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當時光線還不錯,所以iso只設置了400,但是拍攝的時候黃眉鵐飛入了樹叢裡,光線暗淡,我來不及調整iso,只好降低快門速度,居然用手持1/30s的時間穩穩的拍攝到黃眉鵐。
紅嘴相思鳥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50s ISO:800
拍攝概述:紅嘴相思鳥出來的很晚,拍攝的時候天色暗了,惡魔山拍攝的畫面寬容度足夠後期進行調整,不論是暗部細節、色彩的準確都很棒;拍攝紅嘴相思鳥扇翅的時候,惡魔山超強的防抖可以用低速快門拍到鳥兒頭部清晰,翅膀扇動時動態的場景;拍攝兩隻紅嘴相思鳥的時候,奧林巴斯M43系統光圈小的優勢,讓兩隻紅嘴相思鳥在同一平面都非常清晰。
紅嘴相思鳥環境版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50s ISO:800
紅嘴相思鳥扇翅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50s ISO:800
兩隻紅嘴相思鳥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50s ISO:800
體型比較大的鳥類,也意味它要暴露在野外的話,更容易受到天敵的攻擊,所以除了傻乎乎的鵲鴝外,其它的如鶇類都非常警覺難拍,在府山也是要到天暗下來,才肯小心翼翼的出來,所以拍攝時ISO會比較高,而一些鵯類則需要耐心的等待才能拍攝到理想的片子,而小太平鳥就更難拍攝了,需要一定的運氣加持。
鵲鴝手持低速高像素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50s ISO:800
拍攝概述:鵲鴝已經習慣了我的存在,所以在我面前有時候會停留很久,於是我就可以利用惡魔山的手持高像素模式進行拍攝,這張照片鵲鴝頭部是完全不動的,但是尾巴還是輕微的在抖動,手持高像素可以讓我獲得鵲鴝羽毛的高清細節。
鵲鴝手持低速高像素版的局部截圖,細節畢現
慄背短腳鵯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250s ISO:1600
拍攝概述:拍攝慄背短腳鵯需要耐心,拍攝它飛版的時候則需要使用奧林巴斯獨有的專業抓拍功能,很輕鬆的拍到了飛版。
慄背短腳鵯飛版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1600s ISO:1600
灰背鶇雄鳥 EM1 Mark III+M.ZD300mm f4 IS PRO f4 1/200s ISO:1600
拍攝概述:灰背鶇總是在很晚的時候出來,iso必須打到很高,但是惡魔山的畫質非常出色,就我個人的感覺,還是比惡魔兔、EM1X略有提高。
灰背鶇雌鳥20米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250s ISO:6400
灰背鶇雌鳥8米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250s ISO:6400
白眉鶇雄鳥20米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640s ISO:6400
烏鶇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00s ISO:640
小太平鳥50米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200s ISO:640
拍攝概述:小太平鳥在我們這邊的府山拍攝難度較大,屬於可遇不可求的鳥兒,我運氣不錯,分別在府山的環山路行道樹及府山裡面樹上遇到了它們,惡魔山加MC20對畫質基本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卻可以把鳥拍的更加近。
小太平鳥25米版 EM1 Mark III+MC14+M.ZD300mm f4 IS PRO f5.6 1/800s ISO:800
除了府山上的鳥,我還拍了一些府山範圍以外的鳥類,基本上都是用MC20增倍鏡配合M.ZD 300mm f4 IS PRO和M.ZD 40-150mm f2.8 PRO拍的動態飛版,主要是想試一下惡魔山的追焦能力,試下來,惡魔山的追焦和EM1X還是差的不多,個人感覺略強一點(個人使用意見,不代表有普遍性)。
蒼鷺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640s ISO:400
拍攝概述:拍攝蒼鷺時,背景幹擾比較大,惡魔山的追焦能力體現出來,可以很輕鬆的抓住主體,拍攝到蒼鷺飛行。
普通鸕鷀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250s ISO:400
拍攝概述:拍攝比蒼鷺體型小的普通鸕鷀時,焦點也可以死死咬住,連拍10張,除了一、兩張脫焦,其它的都是合焦,畢竟普通鸕鷀的體羽黑色,比較難以對焦。
普通鸕鷀爭地盤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250s ISO:400
普通鸕鷀光影版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500s ISO:200
絲光椋鳥和八哥 EM1 Mark III+MC20+M.ZD40-150mm f2.8 PRO f5.6 1/800s ISO:640
拍攝概述:40-150mm鏡頭是奧林巴斯另一支高素質鏡頭,我加了MC-20增倍鏡拍攝飛鳥的動態照片,追焦都能跟住,比如這兩張拍攝群飛的絲光椋鳥時,不管是天空版,還是背景版,成功率都非常高。
絲光椋鳥 EM1 Mark III+MC20+M.ZD40-150mm f2.8 PRO f5.6 1/800s ISO:640
最後,放一張在府山拍的赤腹松鼠!這種吃花苞的場景只會在冬末春初這段時間才會出現,這張是用專業抓拍模式拍攝的,抓拍到赤腹松鼠吃花苞後把殼吐出來的瞬間,希望奧林巴斯這款新發布的EM1 Mark III(「惡魔山」)能夠成為愛好自然生態攝影的攝影師的又一個選擇。
赤腹松鼠吃花苞 EM1 Mark III+MC20+M.ZD300mm f4 IS PRO f8 1/1000s ISO: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