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章水鎮杖錫村出現了霧凇景觀 通訊員 孫贇 夏行飛 攝
昨日,四明山上出現了霧凇景觀 通訊員供圖
寧波城市天氣:
今日陰有時有小雨5℃-11℃
明日陰有雨9℃-12℃
今天寧波空氣品質:良Ⅱ級
首要汙染物:PM2.5
昨天一大早出門,感覺就像打開了冰箱。這波冷空氣,使寧波迅速進入「速凍模式」。據氣象數據顯示,昨天市區最低氣溫僅4.1℃,創下了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值。
幸好,「冷冷的冰雨」暫時停歇,久違的太陽也露臉了。可惜陽光只是「曇花一現」,今明又是陰雨綿綿的日子,再次放晴要等到周日。冬天已經「安營紮寨」,大家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美麗不「凍人」。
天氣怎麼樣?
強冷空氣接近尾聲了
明起氣溫慢慢回升
「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昨天早晨,四明山高海拔地區出現了霧凇景觀,千姿百態。從照片上來看,一棵棵青松凝霜掛雪,把冬天的四明山裝點成一個如詩如畫的奇妙世界。
根據餘姚氣象臺的數據顯示:昨天四明山森林公園的自動監測站的數據顯示:最低氣溫僅-2.7℃。
霧凇,俗稱樹掛,是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華而成的一種自然奇觀,一般發生在嚴寒季節裡。霧凇輕盈潔白,附著在樹木物體上,宛如瓊樹銀花,清秀雅致。其形狀主要有粒狀霧凇(或硬凇)與晶狀霧凇(或軟凇)。
「霧和水汽經四明山高山冷風吹拂,便成了奇異無比的霧凇景觀。」寧波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雲說,霧凇非冰非雪,形成的條件相當苛刻,既要求氣溫很低,又要求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而且要求天晴少雲,靜風或風速很小。
雖然昨天早晨氣溫低,好在陽光露臉,今明兩天又將恢復到陰有雨的天氣。但這波強冷空氣已經接近尾聲了,今天開始氣溫將緩慢回升。26日中午又會有一股弱冷空氣補充,27日早晨的最低氣溫僅7℃左右。
動植物如何保暖?
一場冷空氣,直接把寧波吹進冬天。我們穿秋衣秋褲,穿羽絨服,那些動植物該如何安然過冬呢?
怕冷的動物開啟過冬模式
昨天,記者前往寧波雅戈爾動物園一探究竟。工作人員早早給它們用上了各式保暖「神器」——油汀、電熱板、暖風機、保暖燈等,如果溫度再低一些,燒炭等措施也隨時備用,保證怕冷的動物在零下四五攝氏度寧波最冷的天,也能無憂過冬。
一隻幾個月大的山魈寶寶是動物園裡年紀最小的成員。山魈為小群落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猴,習慣嬉戲於叢林及巖石間。這個冬天是小傢伙來到世上的第一個冬天。剛斷了奶,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飼養員對其照顧有加,不僅食譜中多是蘋果、香蕉、梨等富含營養的水果,還增加了猴子都愛吃的窩窩頭。
在保暖方面,室內溫度長時間保持在15℃-20℃,接近山魈故鄉的生活環境。山魈寶寶晚上還能在柔軟的被窩裡睡覺,獨自享受一個小功率取暖器。
除了山魈等靈長類動物的小窩,長頸鹿、大象、河馬等食草動物,鸚鵡、巨嘴鳥、犀鳥等鳥類以及各種老年、幼年動物,飼養員也都反覆檢查各項保暖設備、設施,確保運行正常。
目前動物園擁有200多種、1萬多隻動物,其中怕冷的「朋友」佔了一半以上。動物園動管部工作人員葉正華介紹,除了東北虎、大熊貓、金毛羚牛等本身就耐寒的動物,一些從赤道周邊、美洲遠道而來的動物,碰到十幾攝氏度的天氣,就相當於開啟了過冬模式,需要適時打開保暖設備。
工作人員說,差不多每年這個時候,各類取暖設施就要用上了。園內還要做好各項設施的防護和加固工作,比如提前添加墊草、固定綑紮,防止壓壞,如展區的木蓬、避風避雨設備。
當然,動物冬天的飲食結構要跟著調整,特別是增加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如靈長類動物增加甘蔗、熟牛肉、紅糖,草食動物增加大蔥等,同時增加日常定量,確保動物過冬和禦寒能力。
熱帶樹種要「穿衣戴帽」
最近,市民發現路邊的行道樹都開始刷白了,下個月開始熱帶樹種都要「穿衣戴帽」了。
寧波市城管園林局考核科副科長沈明說,這些塗白劑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粉,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減少寄居在樹木上的越冬蟲害。而且白色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可有效減少對太陽光的吸收,從而縮小樹木晝夜溫差,提高抗寒能力,讓行道樹安全過冬。
行道樹大多是鄉土樹種,對寧波的氣候適應性較強。冬天對一些熱帶樹種來說就需要特別呵護了。去年年初的一場寒潮,寧波就有一些熱帶樹沒扛住。
在東部新城的河清北路,道路中間的綠化帶上,每隔10米左右就種著一棵銀海棗。在寧波,像這樣的熱帶樹種挺多,比如城區的日湖公園、影都門口等,屬東部新城數量最多。
「寧波冬季氣溫較低,對熱帶樹種的生長有一定影響。遇到極寒天氣,防護措施不到位的可能會被凍傷,嚴重的出現死亡。一旦受凍,景觀效果受損嚴重,且恢復時間長。」沈明說,這些熱帶樹種一下子很難適應寧波的天氣,一到冬天往往要裡三層外三層包裹起來,不光要穿「棉襖」,還要「裹圍脖」。
她說,一直要等到三四月份氣溫回暖以後,這些熱帶樹就可以脫去「棉襖」。一般來說,經過幾年適應後,這些海棗樹過冬就不用再「穿衣服」了,適應性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