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12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召開2018年就業工作會議,對學校年度就業工作進行總結,交流院系就業指導經驗,表彰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校黨委書記陳旭,常務副校長王希勤,副校長楊斌,校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慶紅,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胡元坤等出席,會議由向波濤主持。各院系各單位相關負責人、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等近200人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
王希勤在講話中對獲獎院系和個人表示祝賀,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學生就業工作的領導和老師,向長期關心和支持學校育人工作的用人單位和校友表示感謝。王希勤充分肯定了一年來就業引導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他從學校就業工作的背景、使命和方向角度指出,就業引導不僅僅是對學生在其職業選擇時的簡單引導,也包含了對學生在其求學期間的職業輔導,要讓學生有更長遠的規劃,建立非功利性的目標追求。王希勤建議,今後清華就業工作要不斷做到培養和輸送、校內和校外、引導和輔導的「三個統籌」。
王希勤講話
王希勤進一步強調,要將就業工作放到人才培養的背景下考察,而人才培育也要融入國家發展的目標之下,要不斷思考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他指出,就業工作要始終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倡導學生德才兼備,承擔社會責任,勇於迎接挑戰,敢為人先,成就第一等的事業。他強調要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制度化,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引導學生勇於迎接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投身國家社會召喚的事業,堅定不移,成為引領世界前行的人。
陳旭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綜合獎院系代表頒獎
楊斌宣讀了2017~2018學年度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綜合獎、就業引導獎、職業輔導獎和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的獲獎名單。陳旭、許慶紅、兩辦主任叢振濤、離退休處處長劉秀成、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保衛處處長李志華等分別為獲獎院系代表頒獎。
胡元坤講話
胡元坤介紹了成都市與清華大學的全面合作,特別是介紹了成都市引進清華畢業生的整體情況與發展現狀,肯定了清華學子在工作崗位的優秀表現與良好作風。他詳細講解了成都市青年人才引進政策和人才培養理念,希望清華繼續加強人才到成都等西部地區就業的宣傳宣介和政策傾斜,希望未來成都與清華的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張超匯報工作
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超匯報了過去一年清華大學就業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所取成效。2018年,清華畢業生就業總體結構更趨合理,保持較高就業重點率的同時,畢業生深造質量繼續提升,博士畢業生學術單位就業率過半,碩士畢業生人才培養契合率超過七成,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連續第六年超過50%並持續走高。
林元華、劉濤雄、焦麗穎發言
材料學院院長林元華分享了圍繞精準就業所展開的系統工作,提出要立足專業特長、把握行業變化、開拓校友資源、實現思想引領,讓每一位學生在入主流、大舞臺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社科學院黨委書記劉濤雄匯報了長鏈條全覆蓋就業觀引領、慢澆滴灌式的精細化引導、點面結合立體化就業匹配的職業發展教育理念,分享了畢業生就業選擇的案例。化學系副教授焦麗穎結合指導博士生和培養本科生的經歷,從青年教師的角度分享了引導學生探索學術職業的感想。
劉新新和鄭良材分享工作體會
2008屆材料系本科畢業生、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管理處處長劉新新分享了自己職業選擇的初心與堅持,認為發展比高薪重要,平臺比地域重要。電機系1998屆本科畢業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常務副總裁(主持工作)鄭良材分享了華為公司對創新的理解與認識和華為公司的人才觀。
2018年,清華大學就業工作堅持「專業化、精細化、信息化、國際化」的思路,取得了新的進步。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開設職業輔導類課程14門次,慕課新增選課2萬餘人,職業生涯諮詢全年個體諮詢近700人次;在2018級新生開設7場職業發展講座,覆蓋新生超過5000人,中心開放接待80多個新生團支部參觀,實現新生職業輔導全覆蓋;2017-2018學年共舉辦校級招聘會600餘場,服務用人單位2700餘家;首次開闢「國際招聘專區」,舉辦國際學生專場招聘;與重點用人單位密切互動,與30餘家用人單位構建新型合作關係;定向選調工作再創新高,全年輸送定向選調生288人,校領導班子成員走訪13個省市自治區看望基層工作的校友;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工作不斷推進,學校與30多個國際組織開展互訪,與多個國際組織籤署合作備忘錄,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人數大幅增長;持續完善「一體兩翼」信息平臺,實現服務與管理精細化,公眾號關注人數接近13萬。在QS全球畢業生就業力排名中,清華大學連續四年位列前十。
供稿: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