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成就閃耀世界,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近兩年,中國在創新領域碩果纍纍,不論在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國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海內外媒體的讚譽,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一起來看看,這幾個讓世界驚嘆的中國發展奇蹟吧。

  嫦娥四號著陸月背 中國航天奇蹟讓世界驚訝

  今年年初,從遙遠的太空傳回了一則喜訊——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圖片為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 供圖)

  英國《衛報》刊文稱,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一個裡程碑。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報導說,嫦娥四號著陸並探索的這個月球背面是人類迄今為止沒有真正研究過的月球區域。通過此次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中國用事實說話,證實了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

  的確,之前全球已進行過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動,但從來沒有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於人類而言,月球背面猶如一個「秘境中的秘境」,有許多未知等待人們探索。

  而此次嫦娥四號不僅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還通過「鵲橋」中繼星首次實現了地球和月背間的中繼通信,成為了中國航天能力快速發展的又一力證。

  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評價說,中國人將他們的技術推向了月球,使全世界感到驚訝。中國航天計劃展現了另一個中國奇蹟。

  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 成為一項革命性創舉

  據拉美社報導,2018年中國一項革命性創舉就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這項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繫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時間。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從設計到建設完工歷時14年,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上(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克服了重重困難,例如說:天上有飛機,海上有輪船,夾在中間的港珠澳大橋如何才能不影響鄰近機場航線的飛行安全,又能滿足輪船通航的需要?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如何才能確保位於海泥環境中的鋼管樁120年不損壞?

  港珠澳大橋涵蓋了多項島隧橋領域的尖端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英國《衛報》把它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路通則財通。行車時間的大幅縮短,意味著運輸、時間成本的下降,便利了區域內物流、人流乃至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港珠澳大橋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建設,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起到「支柱」作用。

  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 中國「綠色奇蹟」驚豔世界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北,黃河「幾」字彎裡南岸。南非新聞網站「獨立在線」曾這樣描述治理前的庫布其沙漠:「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曾因其惡劣的環境條件以及當地居民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而被稱為『死亡之海』。」

  而如今,經過幾十年科學治理,這片「死亡之海」已然變成了一處「希望之地」。庫布其成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範,也成為世界觀察「美麗中國」的窗口。

  圖為庫布其沙漠中的七星湖沙漠生態旅遊區。新華社記者 彭源攝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曾兩次到訪庫布其,他由衷感嘆,「沙漠往往意味著惡劣的環境、貧瘠的資源和貧窮的民眾,但中國的庫布其沙漠不一樣,這是一座綠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美國《時代》周刊也關注到了庫布其發生的巨變:「人們已經種下固定流沙並防止沙丘侵佔農田和村莊的特殊植物。消失的牛羊成群已經重現,第二產業也在迅猛發展,遊客們正蜂擁而至。

  在驚嘆庫布其「綠色奇蹟」的同時,國際社會對荒漠化治理中蘊藏的「中國智慧」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探尋「庫布其模式」的成功之道。

  「庫布其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教授斯誇爾評價說。在他看來,方法全面,即充分利用沙漠的各種資源和環境提供的發展機遇,這是「庫布其模式」成功的一大秘訣。

  印度《商業標準報》評論部編輯米希爾·夏爾馬則表示,庫布其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採用「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的模式,極具創造力,期待未來印度的太陽能計劃能夠借鑑庫布其的經驗。

  「復興號」領跑世界 開啟中國高鐵新時速

  說到讓世界驚嘆的中國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國的「復興號」高鐵。2017年9月「復興號」首次運行後,「350公裡每小時」這一世界列車第一時速,就登上了各國媒體的新聞版面。

  英國《每日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從設施設備,到高新技術,對中國的高鐵進行了零距離、全方位、多角度的詮釋。有網友讀完後由衷感嘆:「是時候承認中國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了。」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網》發布了一組「復興號」的圖集,帶領讀者一覽「復興號」的內設外置,切身感受「復興號」的核心技術和在乘坐體驗上所下的「苦功」。

  《印度教徒報》的報導還注意到「復興號」的「純正中國血統」,稱列車的智慧財產權完全屬於中國

  對中國飛速發展的高鐵技術,外國網友更是停不下來地讚美。美國問答社交網站上有多個圍繞中國高鐵的提問,比如:在中國乘坐高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國的高鐵到底有多發達?網友回應熱烈,其中更有不少人現身說法。

  @網友Sthitapragnya:中國的高鐵是非常先進的。幾年前,我第一次乘坐高速列車從天津到北京。最近,我在廣州、深圳和廈門之間坐了幾次高鐵,簡直舒服到爆。我以後會儘可能多的乘坐高鐵。

  @網友Adam:在中國坐高鐵,可以節省時間,不用像坐飛機那樣提前很久;踏腳處寬敞,腿腳隨意動且不會打擾到你的鄰座;看向窗外,田園風光讓你感到時光飛逝,也可以隨意使用4G網絡或WIFI,絕不會讓你的旅程感到無聊;當你意識到北美基礎設施落後於中國的時候,你會覺得羞愧。

  如今,中國高鐵正憑藉實力在世界贏得廣泛聲譽,我們期待高鐵這張「中國名片」能夠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科技成就閃耀在世界舞臺。

  (編輯:宋家慧 文字綜合:新華網、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網、中國日報網等)

相關焦點

  •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發現帶羽毛暴龍化石(圖)
    報導稱,雖然此前在中國東北的遼寧省也曾發現過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但此次發現的化石卻是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這個生活在1.25億年前的大傢伙成年時體長約9米,重達1噸半,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要大40倍。
  • 外媒:中國航天雄心邁出一大步
    中國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相關消息持續引發外媒關注。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7日報導稱,這次測試的成功意味著,世界第二強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及其發展載人太空探索任務的努力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 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西班牙埃菲社報導稱,「經濟改革改變了中國,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發展成就及世界意義,紛紛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經驗。   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眾多外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中國,報導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歷史性劇變。   奧地利《趨勢》雜誌網站關注到,2010年至2015年間,中國在本國以外的直接投資增加了一倍。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者,並進行了一系列引發轟動的收購,如國有企業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化工業巨頭先正達,家電業巨頭海爾收購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
  • 從嫦娥五號到「奮鬥者」號,為什麼外媒如此關注中國大事?
    短短兩個月時間裡,中國先後在太空和深海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吸引了無數外國人的注目。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並且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再次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自然》雜誌指出,嫦娥五號將在此前從未探測過的區域,這些樣本或將為月球史這張龐大拼圖增加一些額外的部分。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指出,一個太空飛行器周二降落在月球上,這是中國一系列月球任務中的又一項。這代表著,中國作為一支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
  • 《打工老闆》登陸蒙特婁 「中國製造」引外媒高度關注
    《打工老闆》憑著宏大的時代視角與深刻的現實題材在本屆電影節上備受矚目,成為眾多國際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  《打工老闆》中文版海報  《打工老闆》入圍主競賽 中國元素閃耀蒙特婁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與威尼斯、坎城、柏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齊名,
  • 千裡外這聲巨響,引起我國科學家高度關注,外媒:中國真的做到了
    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美好,敬請收看咪奧世界。能源作為一個國家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一直以來都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但隨著陸地能源的不斷開採,除了陸地能源儲量急劇減少之外,也給陸地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隨著近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世界上許多國家便將能源開採的目標放在了能源儲量相對更為豐富的海洋當中。
  • 外媒高度評價:中國北鬥服務全球
    更加厲害的是,北鬥還能夠為中國的汽車自動駕駛,以及物聯網等等高科技產業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北鬥也已經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出口到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鬥的成功建成,除了向外界彰顯了中國的科技實力,同時也讓中國擺脫了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
  • 中國再次引發關注!西方國家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
    眾所周知,我國在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一些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但在這次我國也是再次被引發關注,而西方國家也是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了?但經過我國幾十年的努力之下,我們各個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在近些年中我國在航空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比如北鬥、天問一號等,而這些成就也讓西方國家都讚嘆不已。
  • 「兔子」又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美媒: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什麼?
    玉兔二號的此次成功又一次引起了國際高度關注,美國野獸日報更是刊登了一則專門的文章來進行推論: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什麼?這篇名為《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什麼》的文章,主要講述了我國玉兔二號在近一年,探索月球的成就,包括其在低重力環境下對月球礦物的掃描和收集,栽種農作物以及孵化微生物,孵化果蠅等科研工作。
  • 【世界看中國】巴基斯坦及中東多國高度關注兩會
    【世界看中國】巴基斯坦及中東多國高度關注兩會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3月13日 10:10 A-A+   為了解中國最新的政策決議,巴基斯坦各界今年對中國兩會的關注度也進一步提升。  下面,我們就來連線央視駐巴基斯坦記者劉旭,請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巴基斯坦以及一些中東地區國家是如何關注兩會的。  記者劉旭:世界看中國,我現在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在為大家做報導。由於巴基斯坦與中國有3小時的時差,我這邊還是凌晨四點多。
  • 天津大學父女學術造假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學術乃天下公器,不可有半點虛假,造假敗壞了科學群體的聲譽,對之必須「零容忍」;學術造假的危害突出表現在:①造假不是個案,人們普遍意識到了其嚴重社會危害性,故而能夠引發集體共鳴,共同聲討;②科學家造假,相比起普通人造假來說,其社會影響更加惡劣,直接關係到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 關注丨外媒關注中國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獲重大突破
    引發外媒關注。01 在軌兩日成功返回據俄新社9月6日報導,中國周五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6日成功在指定地點著陸。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稱,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還指出,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北鬥導航歷程,今天閃耀世界
    由北鬥星辰定位,走向天南地北這些是歷史在前進中當時採用觀測恆星高度來確定地理緯度的方法,叫做「牽星術」,所用的測量工具是7塊木板,稱之為牽星板。根據牽星板測定的垂向高度和牽繩的長度,即可換算出北極星高度的角,這個角相當於當地的經緯度。
  • 外媒關注:中國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獲重大突破
    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引發外媒關注。據俄新社9月6日報導,中國周五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6日成功在指定地點著陸。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稱,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
  • 馬拉度納,世界足壇永恆閃耀的星光!
    馬拉度納是一代人的燈塔,是阿根廷人民心中的「神」,是世界足壇永恆閃耀的星光。26日凌晨,據多家外媒報導,剛剛過完60歲生日的馬拉度納心臟驟停,不幸去世。戰爭造就英雄,足球同樣如此。如果將世界足球的榮譽殿堂比作一頂王冠,那麼貝利和馬拉度納的名字,就是這頂王冠上最閃耀的明珠。
  • 《閃耀的平凡》圓滿收官 平凡中國人人生閃耀
    在《閃耀的平凡》第5集節目中,當外國嘉賓歐生·優麗看到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後,發出陣陣驚嘆。她跟著「中國天眼」項目調試組控制專業組長孫京海一同回顧了這個超級工程被「編織」出來的全過程,在拜訪「中國天眼」背後的「中國天團」後,他們還特别致敬了為這個超級項目付出一生心血的已故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這樣的致敬在《閃耀的平凡》中多次出現。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2020年十大重要事件,美國大選榮登榜單,中國太空成就萬眾矚目
    每到這種辭舊迎新的時刻,各種榜單都會蜂擁而至,今年也不例外,此前俄媒評選出「2020年震撼世界的十件大事」,有戰爭也有疫情,接下來就詳細介紹一下。除了中東以外,納卡地區的局部衝突可以視為重大事件,雖然真正交火的時間並不長,但造成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美俄等國都或多或少參與其中,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