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2020年雖然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它「嗖」地一下就過了?
相信你包括你身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好像從2020年開始,時間就猛然開始加速了一樣!
這不是集體幻覺,這是有一定依據的
據說人類時不時會有類似的集體感覺相似、說不清是真是幻的特殊體驗,比如說人們都傻傻分不清曼德拉到底哪年去世的曼德拉效應,還有人說這是由於時空扭曲、記憶錯接、意識被篡改了之類的
當然我們不是要說玄乎的,真相到底如何,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的,但卻是有跡可循的
所以,我們今天來細細探究一下「2020為何加速?」
◎①◎
小時候的時間,像是一河穩定的流水,每一年的跨度感是差不多的。上學的每一年都在上學,書本黑板作業放假;工作的每一年都在工作,返工上班返鄉過年;在家的每一年都在家,灶臺掃把電視拖把……軌跡是固定的,人的行為也是相對固定的
然後大概從2008年開始,時間開始有了顆粒感,日新月異,全國有好多地方都是這樣,每年一個變化,年年歲歲大不同,令人目不暇接!
那時候還以為那就是新時代所帶來的必然感覺,但原來那時候我們還是天真了,誰也沒想到,等時間滾到了2020年,會迎來一個每一天都會有大不同的高速變化時代!
稍有個愣神兒,就被世界給甩了,留下原地的我一臉懵
這個「甩」不是那種個人不進步便被社會拋棄的那種甩,而是你知道世界在演進在變化,但你卻接收不過來的那種甩……或者應該形容這種感覺為,「一天不上網,世上大變樣」?
如果說時間有個性,那以前一定是十年如一日、千人如一面,而現在,則365天、天天大不同,每一天都有一張獨特的面孔,你一個不注意就錯過很多場相識
這種宏觀上的感覺用微觀上的量子物理的某些現象也是恰好可以比擬的,就是時間往下走,走著走著,忽然變成了顆粒
時間不連續了!
◎②◎
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現在每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了,那些可以稱之為重大的事情,隔三差五發生著,讓人應接不暇。國際上波詭雲譎,大國內蒸蒸日上。那些橫波與豎浪、波峰與波谷,四面八方,交織在一起,滾滾而來
以前能用一年才能積攢的變化,現在一天就更新完成,你還沒打開手機,今天的大事記已經是6.0的版本
隨便拿一天來說吧,早上還是咱們有了第一臺量子計算原型機,下午就是月亮上有咱們國家的旗幟了
讓你體會一下小編cosplay:
(你興高採烈地寫著……)
2020年末,大國誕生了人類第一臺量子計算機?雖然還不算哈,只是原型機,但是原型機既然已經誕生了,離真正電腦就只差時間的距離了。所以這臺合肥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你要記住它的名字,「九章」
(來狀態了!繼續查資料……)
什麼?都現在了還有人不知道量子計算機是啥?這樣說吧,要是真的實現了,就現有的計算工作量,世界上只需要三臺計算機就可以了,那時候電腦才真的是電「腦」
(忽然被叫別編了直接發出去,因為又來活兒了……)
月球上終於「飄蕩著」咱們國家的鮮紅旗幟啦!雖然不能真的飄蕩,但真的是織物誒!
(還沒寫完,那邊大選又來熱搜了……)
最後你只能給個表情包
◎③◎
當今社會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等身處其中,每天巨量信息湧面而來
比如說處於弄潮兒身位的後浪們,當社會變化快,他們這些本來就走得最快的,當然就更能切身處地地感覺到何謂外界的快。每日匆匆碌碌、忙不及履,後浪追前浪,看似非常浪,但帶給他們這股勁的,是比他們更浪的時代!
這就難免不生出體感時間與外界時間的不同步之感來
然後接觸信息多的,比如5G網絡下的城市青年,就比每天處於4G的我們甚至2G的山村人民要更融入於這種變化當中,也會更充實一點,這是別人的時間與自己的時間的不同步之感
再然後,接收信息與不接收信息的,又是一種不同,比如說不需要跟上社會節奏的老年人和奮起直追改換賽道的年輕人,他們接受信息的當量差別遠遠以大過一個山頂洞人和一隻香蕉
觀感的和體感的不同、快的與慢的不同、身處其中的和游離其外的不同,外界原子鐘的和人體生物鐘的時間也不同,這些不同步雜糅到一起,就像越轉越膨脹的動齒輪和呆呆跟隨的從齒輪,不磨合感越來越大,一截比一截更錯位,然後一節更比六節強
量變引起質變,時空脫節之感便躍然而出被你發現了
◎④◎
大感覺說完了,要說一個小確信了
之所以留在最後來說,是因為,它其實是比較讓人丟臉的,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它已經來了
2020不管是被叫作「口罩必備」元年也好,「交椅」元年也好,「新舊秩序交替」之元年也好,還是「5G元年」、「數位化元年」、「雲蹦迪元年」、「直播電商元年」等等等等之類的,都好,從來沒有哪一年會像這一年這樣,所有的作用雲集到一起來迸發,一個新世界的面貌緩緩而堅定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而我們人,在經歷著變化、享受著便利、順應著潮流、追逐著風口的同時,竟然也不是全然受用,還難免會生出有一種類似「我為魚肉」的前所未有的感覺來?
侍娘願意稱這時代為「對象元年」,這種現象為「對象元年」裡,人的附帶感受
人,成為了算法最大的對象,並永遠地成為了一種可以提供數據能源的來源
從來沒有東西能像算法這樣,如此深刻地接近著人的人性、觸摸著人的靈魂
以前也有上網、也有網癮一說,但現在這個人人都是網絡深度用戶的時代,你離開網絡已經沒法活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哪一樣離得開網?
有人說你這舉例範圍不夠準確,確切地說後三樣網絡還沒有涉及……拜託,別說好聽的了,就問你上廁所帶不帶手機?就問你躺下後刷不刷一會兒?都不提那什麼監測健康數據的裝備玩意兒了
手機一打開,幾個小時過去了,就像只過了一秒一樣
人的注意力被網際網路捕捉了之後,就陷進去了,外界時間流動渾然不知,完全的心流狀態……結果就像是被小偷隔空偷走了一段時間一樣!
每天如此,你當然要叫喊著時間不夠用、時間過得飛快啦!
我們就像是被心理高手隨意拿捏的小白鼠,既是試驗對象又是能量來源,然後我們還樂不思蜀,這日子過得樂滋滋地,嗖嗖飛快,長此以往,大家簡直不需要找對象了!
◎⑤◎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危言聳聽,也不是要大家與信息斷絕聯繫,事實上我們已經是激流中的浪花本花了,這個時候還怎麼能上得了岸?
所以現在知道2020效應是什麼了吧?
幾個字總結:大激流、加速、小浪花
激流之大,而作為對象的我們,水花之小。急速地前進中的我們都應該反思,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遊刃有餘的還是浮沉滌蕩的?
以及,如何做好自己?
如何做好一朵優秀的水花,不被巨浪所裹挾所衝刷,在滔天信息流中能堅定地攫取營養、成長自我,相信這會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需要自己個人去體會去琢磨的
……
想不到我們最大的動力,由2020送上!
而我們終將,乘風破浪!
▲
發布:本部本部
作者:刑部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