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2021-01-16 騰訊網

(1950年春,清華大學地質系師生參加河北省工業廳關於靈壽剛玉礦點檢查工作,中心騎毛驢者袁復禮老師)

潘家園舊貨市場對於每一位喜歡收藏的人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對於未進入收藏領域的人來說,它又是閒暇之時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好去處。

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除去琳琅滿目、五光十色、眼花繚亂的商品外,它巨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人們用一種新奇的眼光不斷地審視著它。無論春夏秋冬,每到周六、日,這裡的人們最早迎來曙光,南來北往,腳步匆匆,擦肩摩背、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場面異常火爆。「潘家園」三個字已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的一個符號。

最早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遠沒有今日的規模,場地凌亂,人貨混雜,攤位的棚屋參差不齊,礁渣的地面凹凸不平,陣風襲來爆土揚場,弄得遊客灰頭土臉。即使這樣,人們遊逛的興致不減,爭相前往,趨之若鶩,可見初始的潘家園舊貨市場生命力之強盛。隨著時間的推移,潘家園舊貨市場一天天變得美麗起來,亭亭玉立如花季的少女一般。

多年來,我在每周六的清晨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先後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老照片相冊,有的老相冊本身就是一件珍品。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閒暇之時,細品這些老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覺得他們正在與你對話、交流、探討,一起體會共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著宇宙中的同一縷空氣。每當此時,相冊中的人們活靈活現的容貌,會立體的顯現在你的面前。

2004年初冬一個周六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徜徉在潘家園舊貨市場一個個排列緊密的書攤前,用一種特有的眼神,搜尋著我需要的書籍。在一個老相識書商的攤位之前,我發現了一本暗綠色的老相冊。相冊是那種老式的工藝品相冊,裡邊的冊頁是由鏤空的桃形、心形、花形、長方形、正方形、變異形的紙板圖案組成。在這些鏤空的紙板圖案中,嵌插著一張張發黃的照片。照片中一群群身著長袍大褂、西服革履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各種背景前,留下了臉上蕩漾著青春風採的容顏。

翻過幾頁之後,一張較大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這張照片與眾不同,黑白反差適中,場面詼諧有趣。照片中一位戴眼鏡的老者身背像腰鼓一樣的東西,右手挾煙,騎在一頭毛驢身上,一群歡天喜地的年輕人,圍擁在老者的周圍。憑直覺這是一張有意義的照片,相冊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相冊。通過與攤主一番拉鋸式的討價還價之後,我把相冊收入囊中。

回到家中之後,我把相冊裡的照片逐一整理。真要感謝相冊主人的細心與細緻,每張照片背後的文字,詳盡的記錄了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從記錄的時間上可以看出,照片大部攝於民國三十四年——三十六年(1945年——1947年)間,還有一部分攝於解放後的五十年代。從照片的背景顯然可以看出,相冊的主人是一位我國老一輩的地質工作者,而那張老者騎驢照片背後的文字,更令我驚喜異常。照片背後的文字記載:「1950年春,清華大學地質系師生參加河北省工業廳關於靈壽剛玉礦點檢查工作,中心騎毛驢者袁復禮老師」。

袁復禮,字希淵,與前北京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先生、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袁敦禮先生,被我國文化教育界尊稱為「袁氏三禮」。袁復禮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和地質教育學家,他是我國第四紀地質地貌學和新構造學的奠基人之一,1893年12月31日出生於北京宣武區南橫街20號(今南橫東街155號)。

袁復禮教授1915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深造,1921年回國後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技師時,發掘出河南澠池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命名為「仰韶文化」。1927年應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參加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期間,歷盡千辛萬苦,為了解大西北全貌、解開大西北的奧秘,填補地質空白,採集到許多新化石種類。在新疆發現以他名字命名的「袁氏三臺龍、袁氏闊口龍」等,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讚揚,並榮獲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北極星」獎章。

1932年袁復禮先生出任清華大學地理系主任,為該系的擴大和完備,奔走資金,添置圖書。1937年七.七事變,清華、北大、南開在雲南昆明成立西南聯大,袁復禮先生前往任教,提出嚴格的規範要求,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袁復禮先生繼續出任清華大學地學系主任,在國民黨發動內戰、物價飛漲的年月,仍以嚴格求實的校風艱難的恢復辦學。

新中國成立後,袁復禮教授熱情激發,確定遷安鐵礦為首鋼的礦山基地。先後寫出《新疆地質概況和對今後的意見》、《對修建北京市地下鐵路的地質工作意見》等多篇重要文章。改革開放後,袁教授不顧高齡,指導多名研究生,為我國培養了幾代優秀的地質工作者。同時編譯審校《現代科學技術詞典》、《韋氏大辭典》,並為《英漢地質詞典》、《英漢綜合地質學詞彙》提供了大量意見,可謂碩果纍纍,桃李滿天下。這就是照片中騎驢老者經歷一生的故事。

為了這張照片和裡面的故事,我相繼在近幾年的秋季,多次探訪了袁復禮教授居住過的南橫東街155號老宅。老宅是四進四合院,基本的框架模式還在,只是院內居民見縫插針的蓋起了許多棚屋和小廚房,顯得凌亂破敗不堪。在最後一進院內,高大粗壯的銀杏樹,兩人方可懷抱,在陽光的照耀下,樹葉發出金色的光彩,仿佛在向我訴說著往日的情懷。

最近,我聯繫到袁復禮教授的女兒袁揚阿姨,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袁揚阿姨告訴我:照片中我父親肩背腰鼓一樣圓圓的東西,是當時唯一的一個氣壓計。它是測量地形高度變化的儀器。因是唯一,故而珍貴,怕學生們不小心碰壞,只好像寶貝一樣,自己背著。

這就是潘家園舊貨市場,一張老照片裡帶給我的故事。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每天發生這樣的故事數也數不清,而這樣的故事還必將繼續發生下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邱崇祿

監製:張鵬

編輯:張鵬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我國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的先驅——袁復禮
    我國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的先驅——袁復禮(1893—1987)楊光榮  袁復禮,地質學家、地貌第四紀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會員之一。  從事地質教育60餘年,培育了幾代地質學家     早在1922年9月,袁復禮就在北京大學兼課,講授地質學。從1932年起,袁復禮在清華大學任教,擔任地學系系主任,當時圖書設備較缺,他四處奔走籌集經費,添置標本、圖書和儀器;師資力量缺乏,他多方聘請優秀人才來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被迫南遷。
  • 一張挑水老照片「找到」南寧首代女警
    老照片中,幫老人挑水的女警察名叫顏宇群,是南寧第一代女警(翻拍圖)    一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裡,挑著水迎面走來的年輕女子身著舊式警察服裝,臉帶微笑,朝氣蓬勃,似乎正和旁邊一名縫補衣服的老婦人說話……這張照片目前展覽於南寧市公安局警察歷史陳列館裡
  • 北洋政府高薪請美國專家找石油,油沒找到,留下很多珍貴老照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張老照片,說說它們背後的故事。1八名軍人,騎著高頭大馬,一字排列,有的還在整理行裝,他們要做什麼去呢?原來,民國初建,百廢待興,請來美國地質學家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G. Clapp)幫忙找石油。歷史書裡就學過,早在宋朝,沈括就在他的《夢溪筆談》裡,提到西北有地方,有黑油冒出,當地人拿來燒,外地人則以之做油墨。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 供銷聯社   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於個體而言, 是一段難忘故事, 於社會而言, 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軌跡。看到成武老照片徵集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並整理自己保存的一些老照片,分三批次發送我們,並對每張照片作了說明。同時,又針對一些老照片撰寫了《回首三十六年前「四平調」演出紀實》、《再現四十年前成武戲曲舞颱風採》兩篇回憶文章,配圖作了發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還有遠在北京的王凱旋同志,南魯鎮大王店人,現在國家應急部直屬研究院工作。
  • 一張名人老照片引發日本疑案,照片背後的故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11979年,日本出現了一張老照片,引發巨大爭議。因為這張照片上的女人,被出書者標註為日本近代倒幕志士、曾撮合薩長聯盟、提出船中八策的坂本龍馬的妻子楢崎龍(阿龍)。4阿龍是醫生之女,其父在安政大獄中被殺。坂本龍馬推薦她去寺田屋(本圖)工作。一次,正在洗澡的阿龍察覺到有人想刺殺龍馬,赤身就跑上樓報信,救得龍馬一命。
  • 你絕沒看過的15張珍貴合影,最後一張智商最高卻缺少一位重要人物
    老照片總是會給我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即使記憶隨時間慢慢消失,但翻起一張老照片,還是會使我們恍惚片刻。然而人有悲歡離合,很多名人珍貴的合影只此一張,再也無法重複。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珍貴的老照片吧!最後一張絕對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照片,而且還缺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
  • 愛因斯坦也能如此風騷 那些年拍攝的珍貴老照片
    很多人都痴迷於歷史照片,因為老照片記錄著歷史性的精彩時刻,將它們帶到未來,幫助我們追憶那些容易被人們遺忘的世界。它們就像顆顆璀璨的珍珠,古老而無價。歷史照片之所以珍貴,不僅在於其拍攝年代的久遠,更在於照片中所蘊含和傳遞的人性光輝。
  • 一張讓人「觸動」的老照片
    蘇州工業園區蝶變中的歷史瞬間 本報記者董亮供圖11月19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緊張有序的考察進程被一張老照片打斷。「這張老照片,見證了蘇州『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跨越式發展歷程。」許多代表團成員表示,看到這裡深受觸動。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0億元,人均GDP4.8萬美元,一批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
  • 罕見歷史老照片:施瓦辛格參加健美賽,最後一張星球大戰片場!
    罕見歷史老照片:施瓦辛格參加健美賽,最後一張星球大戰片場! 罕見歷史老照片:1932年發明的輪子車,不知道體驗怎麼樣。
  • 2021年第一天:早上7點不睡覺,我在潘家園「捉拿人間」!
    不用去什麼景山鼓樓,不用爬什麼泰山長城,更不用去天安門看升旗,只是為了滿足這小小的儀式感,所以東三環的潘家園橋就夠了。生活這麼無聊,總要找一些事情讓自己有趣起來。///[ 07:30 ] 7:36日出,7:25掙扎和糾結中從床上爬起,堅強的「看日出人」,完成了【追日計劃】的最關鍵一步——起床。
  • 一張讓人「不淡定」的老照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歸欣/文 董亮/圖11月19日,我省黨政代表團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緊張有序的考察進程被一張老照片打斷。「這張老照片,反映了蘇州『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跨越式發展歷程,讓我們很受震動。」許多代表團成員表示,看到這裡非常「不淡定」。2019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0億元,人均GDP4.8萬美元,一批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
  • 放羊老人撿塊石頭當打火石,地質學家:這是迄今為止最珍貴的寶石
    放羊老人撿塊石頭當打火石,地質學家:這是迄今為止最珍貴的寶石 2020-11-21
  •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李四光後人做客江蘇 講述地質學家平凡故事  【解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地質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珍貴老照片:1950年代,瑞士最大城市蘇黎世的街頭風貌和生活百態
    下面這組老照片,就拍攝於20世紀50年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在二戰後的第一個10年內,蘇黎世這座小城,當時是怎樣的一番面貌。(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小編推薦】 珍貴老照片:1930年代,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市的城市風貌和日常生活 珍貴老照片:50年代,美國人為何從城市湧向郊區,購買帶後院的房子?
  • 老照片:那些絕版的合影,圖6背後的男人讓人猜不透
    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些珍貴的老照片合影。圖為李小龍和葉問,李小龍和葉問兩個人拿出來大家肯定都熟悉,不說李小龍,就單單葉問前輩,關於他的電影電視劇都很多,可是李小龍和葉問的合照你見過嗎?圖為李小龍向葉問學習詠春,兩人一邊演練一邊交流。
  • 清朝珍貴老照片:第二張是杭州大運河,最後是洋辦學校的女學生!
    清朝珍貴老照片:第二張是杭州大運河,最後是洋辦學校的女學生!圖為清朝蘭州城裡的闊太太,那時候是火柴風靡的時期,很多闊太太都用上了「洋火」。圖為清末杭州大運河,裝載木材的船隻擠滿了河道,可以看出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忙碌與辛苦。
  •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你最想了解抗戰時期的哪一類老照片呢?
  • 蘇聯罕見老照片:直升機接新娘,最後一張的女子秀色可餐!
    蘇聯罕見老照片:直升機接新娘,最後一張的女子秀色可餐!美國人拍攝下的蘇聯警察老照片,都很帥氣。直升機婚禮成為現代人追捧的對象,但是在蘇聯時期已經有人這樣做了,直升機接新娘,這樣的工具也是霸氣的。1935年,少先隊員接見史達林。
  • 清朝老照片:圖3是中國人的恥辱,最後一張是真實的「小燕子」
    清朝老照片:圖3是中國人的恥辱,最後一張是真實的「小燕子」
  • 珍貴老照片:少女時期的夢露,不坐輪椅的霍金,只有一個輪子的車
    【珍貴老照片:少女時期的夢露,不坐輪椅的霍金,只有一個輪子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