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溫現象引發昨晨大霧能見度僅10米左右(圖)

2020-11-23 搜狐網

  哈爾濱新聞網訊 (記者葉濱張秀巍)昨晨5時許,哈爾濱市出現大霧天氣,市區部分街路能見度甚至只有10米左右,是哈爾濱市近年來較大的一場濃霧天氣。市氣象臺於5時45分發布了大霧黃色警報。

  「逆溫」引發大霧

  氣象專家說,哈爾濱市今年首次大霧形成的原因,是由於近幾天連續雨雪天氣,雪後地面溫度較高,造成地面溼度較大,加上昨天凌晨風力微弱,在哈爾濱市上空大氣中低層區域形成了一片逆溫層。在這一區域內,地面溫度為-9.4℃,高空溫度為-9℃,形成了地面溫度低於高空溫度的局面,由此產生逆溫氣候,導致濃霧天氣發生。

而正常情況,是地面溫度高於空中溫度。此次大霧從凌晨5時許開始,之後能見度逐漸增高。至9時許,大霧天氣結束。

  機場13航班延誤

  昨天清晨,受大霧影響,哈爾濱機場上空能見度低於飛機起降標準,有13個航班不同程度延誤。

  從哈爾濱飛往北京、上海、深圳等7個出港航班推遲起飛,從天津、北京、上海等城市飛往哈爾濱的6個航班也推遲起飛。8時30分,隨著濃霧慢慢散去,天氣逐漸好轉,延誤航班陸續起飛和進港。

  5時50分許,在能見度不足40米的哈五公路韓家店路段,還發生了一起五車連環相撞的交通事故,兩人受重傷,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

  逆溫現象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低層大氣溫度高、密度小,高層大氣溫度低、密度大,顯得「頭重腳輕」。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從而導致大氣層「腳重頭輕」,氣家學家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導致「逆溫」現象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導致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在「逆溫」造成大霧茫茫時,會加重空氣汙染,應減少戶外活動。

相關焦點

  • 城北迎入冬首場大霧,最低能見度不足200米
    一場大雪過後,11月30日烏魯木齊城北被大霧籠罩,最低能見度不足200米,米東區氣象臺發布了今冬首個大霧黃色預警。由於地形差異,冬季首府往往會出現城南晴天城北霧的景象。氣象部門預計,隨著首府進入大霧多發期,城北仍將出現不同程度的大霧,市民需及時注意天氣變化。11月30日清晨,這場持續了二十多個小時的降雪終於結束。不少市民拿出手機,記錄雪後美景。根據市氣象臺的監測,此次降雪過程主城區降下大雪,降水量11.7毫米,新增積雪深度達到12釐米。到了中午,城北突然出現大霧過程,能見度迅速下降。
  • 地理科普‖「逆溫」現象分類及成因
    而當中出現的霧被稱為平流霧,它的形成與我們今天所講的大氣「逆溫」現象有關。在地球的大氣垂直分層中,近地面的大氣層我們稱之為「對流層」。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因為逆溫層的存在,海拔1000米的大氣層的溫度為24℃。根據1000米上升,溫度下降6℃規律計算,山地0℃等溫線應該在海拔5000米處。為保證終年積雪,山地高度應該大於5000米。 2.
  • 昨晨「輻射霧」今天還會來
    23日凌晨4時30分,哈爾濱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哈爾濱出現的霧使道路能見度小於500米,局地能見度一度小於200米。9時之後,霧漸漸消散,天氣晴好。 「受前期降雨影響,近地面溼度較大,最近幾天由於風力較小,大氣層結相對穩定,容易出現霧。」哈爾濱市氣象臺副臺長方麗娟告訴記者,昨晨的霧是「輻射霧」,它不僅無「輻射」,還是「好兆頭」。霧散後,晴朗好天氣就來了。
  • 大霧逆溫易誘發空氣汙染
    ,由此而引發的近地層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大霧並不「純潔」  大霧,又稱濃霧,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氣象觀測學定義:當浮遊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使得水平能見度低於一千米時,就稱大霧天氣。大霧每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但大範圍、長時間的濃霧,以冬季時節出現的頻率最高。
  • 我省未來一周「霧濃霾重」 重大氣象災害(大霧)III級應急響應昨...
    本報訊(通訊員張小雅蔣安麗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周梅)昨天清晨,合肥被大霧籠罩,能見度小於500米。不過午後溫暖陽光格外舒適,全市最低氣溫5℃。受逆溫、輻射降溫等多重因素影響,昨日我省北部和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強濃霧天氣,多地能見度在50~200米之間。
  • 明晨有大霧!能見度小於500米!濟南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濟南市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濟南市氣象臺2021年01月25日15時00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目前我市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預計25日下午至26日早晨我市仍將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大霧,部分地區能見度小於200米。
  • 逆溫現象和高壓系統致使大氣汙染難擴散
    12月5日早些時時候,倫敦上空的出現逆溫現象。通常,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降低0.6℃左右。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層大氣溫度高,高層大氣溫度低。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一地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即低層大氣溫度低、高層大氣溫度高,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 近期為何大霧瀰漫,還會持續多久?來聽聽專家怎麼說的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段羅君今晨(11月27日)大霧幾乎瀰漫到了整個浙江,浙中北地區出現大範圍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局部能見度不足50米,多個縣市發布大霧橙色、黃色預警。杭州市氣象臺也於今日4時19分將大霧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從最新數據來看,24小時最低能見度出現在建德壽昌鎮,僅為30米。(FY4衛星可見光雲圖 11月27日08時 圖片來源 浙江天氣)(今晨08時衛星遙感監測顯示:我省陸域大霧覆蓋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 涪陵:氣象部門發布大霧黃色預警 高海拔地區能見度不足20米
    ,部分道路能見度不足20米。「最多只能開個10碼左右。」駕駛員冉先生告訴記者:「今天這個霧大慘了,特別是在剛才那邊一段路的時候,霧最大的地方感覺只看得到5到10米遠,我們一般都是把雙閃燈開,這樣稍微安全點。」
  • 霧氣最濃時能見度不足百米
    原標題:霧氣最濃時能見度不足百米本報訊(記者符櫻 通訊員陳聲超)昨天清晨,武漢霧氣繚繞,霧氣最濃時,有些地方的最低能見度不到100米,氣象部門提醒,武漢在冬季較容易起霧,大家霧中出行請注意交通安全。武漢中心氣象臺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昨晨我省多地出現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
  • 【劉盈說天氣】我省多地發布大霧預警 今晨長春市區內宛如仙境
    &nbsp&nbsp&nbsp&nbsp16日早上6時-7時,長春市、四平市陸續發布大霧黃色、藍色預警信號: 預計16日早晨到上午大部地方有霧或輕霧,部分地方能見度小於500米,請注意做好預防工作。
  • 東北霧霾原因:逆溫現象、汽車尾氣和燒秸稈
    白茫茫的一片大霧模糊了視線,人們仿佛進入了未知的科幻世界。在長春市區記者看到,無論是建築物、道路、交通信號燈還是行人,都被大霧死死籠罩著,無法辨認。長春市大部分地區清晨6點的能見度不足10米。大霧來襲,中國東北三省省會哈爾濱、長春、瀋陽全部沒能倖免。哈爾濱最早進入霧霾天氣。20日以來,哈爾濱市正式開始供暖,PM2.5指數隨之 持續「爆表」。
  • 風力較小並伴有逆溫 大連霧霾天賴到周四才走
    據市氣象臺值班的首席預報員介紹,造成大霧和空氣汙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風力較小,二是逆溫天氣,讓空氣當中汙染物難以擴散。 2月27日,將會有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本市,這種霧霾天氣屆時會消散。  目擊 依山而居不見山  昨日早上6時許,記者起床來到陽臺往外看,室外大霧瀰漫。平時舉目望山的情景不見了。「相隔五六十米就是大山,這回啥也看不到了!
  • 大氣運動之逆溫專題
    輻射逆溫厚度從數十米到數百米,在極地可達數千米厚,在大陸上常年都可出現。夏季夜短,逆溫層較薄,消失較快;冬季夜長,逆溫層較厚,消失較慢。中高緯度大陸冬季最易出現且黎明前最強,日出後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如下圖表明輻射逆溫的發生、消失過程。
  • ...今天零星小雨「串門」 ,明天就轉晴|氣象|大霧|零星小雨|能見度...
    10月19日,這是漢口江灘永清門親水平臺上的菊花展臺。2020年武漢金秋菊展將於10月20日在武漢各區啟幕。記者李子云 通訊員 盧麗娜 攝19日白天我市以多雲天氣為主,早晨大部地區有霧,早晨的最低氣溫為10.2℃,再次刷新入秋以來的新低,距離個位數的氣溫僅「一步之遙」。然而,到下午4時,最高氣溫上升到21.8℃,溫差高達11.6℃。
  • 天氣逆溫 武漢再現霧霾
    由於被@新浪湖北等知名微博轉發,這一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不過在回覆中,也有網友指出自己使用的手機軟體與上述微博發布的信息不同,有的顯示武漢汙染指數僅為85,還有網友稱濟南才是倒數第一。期間,不時有網友@武漢市環保局(該局官方微博)求問空氣品質不佳的原因,但由於處於公休期間,該微博並沒有做任何回應。
  • 大霧雖濃 歸心似箭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介紹,從1月28日早晨,我省大部地區出現了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大霧。其中,鄭州、漯河、焦作、新鄉、許昌、南陽等地能見度更是低於50米。28日,全省共有30多個市縣發布了大霧橙色和紅色預警。雖然28日午後大霧逐漸減輕,但29日、30日我省大部地區仍有霧霾天氣。直至30日夜裡,一股冷空氣攜帶著雨雪掠過我省,霧霾天氣才會逐漸減輕消散。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逆溫現象擴展
    逆溫現象擴展  (1)原理: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稱為逆溫現象。  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可能會小於0.6℃或者大於0.6℃  (2)形成條件
  • 西雙版納出現罕見逆溫現象
    據西雙版納州氣象局預報員介紹,這種奇怪現象屬於逆溫現象,在當地冬季時常出現逆溫,而如此強的逆溫現象卻非常少見。據了解正常情況下隨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而逆溫現象卻相反,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
  • 鷺島昨日中霾全城籠「薄紗」 出現逆溫現象是主因
    市氣象局的數據解釋了黃先生看到的景象,昨日廈門市能見度普遍在10000米以下,海滄大橋附近更是只有3000米左右,是近一個月來最低能見度。  市環保局的數據則顯示,從昨日上午11時開始,鼓浪嶼的PM2.5濃度超過77(微克/立方米),達到瞬時輕度汙染級別,這一數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上升,到下午5時,汙染物指數達到頂峰的89(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