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曼德拉效應!很多年之後,人們會稱這一感覺為「2020效應」

2021-01-15 本部本部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2020年雖然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它「嗖」地一下就過了?

相信你包括你身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好像從2020年開始,時間就猛然開始加速了一樣!

這不是集體幻覺,這是有一定依據的

據說人類時不時會有類似的集體感覺相似、說不清是真是幻的特殊體驗,比如說人們都傻傻分不清曼德拉到底哪年去世的曼德拉效應,還有人說這是由於時空扭曲、記憶錯接、意識被篡改了之類的

當然我們不是要說玄乎的,真相到底如何,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的,但卻是有跡可循的

所以,我們今天來細細探究一下「2020為何加速?」

◎①◎

小時候的時間,像是一河穩定的流水,每一年的跨度感是差不多的。上學的每一年都在上學,書本黑板作業放假;工作的每一年都在工作,返工上班返鄉過年;在家的每一年都在家,灶臺掃把電視拖把……軌跡是固定的,人的行為也是相對固定的

然後大概從2008年開始,時間開始有了顆粒感,日新月異,全國有好多地方都是這樣,每年一個變化,年年歲歲大不同,令人目不暇接!

那時候還以為那就是新時代所帶來的必然感覺,但原來那時候我們還是天真了,誰也沒想到,等時間滾到了2020年,會迎來一個每一天都會有大不同的高速變化時代!

稍有個愣神兒,就被世界給甩了,留下原地的我一臉懵

這個「甩」不是那種個人不進步便被社會拋棄的那種甩,而是你知道世界在演進在變化,但你卻接收不過來的那種甩……或者應該形容這種感覺為,「一天不上網,世上大變樣」?

如果說時間有個性,那以前一定是十年如一日、千人如一面,而現在,則365天、天天大不同,每一天都有一張獨特的面孔,你一個不注意就錯過很多場相識

這種宏觀上的感覺用微觀上的量子物理的某些現象也是恰好可以比擬的,就是時間往下走,走著走著,忽然變成了顆粒

時間不連續了!

◎②◎

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現在每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了,那些可以稱之為重大的事情,隔三差五發生著,讓人應接不暇。國際上波詭雲譎,大國內蒸蒸日上。那些橫波與豎浪、波峰與波谷,四面八方,交織在一起,滾滾而來

以前能用一年才能積攢的變化,現在一天就更新完成,你還沒打開手機,今天的大事記已經是6.0的版本

隨便拿一天來說吧,早上還是咱們有了第一臺量子計算原型機,下午就是月亮上有咱們國家的旗幟了

讓你體會一下小編cosplay:

(你興高採烈地寫著……)

2020年末,大國誕生了人類第一臺量子計算機?雖然還不算哈,只是原型機,但是原型機既然已經誕生了,離真正電腦就只差時間的距離了。所以這臺合肥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你要記住它的名字,「九章」

(來狀態了!繼續查資料……)

什麼?都現在了還有人不知道量子計算機是啥?這樣說吧,要是真的實現了,就現有的計算工作量,世界上只需要三臺計算機就可以了,那時候電腦才真的是電「腦」

(忽然被叫別編了直接發出去,因為又來活兒了……)

月球上終於「飄蕩著」咱們國家的鮮紅旗幟啦!雖然不能真的飄蕩,但真的是織物誒!

(還沒寫完,那邊大選又來熱搜了……)

最後你只能給個表情包

◎③◎

當今社會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等身處其中,每天巨量信息湧面而來

比如說處於弄潮兒身位的後浪們,當社會變化快,他們這些本來就走得最快的,當然就更能切身處地地感覺到何謂外界的快。每日匆匆碌碌、忙不及履,後浪追前浪,看似非常浪,但帶給他們這股勁的,是比他們更浪的時代!

這就難免不生出體感時間與外界時間的不同步之感來

然後接觸信息多的,比如5G網絡下的城市青年,就比每天處於4G的我們甚至2G的山村人民要更融入於這種變化當中,也會更充實一點,這是別人的時間與自己的時間的不同步之感

再然後,接收信息與不接收信息的,又是一種不同,比如說不需要跟上社會節奏的老年人和奮起直追改換賽道的年輕人,他們接受信息的當量差別遠遠以大過一個山頂洞人和一隻香蕉

觀感的和體感的不同、快的與慢的不同、身處其中的和游離其外的不同,外界原子鐘的和人體生物鐘的時間也不同,這些不同步雜糅到一起,就像越轉越膨脹的動齒輪和呆呆跟隨的從齒輪,不磨合感越來越大,一截比一截更錯位,然後一節更比六節強

量變引起質變,時空脫節之感便躍然而出被你發現了

◎④◎

大感覺說完了,要說一個小確信了

之所以留在最後來說,是因為,它其實是比較讓人丟臉的,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它已經來了

2020不管是被叫作「口罩必備」元年也好,「交椅」元年也好,「新舊秩序交替」之元年也好,還是「5G元年」、「數位化元年」、「雲蹦迪元年」、「直播電商元年」等等等等之類的,都好,從來沒有哪一年會像這一年這樣,所有的作用雲集到一起來迸發,一個新世界的面貌緩緩而堅定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而我們人,在經歷著變化、享受著便利、順應著潮流、追逐著風口的同時,竟然也不是全然受用,還難免會生出有一種類似「我為魚肉」的前所未有的感覺來?

侍娘願意稱這時代為「對象元年」,這種現象為「對象元年」裡,人的附帶感受

人,成為了算法最大的對象,並永遠地成為了一種可以提供數據能源的來源

從來沒有東西能像算法這樣,如此深刻地接近著人的人性、觸摸著人的靈魂

以前也有上網、也有網癮一說,但現在這個人人都是網絡深度用戶的時代,你離開網絡已經沒法活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哪一樣離得開網?

有人說你這舉例範圍不夠準確,確切地說後三樣網絡還沒有涉及……拜託,別說好聽的了,就問你上廁所帶不帶手機?就問你躺下後刷不刷一會兒?都不提那什麼監測健康數據的裝備玩意兒了

手機一打開,幾個小時過去了,就像只過了一秒一樣

人的注意力被網際網路捕捉了之後,就陷進去了,外界時間流動渾然不知,完全的心流狀態……結果就像是被小偷隔空偷走了一段時間一樣!

每天如此,你當然要叫喊著時間不夠用、時間過得飛快啦!

我們就像是被心理高手隨意拿捏的小白鼠,既是試驗對象又是能量來源,然後我們還樂不思蜀,這日子過得樂滋滋地,嗖嗖飛快,長此以往,大家簡直不需要找對象了!

◎⑤◎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危言聳聽,也不是要大家與信息斷絕聯繫,事實上我們已經是激流中的浪花本花了,這個時候還怎麼能上得了岸?

所以現在知道2020效應是什麼了吧?

幾個字總結:大激流、加速、小浪花

激流之大,而作為對象的我們,水花之小。急速地前進中的我們都應該反思,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遊刃有餘的還是浮沉滌蕩的?

以及,如何做好自己?

如何做好一朵優秀的水花,不被巨浪所裹挾所衝刷,在滔天信息流中能堅定地攫取營養、成長自我,相信這會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需要自己個人去體會去琢磨的

……

想不到我們最大的動力,由2020送上!

而我們終將,乘風破浪!

發布:本部本部

作者:刑部侍娘

相關焦點

  • 類似曼德拉效應!很多年之後人們會稱這一感覺為「2020效應」
    ,就是2020年雖然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它「嗖」地一下就過了?相信你包括你身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好像從2020年開始,時間就猛然開始加速了,這是有一定依據的據說人類時不時會有類似的集體感覺相似那時候還以為那就是新時代所帶來的必然感覺,但原來那時候我們還是天真了,誰也沒想到,等時間滾到了2020年,會迎來一個
  • 科學未解之謎: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是指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們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稱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
  • 「曼德拉效應」記憶與事實不符
    有網友發文稱記憶中《愛我中華》的歌詞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但網上的歌詞全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在詢問周圍的人後,大家記憶中都是「民族」。事實上,《愛我中華》歌詞確實為「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或是類似的歌詞卻出現在很多其他的歌曲裡。
  • 一部並不存在的電影,為什麼很多人聲稱看到過?是曼德拉效應嗎?
    很多網友看到這部時隔多年的電影名字的時候,腦袋裡第一個閃出的印象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確實,幾乎百分之99的人會選擇這個名字,然而真相卻讓我們大跌眼鏡。經過小帥本人親自核實,查閱多個權威電影平臺關於這部電影的資料後,確認無疑,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為什麼,我們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記憶偏差呢?
  • 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
    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看到最後,你一定會有害怕的感覺。 這也表明了,每當有一部分經歷相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有了錯誤的記憶,但是自己卻感覺不到,這個現象就可以被叫做為曼德拉效應。
  • 令人震驚的曼德拉效應
    更加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當她在網上公布自己的經歷後,居然得到了很多網民的回應,他們都表示有著相同的記憶。顯然曼德拉總統去世於2013年是無可非議的事實。如果這些人也沒有撒謊的話,就只有一個解釋,他們的記憶出現了錯亂。可若是一個人有過錯亂的記憶,還能理解,但如此多人大規模地敘述那段過往,不免讓人感到生疑。於是,這段被篡改的記憶就被命名為曼德拉效應。
  • 曼德拉效應突襲中國網友,集體失憶,曼德拉效應到底真實存在嗎?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呢?曼德拉效應是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歷史不相符合,而目前而言並沒有科學研究表明這一效應是真實存在,當然也無法證明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叫做曼德拉效應呢?事情的起源還是要來自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能力」的人發現,大眾和她自己一樣,在記憶中曼德拉似乎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去世,而事情卻在2013年去世,甚至有些網友在網上說:自己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看到過曼德拉的葬禮,人們的記憶似乎出現了混亂。
  • 為什麼會出現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然而,世間依舊存在許多未解之謎,有的甚至連科學都無法解釋,尤其是關於人類科學所能探知之外的事物,多維空間和人類記憶的先河,都是很難用科學來解釋的,這就要關乎到一種很奇妙的定律「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一種對人類記憶進行了篡改的奇怪記憶效應。主要是一些人類本身的記憶突然間遭到難以言喻的錯誤認定,也就是記憶深處的遺失。那麼到底是誰私自更改了人類的記憶?曼德拉效應又是如何形成的?
  • 2012年後,為何會出現集體記憶錯亂?科學至今未解的曼德拉效應
    在2012年的時候,應該都聽說過世界要迎來末日的消息。在這個消息中,有人宣稱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地球會出現三天黑夜的奇異現象,並在12月21日當天地球會出現重大災難,而這則消息的起源,是來源於瑪雅文明的預言之中。
  • 曼德拉效應:人類的記憶 真的會集體產生偏差?
    2020-10-22 08:04:36 來源:網易 說到曼德拉,我們可能想到的就是第1位黑人總統,可能還會聯想到馬丁路德金等人,歷史上我們就學過,他們都是推動了人黑人與白人平等進程的偉大領袖。很多人都只知道曼德拉是南非的國父,卻不知道他所帶來的另一事件,就是曼德拉效應。這個詞代表著什麼?
  • 2012年後,記憶錯亂現象層出不窮,曼德拉效應究竟是什麼?
    說起2012年來,相信有一個年度詞語大家都不會忘,那就是「世界末日」,這個消息來自於瑪雅預言,據說在2012年12月21日,地球會出現重大災難。雖然我們至今還好好的存活在地球上,但是瑪雅文明的預言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瑪雅文明起源於公元前10世紀,不同於其他河流流域的文明起源,瑪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出現在熱帶地區的文明,可以說瑪雅文明是十分具有神秘色彩的文明。
  • 2012年後,記憶錯亂現象層出不窮,曼德拉效應究竟是什麼?
    說起2012年來,相信有一個年度詞語大家都不會忘,那就是「世界末日」,這個消息來自於瑪雅預言,據說在2012年12月21日,地球會出現重大災難。雖然我們至今還好好的存活在地球上,但是瑪雅文明的預言依然有很多人相信。
  •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的11個例子,你信哪一個?
    如果您也對曼德拉效應感興趣,請關注本號,這裡可能是全網最專心做曼德拉效應的號了。如果你想進群討論,請xijiang100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群體性記憶偏差」,也可以說是群體性記憶不符,這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比如,最常見的去年的《愛我中華》歌詞,民族和星座之大爭論,《愛我中華》裡有一句歌詞「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很多人明明記得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還有,非常熟悉的那個字,仔細觀察的時候突然變陌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
  • 令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
    ,是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有一位名叫菲安娜的超自然現象研究者首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她的記憶中,曼德拉早於上世紀80年代就在獄中去世,並且她甚至能清楚地記得當時新聞播放葬禮的場景,以及曼德拉妻子聲淚俱下的演講。
  • 什麼叫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
    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看到最後你一定會毛骨悚然,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大腦中清楚記得很久之前發生過的一件事情,但當你多年以後跟其他人描述起這件事的時候,要麼是別人的記憶和你完全不一樣,要麼就是周圍的人,明明和你有著一樣的記憶,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同一件事產生了錯誤的記憶,但他們自己卻毫無察覺,這種現象就可以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 平行宇宙與曼德拉效應:我們的記憶真的被篡改過?
    最早聲稱有曼德拉效應現象是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現象的「超能力研究者」——美國博客菲安娜·布梅。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導、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當這個說法提出後,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此後,相類似的事件在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在2012年到2018年成為爆發的高峰,之後餘波還在持續。
  • 曼德拉效應突襲中國網友,集體失憶,曼德拉效應到底真實存在嗎?
    曼德拉效應是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歷史不相符合,而目前而言並沒有科學研究表明這一效應是真實存在,當然也無法證明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叫做曼德拉效應呢?事情的起源還是要來自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能力」的人發現,大眾和她自己一樣,在記憶中曼德拉似乎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去世,而事情卻在2013年去世,甚至有些網友在網上說:自己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看到過曼德拉的葬禮,人們的記憶似乎出現了混亂。
  • 關於曼德拉效應的現象的成因主要有這麼三種假說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們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稱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科學家:人類記憶或遭刪改
    相信很多人能記住自己很小時候的一些事,雖然不能全記住,但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片段,還是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我們將這種現象叫做記憶。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盡相同的,雖然會有相似,但是記憶並不會完全一樣。同時記憶也是有好有壞,有的給我留下了快樂,有的帶給我們的只有痛苦。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說法:人類的記憶正在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這背後可能有什么正在篡改我們的記憶!
  • 群體記憶的時空錯位現象—曼德拉效應
    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記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監獄中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