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2月7日報導,2月1日,我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十四個工作月夜,目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累計在月面行駛367.25米,這一記錄已經超過了近幾年的月球探測器所擁有的記錄,也是我國探月工程自開始以來,首個在一年時間過300米的月球車。玉兔二號的此次成功又一次引起了國際高度關注,美國野獸日報更是刊登了一則專門的文章來進行推論: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什麼?
這篇名為《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什麼》的文章,主要講述了我國玉兔二號在近一年,探索月球的成就,包括其在低重力環境下對月球礦物的掃描和收集,栽種農作物以及孵化微生物,孵化果蠅等科研工作。文章的結尾,美國作者肯定了中方在月球探索上的貢獻,並認為中國在月球上的成就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國家。
而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作為第一代探索太空的國家,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探索太空的事業就一直停滯不前,除了對地外星系的遠望外,有關於如何進入月背並開啟探索?卻始終是無頭蒼蠅。在2019年中國探索月背成功後,美國曾屢次投來橄欖枝,試圖和中方一同開啟探月背的偉大工程。但這一計劃也很快被白宮方面所否決。
與我國不同的是,美國NASA和美國白宮政府有著很大的矛盾,白宮更偏向於建立一支太空軍隊來穩定霸權地位,而對於探索工程卻並不感冒,對於這一現狀,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太空專家格裡高利·庫拉基提出了預警,他認為中國的太空之旅將比美國更有吸引力,且伴隨著美國霸權地位持續性的削弱,日本和歐盟或許會更加考慮採取獨立行動,來和中國進行更加實質性的太空工程合作。
目前玉兔二號已經進入休眠模式,在其休眠前,總共傳輸了多項重要研究資源給我國航天部門,包括太陽中性原子探測,紅外光譜儀探測結果等,這些探測工作主要是為了分析月壤的組成成分,從而完善人們對月球的認知與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