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九百萬青島人共繪「戰疫群英圖」
島城各界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奮戰在全員核酸檢測一線
疫情發生以來,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全市已完成核酸檢測採樣400多萬份。在這高效率開展工作的背後,凝聚著包括醫務人員、志願者、企業員工、熱心居民在內的九百萬島城市民的辛勤與努力。一個個感人的瞬間,一幅幅動人的場景,釋放著這座城市的愛心與溫暖,傳遞著這座城市的力量與堅定。
嶗山沙子口街道大河東社區,檢測人員入戶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進行核酸檢測採樣。邢志峰 攝
白衣執甲
援鄂護士「再出戰」「警嫂」醫生又請纓
疫情發生後,我市立即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流調排查和分類檢測。全市醫務工作者迅速行動,爭分奪秒為市民進行核酸檢測。
援鄂護士為家鄉而戰
10月13日晚上6點,完成了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檢測點的任務,來自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的急診科護士程秀燕脫下防護服,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傍晚的清涼空氣。顧不上休息,她馬上打電話聯繫小組裡的其他成員,集合出發,趕赴下一個檢測點演禮村。路上扒幾口飯,快速給成員分組、分配任務……程秀燕處理起這些事務特別幹練。據了解,程秀燕今年春天曾經代表青島出徵援鄂,此次在家鄉再度「出戰」,她淡定地告訴記者:「這次任務和援鄂相比,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都輕多了。」
據介紹,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共派出100人組成的檢測團隊奔赴城陽區各個街道的檢測點。程秀燕負責一個10人小組,擔負4個檢測點的檢測任務。從上午9點開始,到下午6點,程秀燕和同事們只在午飯時間歇了十幾分鐘。一天時間,程秀燕所在的檢測點檢測了1.9萬人。「來我們這個檢測點的主要是學生,大學生、幼兒園學生比較多,很多孩子檢測完之後都會對我們說一聲謝謝,還有人站起來鞠躬說『您辛苦了』。」已經見識過無數的生死場景,但這一刻,程秀燕依然溼了眼眶:「再累再辛苦,能被大家認可,我們的付出很值得。」
「一天只吃了一個包子」
10月13日下午快2點的時候,在遼陽西路67號檢測點的休息區,幾名醫務人員剛剛吃上午飯。臨時搭建的帳篷內,快餐、礦泉水和醫療用品擺得滿滿當當,青島市市立醫院脊柱外科護士長劉臻介紹,從早上7點半開始忙碌,他們已經檢測了近2000人。
疫情發生後,青島市市立醫院連夜選派出300多名醫務人員協助各區市進行核酸檢測。趙啟彧是疫情期間青島市市立醫院發熱門診護士,也是敦化路街道辦核酸檢測點的組長,負責6個核酸檢測站點的統籌工作。
由於工作繁忙,趙啟彧12日一整天只在中午開會的時候吃了一個包子。當天晚上11點了,仍然有居民過來檢測,一直忙到凌晨12點半左右,趙啟彧才把所有的檢測標本整理完,又把13日需要用到的物資送到各個檢測點,整個工作完全結束已經到了13日凌晨2點。
趙啟彧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就怕因為吃飯耽誤了物資供應,或許我只是晚到10分鐘,但可能就少檢測很多人,而且這邊都是老城區,許多老人在這邊檢測,他們哪怕多等待一分鐘,也會覺得很辛苦,也可能堅持不住。」
熱心醫生「兩頭跑」
13日上午,李滄區世園街道和達紫御核酸檢測點來了一位特殊的檢測員——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楊珊珊。因為在醫院有過操作經驗,楊珊珊對於採樣工作輕車熟路,幾秒鐘就採完一個,她的加入為現場的檢測人員分擔了不少壓力。
「我是上午帶家人來檢測的,看到現場檢測人員少,等待檢測的居民又多,便決定留下來幫忙。作為醫護人員,能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很榮幸,也很驕傲。」楊珊珊笑著說。
在向工作人員說明自己的身份和職業後,楊珊珊便要來裝備,麻利地穿上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從容地投入到緊張的檢測工作中,一忙就是大半天。因為要趕回醫院上班,一直到下午2點,楊珊珊都沒顧上喝水、吃飯,就要離開現場。
臨走前,楊珊珊還不忘給工作人員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告訴工作人員,她晚上9點下班後還會過來幫忙。因為是臨時決定留下來增援,沒隨身攜帶手機的她還細心地叮囑工作人員給她撥打兩遍電話,以便她回去保存號碼,隨時聯繫。
「警嫂」醫生再次報名上陣
「小朋友張大嘴,不要害怕。」記者下午到達膠州三裡河街道水岸府邸社區檢測點時,蘇苗正在為一名嬰兒做核酸檢測。據介紹,蘇苗今年42歲,在膠州市中康國際體檢中心做內科醫生,年初疫情期間她就主動請纓,幫助政府相關部門防控疫情,這次聽到「招募令」後,再次主動報名上陣。
水岸府邸社區檢測點負責人苑萍表示,蘇苗丈夫是公安幹警,昨天剛出公差,家裡有兩個孩子,平時都是蘇苗照看,如今檢測任務比較重,他們要工作到深夜,蘇苗只好將老人叫來照顧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防護服還是比較悶熱,蘇苗出的汗都流到腳裡了。」
「我在這裡為青島打CALL!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能儘快檢測完,儘快還一個安全的青島給大家!」採訪結束時,蘇苗豎起大拇指為青島加油。
志願風採
2萬名「紅馬甲」社區助陣
志願者服務「全家動員」
「山東省抗擊疫情優秀志願者」再次走上街頭引導居民登記;探親士兵當起志願者,上陣戰「疫」全家總動員……13日,全市志願者主動出擊,在繁忙的檢測點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位「省抗疫優秀志願者」又來了
溫暖的笑容、耐心的講解、有序的引導……青島全員核酸檢測第二天,大規模的流調排查和分類檢測仍在繼續。13日,記者在各街道、社區走訪時發現,穿馬甲、戴袖章的志願者隨處可見,他們有的在協助工作人員進行信息登記、採樣諮詢,有的在耐心維持秩序,幫忙照顧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這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成為當下青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市南永嘉路社區檢測點,七旬老人管書堂(左)自願當起志願者。
「收到全員檢測的通知後,我就琢磨著到社區看看,能不能幫上忙。恰巧昨天看到市南區文明辦的志願者招募令,我就第一時間報了名。」今年65歲的張婷是市南區雲南路街道廣州路社區的居民,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曾獲得「山東省抗擊疫情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這次張婷又在第一時間報名,成為一名光榮的社區志願者。「今天中午12點我就到了社區志願服務點,一下午沒閒著,主要負責居民登記和引導等。」張婷告訴記者,退休前她曾是一名護士,因此對這些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有著更深的感情,希望用志願服務的方式為全員檢測盡一分力。
10月12日下午,市南區發布了志願者招募令,截至13日下午5點,共收到社會各界志願者報名人次達199人,其中包括道德模範、夫妻檔、退役軍人、在校大學生等各個群體,市南區已根據防疫工作要求,完成了對志願者的崗位安排。
與此同時,青島各區市、單位正積極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各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志願者群體齊心協力,為全員檢測有序開展做好保障工作。
在此關鍵時刻,市北區廣大志願者迅速行動。街道社區志願者、城市運行志願者、各志願服務團隊志願者等下沉一線,分布在全區133個檢測點,積極協助街道、社區做好核酸檢測志願服務保障工作,3655名志願者用行動確保了檢測工作有條不紊、加速推進。
城陽區廣大文明實踐志願者在關鍵時刻主動出擊,全區共有1.3萬餘名志願者積極參與登記、維持秩序、協助特殊人群等疫情防控和核酸檢測工作。
10月12日起,即墨區北安街道在轄區內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各戰線370多名志願者自願加入核酸檢測採樣過程,與現場醫務人員及街道、村莊工作人員協同作戰,整個採樣過程井然有序,快速高效。
2萬名「紅馬甲」助力社區採樣
「看到官方發布消息後,得知需要全民核酸檢測,社區恐怕會非常忙,因此我昨天下午5點鐘就來到社區幫忙。」10月13日,平度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冷妍妍在東閣街道祥福社區核酸檢測點,正幫忙進行人員登記和電腦錄入。她12日下午到崗後一直忙到凌晨2點,今天清晨7點鐘又趕到社區做志願者。
從10月12日起,按照上級全員核酸檢測部署,平度市動員全部採樣力量,統籌安排採樣人員,來到部分學校、單位、企業、社區進行核酸檢測。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願者。在這次全員核酸檢測中,平度市2萬餘名身著「紅馬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骨幹志願者,主動請纓,分赴全市910個採樣點,就近到社區、村莊和企業報到,為按時、高效、優質完成檢測任務做出積極努力。在李家疃村檢測點,72歲的李欽福老人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李延秋忙活一上午,連口水都沒有喝,感嘆道,「真的感謝這些年輕人,了不起!」
一家三口齊上陣
膠州市阜安街道市南小區檢測點周邊常住居民有8000多人,檢測點壓力比較大,除了街道辦、社區工作人員全員出動,社區數十名志願者也紛紛上陣。「大家請自覺排隊,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注意安全防護。」13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膠州市阜安街道市南小區檢測點採訪時,25歲小夥盛龍正在維持排隊秩序,一會到隊伍前排,一會到隊伍後排,忙得不亦樂乎。而在不遠處,他的父母盛宗明和高麗麗也在維持秩序。
「一家三口一大早就來當志願者了,忙著維持秩序,還幫著給醫務人員拿水、拿飯。」市南小區社區居委會主任黑振蘭告訴記者,志願者盛龍在北京當兵,今年9月底回家探親,目前還屬於探親時間,在社區微信群裡聽說招募志願者後,今天一大早就和父母趕來幫忙。
盛龍母親高麗麗表示,兒子在部隊已7年,獲得優秀士官等諸多榮譽。「全民抗疫,人人有責,能出一分力,我們也很高興。」高麗麗受訪時笑著說,她和丈夫都屬於社區的「老」志願者,經常義務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組織活動、打掃衛生等。
政企協力
檢測點設到企業園區
卡奧斯一展平臺威力
青島高新區專門為區內企業設置了20個核酸檢測採樣點;海爾卡奧斯平臺發揮資源高效配置的能力,24小時值班待命加強物資調配……疫情發生以來,這樣政企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強大合力,協力推進全市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進行。
20處核酸檢測點服務企業
為進一步服務企業,保障園區內企業正常有序工作,青島高新區專門為區內企業設置了20個核酸檢測採樣點,分布在企業相對集聚的地方,方便就近的企業進行核酸檢測。截至目前,已經有13000多名企業員工完成採樣。
為減少現場排隊時間,被檢企業人員事先按照要求進行內部分組,10人一組進行預先登記,抵達檢測現場後,經過信息核對等工作即可進行檢測。
在高新區藍貝智造工場檢測點,工作人員提前劃分好周邊企業的檢測順序,按批次通知企業抵達現場,保障現場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企業只要根據通知前來檢測即可。「這既防止了人員大量集聚帶來的隱患,同時也減少被測人員的等待時間,不影響企業正常辦公。」藍貝智造工場檢測點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外,部分企業工作人員還加入到檢測一線,幫助維護現場秩序,並協助進行信息登記、信息核對、體溫檢測等工作。
「流水化」取樣,登記提速5倍
前後不過幾分鐘,在廣場上折返三四個來回的大隊伍,就整合為十多個每10人一組的小分隊。每個領頭的「隊長」拿著取樣管和事先填寫好的採樣申請單,僅45秒鐘,10人的登記工作就可以完成,3分鐘後,整隊人員完成取樣。這是記者今天下午在青島國際創新園檢測點的見聞。
青島國際創新園是全市體量最大的科技創新創業園區,入駐企業260餘家,在這裡從事創新創業相關工作的人員將近1萬人。「我們從昨天開始陸續接到幾家企業的反饋,希望能讓員工在工作時間取樣。今天上午就開始緊急籌備了。」嶗山區科創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午2點左右,嶗山區中韓街道協調抽調出8名檢測人員,在位於園區A、B棟之間的廣場上,設立了4處檢測點。
為了儘快「消化」近萬人的待檢群體,嶗山區中韓街道、科創委趕在檢測人員到位前,召集了30多名工作人員作為保障人員。同時,聯繫各樓宇的樓長,提前將採樣申請單發放到企業填寫信息,把耗時最多的登記環節縮短至原來五分之一。
調配檢測物資,移動診療車開進校園
作為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核心力量,海爾卡奧斯平臺發揮資源高效配置的能力,緊急響應青島市全員核酸檢測,迅速與各區市防疫物資保障組對接並了解物資需求,依託醫療檢測物資供應平臺,24小時值班待命加強物資調配,為全員核酸檢測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13日中午12時,海爾卡奧斯應急物資平臺已解決膠州市10萬套病毒採樣管和咽拭子短缺問題並提供了100個轉運箱,可助力100萬人提供檢測;為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提供1臺智慧移動診療車,可助力全校11600名師生進行核酸檢測;支援嶗山區20個檢測點,已檢測15804人次(截至13日17點)。此外,卡奧斯還協調了300套防護服、100個護目鏡以及醫用口罩、手套、酒精等防疫物資。
在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核酸檢測現場,記者看到學院師生正有序地在智慧移動診療車前排隊接受檢測。該智慧移動診療車是由卡奧斯COSMOPlat與江鈴改裝共同研發,集危重急救護理、現場就診、臨床檢驗、遠程會診等功能於一身,在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能夠發揮巨大保障作用。
火速搭建中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
40萬級通量核酸檢測平臺落地組裝
據了解,為進一步落實青島全民核酸檢測疫情防控要求,青島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在中德生態園啟動升級建設。在原有2萬單管日檢測通量的基礎上,引入可移動、自動化、大通量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目前,8個高3.5米、佔地50多平方米的拱形白色氣膜艙已搭建完畢,投用後每日核酸檢測通量將躍升至40萬人份,充分發揮規模化應急能力和「前哨」作用,助力青島及時精準排查新冠病毒。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是華大基因聯合同濟大學、易託邦創新研發的可移動、自動化、大通量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通過模塊化創新,依託氣膜材料快速搭建起的符合核酸檢測實驗室標準的主體建築,具有會生長、低能耗、更智能、可收納、易運輸和可降解等優點。今年4月10日華大基因青島「火眼」實驗室正式運行時,設計日檢測通量為每日兩千人份,如今已提升至2萬單管每日,現引入氣膜版「火眼」實驗室並增加了3個硬膜艙。此外,數十臺核酸檢測核心設備PCR儀和華大自主生產的自動化核酸提取儀MGISP-960等設備已運抵青島。
據悉,來自天津、武漢、深圳等全國多地的華大檢測團隊也已紛紛向青島集結,參與核酸檢測工作。
溫情一幕
市民送來食物飲料
店主捐出營業帳篷
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以來,島城市民積極配合,奉獻愛心,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譜寫了一曲暖人心脾的溫暖樂章。
熱心市民為檢測人員送上麵包和礦泉水。
不知名居民送去食物和水
「你們不吃不喝工作到現在,太辛苦了,我給你們買了一些食物,抽空墊墊吧。」下午2點左右,市北區敦化路街道遼陽西路67號核酸檢測點,黨建辦主任苗文超正忙著維持現場秩序,兩個裝著麵包、火腿腸和礦泉水的沉甸甸的塑膠袋遞到了她的面前。還沒等苗文超開口婉拒,這位四五十歲女士就說:「我住在附近,剛做完檢測,只是一點心意。」為了不耽誤工作,她連工作人員對她姓名的詢問都沒有回應,放下東西擺擺手就離開了。
遼陽西路67號檢測點是敦化路街道所設的第一個核酸檢測點,從早上6點半布置現場,7點半開始檢測,一直到下午2點,參與信息登記、核酸檢測、維持秩序等工作的醫務人員、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志願者30餘人一直連軸轉,根本沒空吃飯喝水,這些都被居民看在眼裡,這才發生了這溫馨的一幕。
燒烤店主捐出帳篷,「標準檢測點」刷屏
10月12日一早,一張照片悄然刷屏。
圖片中,三頂紅色帳篷設立在小區廣場中央,一面面小彩旗飄揚著,清晰地標註出六條通道,每條通道中布置了十張座椅。信息登記區、等候區、採集區、緩衝區和臨時隔離區劃分整齊。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者身穿紅色和藍色的馬甲,在通道前準備就緒,他們等待專業採樣人員進駐,隨時可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這張照片的地點,是城陽區城陽街道大北曲前社區。「標準檢測點!」很多人在轉發照片時留言說。
10月11日17時,城陽街道組織召開街道黨工委擴大會議,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深入研究部署全員核酸檢測相關工作。大北曲前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紀玉琪回到社區後,連夜召集社區幹部、黨員、網格員,搭建檢測場所。彩旗、凳子、桌子等物資相繼到位,但帳篷卻一時難尋。社區幹部突然想到了在社區附近開燒烤店的紀文兆和診所醫生田德範,由於經營所需,他們平時都備有帳篷。
當晚21時左右,紀文兆正在招呼客人,由於最近天氣轉涼,他在晚上會搭起兩頂帳篷。一聽說是核酸檢測所需,紀文兆二話不說,立即和客人們道歉,將兩頂帳篷全搬到了社區廣場。田德範此時已經關了診所門,得知此事後,趕緊回到診所將帳篷捐出。
「生意有影響不算啥。」紀文兆說,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間,自己由於工作忙沒有給社區幫上太多忙,卻對社區黨員和網格員們的奉獻精神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有這個事,自己當然得出一把力。
「政府快速部署,快速行動,我本身就是一個醫務工作者,更應該加入其中,眾志成城儘快完成全員檢測,讓大家放心。」診所醫生田德範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李勳祥 餘瑞新 錫復春 楊琪琪 馬英歌 王濤 霍璟禕 楊光 周偉)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