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波·賈爾迪內裡(Mempo Giardinelli),阿根廷著名作家,生於1947年。創建了《純小說》雜誌和以作家本人命名的閱讀基金會。著有長篇小說《熱月》《自行車上的革命》《觸及天堂的手》《遲到的訪客》等,短篇小說集《模範人生》《九個愛情故事》《解夢》等,兒童文學《瓦雷莉婭與詩歌的秘密》等。
他曾獲羅慕洛·加列戈斯文學獎、墨西哥國家小說獎、西班牙「大旅行家」圖書獎、西班牙普拉內塔出版社年度圖書獎等。作品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在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其代表作《熱月》已被改編成電影,翻譯成26種語言,風靡全球。
有人說,阿根廷文學是由流亡者們創造的。這話一點不假:
博爾赫斯寧願長眠於日內瓦也不願意躺在阿根廷的國土上。
胡裡奧·科塔薩爾選擇離開這個讓他壓抑、讓他備受凌辱的國家,生活在巴黎, 最後在蒙帕納斯公墓安息。
曼努埃爾·普伊格被電話威脅,不得不離開阿根廷,最後客死墨西哥。
1976 年阿根廷國內爆發了軍事政變,曼波·賈爾迪內裡也如其他被迫害的知識分子一樣,被迫流亡至墨西哥。他以為最多一年左右就可以回來,誰承想這一去就是近十年的時間。直到1984 年,阿根廷國內形勢好轉他才得以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
1983 年,曼波在接受墨西哥「國家小說獎」時說:「讓我感到震驚的是,評委們決定將這個獎項頒發給通常情況下不被看重的題材的作品。《熱月》是一部黑色小說,我試圖重拾一個宏偉的傳統,它高貴、嚴謹,但卻很少被關注。
評審團成員能意識到這一點,這對我來說就是承認現代偵探小說,承認黑色小說,因為它與其他任何文學一樣,不僅要求形式,也要求本質。」根據伊格納西奧·泰博的說法,「阿根廷新的敘事小說中最精彩的作品都是在軍事政變後創作出來的或者是在國外廣為流傳的」。
曼波及其《熱月》正好符合這兩個特點:成於軍事政變之後,在國外廣為流傳。
月亮太熱了,1977年的這個十二月,整個國家都被炙熱籠罩。
小說的背景是1977 年12 月的阿根廷, 軍人獨裁下的白色統治,軍人可以隨便收買公民,或對他們進行威脅勒索,讓他們為軍政府效力。
獨裁統治下人物的性格顯得非同尋常:十三歲的阿拉賽麗是一名天真、美麗、聰明、睿智的少女,而對拉米洛來說卻是充滿誘惑、罪惡的性感異性。
與此同時,查科省的熱月成為拉米洛一切罪行的催化劑:因為月亮的炙熱,拉米洛抵制不住阿拉賽麗的誘惑,強行與她發生關係,甚至最後殘忍地想將其殺死, 進而導致後續殺害特內保醫生的雙重罪行。
小說充滿張力的情節推進,激情而又魔幻的語言表述,並不影響我們這樣理解:整部小說中,熱月象徵著阿根廷的獨裁統治。在它白色光芒的影響下,原本理性的拉米洛變得狂躁、矛盾、冷漠、失去理智,他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徘徊不定,在對阿拉賽麗的愛與不愛之間猶豫不決。
他將軍人獨裁統治下知識分子的鬱悶、彷徨、失望演繹得淋漓盡致。軍方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對特內保醫生的死亡絲毫不感興趣,不惜使用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想將拉米洛這位優秀的知識分子納入他們的麾下。
面對這種誘惑,拉米洛經過內心複雜的鬥爭之後並沒有屈服,依然決定逃亡。然而,即使在流亡期間,獨裁統治的魔掌依然像阿拉賽麗的靈魂一樣繼續追隨著他,折磨著他。只要獨裁統治繼續存在,只要拉米洛不與軍政府同流合汙,那麼他就別想過安寧的日子。
十二月份的這輪熱月終於圓滿了,查科省這輪熾熱的月亮簡直熾熱似火。
拉米洛用枕頭捂住阿拉塞麗,並隔著枕頭狠狠地打她,拉米洛想要制止阿拉塞麗易容反掌,她反抗了一會兒就慢慢地安靜下來。拉米洛此時臉上的神情是冷漠的,他看向窗外,不知為何嘴裡不停地說著:今天晚上豐塔納的月亮太熱太撩人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出來的,回過神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福特車旁。
他整理著自己的思緒,給自己謀劃了三條可以選擇的路。
1、逃跑:逃跑也不是容易的事啊,能逃到哪裡去?去巴拉圭,這裡距離邊境只有三個小時的車程,穿過邊境第二天再好好籌劃。……最好還是消失的好,可以隱姓埋名……
2、自首:自首無意識最可行的,也是最人道的、最合適自己的一條路:接受法律制裁。
可是他不能自首,不能,他無法接受人們,尤其是親人、朋友對他的鄙夷。他可是法國大學畢業的年輕律師,法學博士,行政管理法專業,而且很快就能到東北大學執教。如果母親知道他是殺人兇手,該如何面對她,又該如何面對社會輿論。
3、自殺:也可以自殺!但是根本沒有自殺的勇氣,或者就不想自殺。
最終他點了一支煙,想著:此時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
也正是這個逃跑的決定才引發了故事後面的發展。後續精彩內容可以在《熱月》中尋找答案。
作者:[阿根廷] 曼波·賈爾迪內裡
譯者:龍敏利
定價:45.00元
ISBN:978-7-5407-8753-0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灕江出版社
中國思想和文化的奔流!
傳播有知識的文學
有文化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