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前最後失去的一種感覺是什麼?也許還來得及告別,請繼續呼喚

2021-02-22 初中英語作文

人的一生‍‍總要面對分離,有時短暫的分離會讓人急切期待再次相見時的美好,而‍‍有時一次分離就是永別。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親人離世,然而,當你知道在最後時刻你對她說的每句話都會被聽到時,這可能會讓你的心靈感到安慰。

有過親人離世經歷的人或許都想過:

在那一刻,她能感覺到我在身邊嗎?

她能聽到我的呼喚嗎?

她能感覺到我在緊握著她的手不想放開嗎?

人類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找出在那最後的時刻,哪一種感覺還在工作,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不是嗎?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人類瀕臨死亡時,聽覺是五感中最後一種停止工作的。根據他們的數據顯示,瀕臨死亡的大腦會對聲音做出反應,即使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即使是生命的最後幾分鐘。

‍‍這項研究是在‍‍溫哥華‍‍的一家精神病院中進行的,‍‍他們監測了一些病人的大腦活動,通過收集人腦不同區域中的信號,觀察病人在死亡之前最後的感知是什麼。

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為臨終病人播放平緩而有規律的聲音,但在這些聲音中隨機夾雜一些突兀的音符,臨終病人在聽到這種突兀的聲音之後,大腦感知區域就會產生一些特殊的信號。

研究人員在大多數患者的腦中檢測到了這種信號,有些被測試者所產生的信號還會更加複雜。

同時,研究人員又用同樣的方式,檢測了一組健康人的大腦。在對每個參與者的大腦模式進行了徹底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臨終病人聽覺系統的反應與健康人的反應相同,所以科研人員確信:臨終病人依然擁有聽覺。

這也就意味著,人在臨終時仍然能聽到親人的哭泣聲和送別。然而,不管臨終的人聽到了多少聲音,人們更想知道,臨終的人是否能理解這些聲音代表著什麼?對此,研究人員解釋說:

這尚不能肯定,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後的研究中找出答案。

但是,這一首次發現證實了這樣一種觀點,即我們必須在人臨終時繼續與他們交談,因為他們的大腦中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同時參與這項研究的一位醫學博士強調,他經過30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人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親人的聲音似乎可以使患者感到舒適。

雖然目前科研人員尚不能給出確定答案,但這項研究成果同樣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代表著人在臨終前「多了」有感知的幾小時、幾天,甚至更多時光,而且也讓那些悲傷的人知道,該在最後時刻如何與親人告別和表達愛意。

猜你喜歡看:

人死後會去哪裡?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會在另一個世界開始

燒紙錢為什麼要選在十字路口?

人類是可以帶著記憶「轉世輪迴」?科學家這樣說

相關焦點

  • 人死前咽最後一口氣,到底是何感覺,會不會痛苦?聽科學家怎麼說
    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儘量讓自己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活到晚年,然後正常衰老而死,那樣死亡的過程才會不那麼痛苦。人類從在母親肚子裡出來開始第一聲啼哭呼吸到第一口空氣,到死前咽下最後一口氣,才算是一輩子,那死去之前咽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會痛苦嗎?
  • 人在臨死前,為何會出現「迴光返照」?是不是在做最後的告別?
    大家所理解的可能就是,人死之前最後一次的完美告別。本來人已經很虛弱、很憔悴的人,突然在臨死之前,精神變好了,還安排了很多事情,說了很多以前都沒有說過的話,總之就是狀態非常的好,一點看不出來,是要即將離世。家人在看到這樣情況的時候,一般都是覺得病情有緩解,其實這就是在做最完美的告別。那麼,迴光返照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是需要我們再進一步了解的。
  • 人在死的時候,會害怕嗎?是一點感覺都沒有,還是非常恐懼?
    在還能想這麼多,還知道害怕的階段,離真正的死亡還有很長的距離。等人在要死去的那個時候,是不會有那麼多想法的。我問過就是有的像是死去了,又復活的人,我問他要死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他說就是眼前都是逝去的自己家人,和很多別人的頭和身影晃來晃去的。沒有親身經歷過誰也不知道。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那是每個愛過的人都扎在心裡的生命之花
    電影倒是看過一些,小說不敢看,電影卻敢看,是因為電影沒有文字的細細訴說,這樣對他們或她們的心疼肯定要來得淺一些,而因為畫面感,對他們或她們的那抹細細又小心的美好感覺又更多一點。所有的同類電影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著:情愛背後是生生不息的希臘哲學
    「聖克雷芒症候群」這一概念就這樣被作者發明,它倡導一種對人之身份的「無蔽」理解—— 「像潛意識、像愛、像記憶、像時間本身像我們每一個個體,教堂是蓋在後來修復的廢墟上的,沒有底,沒有最初,沒有最後,只有一堵堵牆、秘密通道環環相扣的房間,那兒除了有基督徒的地下墓穴,還包括猶太人的地下墓穴。」艾裡奧和奧利弗的情愛也是如此。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人類親密關係的過去和未來
    「聖克雷芒症候群」這一概念就這樣被作者發明,它倡導一種對人之身份的「無蔽」理解—— 「像潛意識、像愛、像記憶、像時間本身像我們每一個個體,教堂是蓋在後來修復的廢墟上的,沒有底,沒有最初,沒有最後,只有一堵堵牆、秘密通道環環相扣的房間,那兒除了有基督徒的地下墓穴,還包括猶太人的地下墓穴。」艾裡奧和奧利弗的情愛也是如此。
  • 人死前的迴光返照,是等有未見的人?看到科學解釋,心情瞬間複雜
    說到迴光返照,那麼也就是形容一個人在油盡燈枯的時候突然的精神好轉,能夠和正常人進行交談了,然後沒過多長時間人就失去了生命的體徵,並不是所有的人在你們之間都會出現迴光返照的情況,但是多數人都說,人在臨死前有未見到的人,心中也就會有遺憾,也就會出現迴光返照,瞧撐著一口氣等待著見一面,如果是有一家人趕不上見最後一面的話
  • 客觀上真實的死亡,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
    在這一階段,腦細胞開始死去,你也徹底失去復活的理論可能,這也就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當然,早在這一切之前,你便已進入人們一般所說的「死亡狀態」。根據史丹福大學姑息治療專家James Hallenbeck的說法,在生命的最後幾天,人們已經進入向死亡邁進的「活躍死亡」 階段。在這一階段, 你開始喪失大部分感覺,對自然的刺激也不再有任何反應。
  • 人在死亡前是什麼感覺?150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給出相似答案
    有很多的科學家都想知道,人類在死亡的瞬間會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於是,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對150位有過「死亡」經歷的人進行了研究,想要得出他們「復活」的答案。而研究表明,雖然這150人的「死法」和「生前」經歷不同,但在死亡的一瞬間,似乎都有著很相似的感覺。
  • 怎樣與死去的親人告別,以什麼方式紀念他們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始終處在抑鬱與悲痛的深淵,前年父親因肺癌去世,我才三十多歲,還沒來得及孝敬他老人家,子欲孝而親不在,老人家辛苦勞作一輩子,就那麼快走了,我內心深處感覺那種愧疚的悲傷,折磨著我一年內身體出現了很多狀況,兩次心率過緩,一段時間血壓上升。
  • 人要死的時候,自己能感覺得到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畢竟,死亡意味著結束與告別,將死之人多會留戀世間的人或事。那麼,在臨死之前,人會意識到自己將走向死亡嗎?首先在醫學上,死亡分為三個階段,即瀕死階段、臨床死亡階段和生物死亡階段。第一個是瀕死期,當人們的意識開始逐漸模糊時,此時人們會有一種瀕死體驗。然而,這一階段不能被定義為死亡,因為許多處於瀕死期的人可以完全得救。許多人對「死亡」有相同的印象:沒有了。而沒有了其實是處於臨床死亡階段和生物死亡階段。
  • 再見蝦米,無法平常心面對告別.
    一直陪伴著自己,已經特別習以為常的節目,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停止的一天,這麼多人喜歡,又做的這麼好,怎麼說沒就沒了呢?真的無法用平常心去面對告別。所以看到那句「蝦米愛你」,卻比分了手還要難過,我倒寧願蝦米恨我,然後好好的繼續運營下去。
  • 高二努力還來得及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於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了高二,但是心裡卻又忐忑:高二努力還來得及嗎?我想,應該有不少同學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今天,我們就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發光熱帶魚肯定來得及,我高一就沒怎麼學習,高二一時半會又跟不上,直到高二下學期才進入狀態。
  • 什麼?你還沒來得及打開,他就摔倒了
    什麼?你還沒來得及打開,他就摔倒了大馬猴敢進入PK欄位的內容,他是來送水友分享的嗎?小江告訴我:你昨晚看了大馬猴直播嗎?猴子敢去PK欄位,結果是Giao出漢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什麼?兩個「弟弟」和黃金一起攜帶大馬猴並不容易,是否返回「鑽石」?
  • 12名死囚最後的晚餐,我們所有人都要吃,所有人都會死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會想要吃些什麼?有人拍攝了12個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死囚的最後晚餐。澎湃新聞專訪了該攝影師,希望獲得更多發現。       Henry Hargreaves是一個35歲的食物攝影師。出於偶然,他聽說美國德克薩斯州已廢止死囚最後晚餐的特殊要求。
  • 死前最後一刻人在想什麼,是感到痛苦還是恐懼?事實恰恰相反
    筆者-小文死亡是每一種生物都必須要經歷的結局,而人類作為高智商、有感情的生物,對於死亡自然會感觸良多,那麼,一個人在瀕死之際究竟會有哪些想法呢?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神經精神病醫生芬威克、南安普敦醫院的帕爾尼亞醫生就共同組織了一項實驗,他們對來自不同國家的63位曾有過瀕死經歷的人進行了調查,最後總結出了著名的「格雷森指標」。瀕死感覺指的是那些曾有過瀕臨死亡的人,或者在接近死亡時發生的一些超自然經歷,在1980到1981年的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中,曾有百分之15的人有過瀕死感覺。
  • 祖母去世前一人在廚房自言自語,這是人死前的預兆嗎?
    一般來講,當心跳停止跳動的那一刻,那麼就可以宣告這個人死亡了(當然,假死的個例排除在外)。這個時候他的生命已經宣告結束,哪裡還會有意識?但是我要說一件親眼所見的事情。人在死之前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我相信人死前是會有預兆的,好多人在去世前都能見到一些他人看不見的東西。
  • 人死前必然會留下眼淚,是因為逝者看到了什麼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寶貴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古時候人們也相信有陰間的存在,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對未來美好的祝願。人死前會有一定的機率留下眼淚,老人更是說人死前肯定會流淚,這不是一個機率問題,在老人看來這是肯定的,無一例外,實際上事實也是如此。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有不少人認為留下眼淚的人,這是因為自己心中還有很多心願未了,對許多事和人都沒有真正放下,不捨得就這樣離去。
  • 金剛狼的告別式
    喜歡跟科學家、科學傳播者和其他熱愛科學的人們對話,並將他們的故事寫下來分享給別人。凡人皆有一死。「是哦?」羅根不耐煩地翻了個白眼,將杯中的烈酒一飲而盡。2029年,「金剛狼」羅根已經一百好幾十歲。老人羅根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 無聊是對人的一種呼喚:海德格爾哲學中的「無聊」與存在真相
    我們醒著的時候和做夢的時候,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虛構和想像出與之交往的人——然後立即忘掉他。——尼採《善惡的彼岸》無聊,是現代人的口頭禪,也是現代人常有的情緒。在信神的古代,很少會產生無聊,因為人生只是去往另一目的的中轉站。然而現代,「上帝死了」,科技的發展無力解決人生的問題,甚至助長了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