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月球背面實地首照傳回來後,可以看見,沒有桂樹吳剛兔子,沒有傳說中的基地,也沒有外星人。在這張馮·卡門撞擊坑局部圖裡,只有黃色的沙漠狀地面,兩根「杆」,一個坑,一條略見起伏的「山脈」。不過,問題隨之而來:
1.月背實地首照如何傳回?
馮·卡門撞擊坑內實地首照(月球背面實地首照)由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顯示了著陸點(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南側的月面地形。
當然,傳回老家的不可能是膠片,首先把照片信息轉成無線電訊號,然後通過早先發射並成功架設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中繼衛星「鵲橋」,實施與地面的通信信號「接力」,傳送回來。
2.照片裡的兩根「杆」是什麼?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我家月球車的滑梯。」西昌衛星發射指揮中心指揮顯分系統研究員胡杰也向瀟湘晨報記者佐證了這一說法:「嫦娥四號攝像頭高度大概在2米,兩根杆是月球車下來的軌道。」
3.照片裡為什麼會有光?
因為,雖然月球背面被稱為「月之暗面」,但它確實是有白天的,而且嫦娥四號是特意等待降落地區進入白天才著陸的。畢竟,嫦娥四號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太陽能,而且也要等待太陽光照在月球的角度達到理想的狀態,這樣所有的地貌都會有比較清晰的陰影,最大程度輔助光學設備選擇並定位著陸地點。
4.為什麼兩根「杆」會發光?
「(軌道)被太陽照著就發光了。」胡杰表示。根據照片中,嫦娥四號落地影子的傾斜角度和兩根「杆」的發光面來看,可能用「反光」更合適,且光源應當在嫦娥四號的左上方方向。於是,照片中可以看到,兩根「杆」主要是邊緣地帶在「發光」,第二根杆的左側面「發光」面積尤大。而且,就其整體形狀來看,它應該是兩片「梯」而不是兩根「杆」。
5.嫦娥四號除了拍照還幹嗎?
嫦娥四號肩負著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分及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三大類科學任務。
另外,嫦娥四號也繼承了種族天賦:種菜。這次嫦娥四號搭載了一個高18釐米,直徑16釐米,大約3千克重的圓筒形「微型生態圈」,裡面放置馬鈴薯種子、擬南芥種子、蠶卵、土壤、水、空氣以及照相機和信息傳輸系統等科研設備。原理也好解釋:首先讓土豆和種子以及蠶卵在月球長大,讓蠶產生二氧化碳、土豆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再通過一個光導管引入太陽光,通過聚酯薄膜減少熱量傳遞,一個「月球蔬菜大棚」基本完工。屆時,這項生物實驗將通過小型照相機,向全球直播。
本報記者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