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清楚,若是一味索取,而不是好好的愛護我們這個地球,終有一天荒漠將取代一切。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正是由於生態環境惡化,河流斷流,土地沙質化嚴重,原住居民不得不另尋他處。還有一處地方,也是由於歷史上的一些原因,本是一處很美麗的淡水湖,如今大片土地已成沙漠。
鹹海,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之一,面積有26300平方英裡。不要被「海」字所欺騙,在古人看來,這麼大的水域無異於海洋,其實,它是不折不扣內陸湖。不過,在歷史歲月中,各種因素導致其水量急劇下降,如今,鹹海的面積僅剩2000平方英裡,原先的1/10還不到。
如果,問及這個原因,聽完後會讓人唏噓。
當時的前蘇聯,為了發展農業,就想著在這片區域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不過,附近的土壤沙化嚴重,於是,就抽取鹹海上遊河流裡的水,這樣就導致鹹海的水量下降,嚴重影響了鹹海的生態環境。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改善土壤的生態環境,但是,用的辦法卻是「退耕還林」,也就是植樹,而且,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用給沙漠澆水的方式改善土壤結構,只會是浪費,沒有植被的沙漠如何儲水?不過,上個世紀40年代的前蘇聯,就是這麼做的。
其結果就導致:這個內陸湖水中鹽度越來越高,原本生存的魚類等水生物都死亡了。這些被抽取的水的利用率有多少?給出的數據是個範圍:25%-50%。其實,應該更低,沒有植被保護的土壤,沙化嚴重不說,還會造成大量流沙現象,就如中國的黃河一樣。
這裡有些數據,可以說明鹹海是怎樣一步一步被破壞的。
上個世紀60年代,每隔一年,鹹海的水位下降8英寸,進入70年代,這個下降數據達到24英寸。這種現象非但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反而加大用水量,到了80年代,鹹海的水量以水位每年下降35英寸遞減。這種情況下,魚類還能存活麼?為了農業,結果將一個原本紅火的捕魚業給廢了。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破壞帶來巨大的生態失衡,湖中的鹽水如此之高,是名副其實的鹹海了。只是,當時大家都一味追求農業的高產,不但抽水還施肥,對於這片湖區而言,等於是雪上加霜。環境的惡化,對於人的健康也會帶來影響,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陸續出現問題,不少人還患上癌症。
很多時候是人自身開始出現問題,才會正視某些現象。前蘇聯解體後,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鹹海現狀,慢慢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不過,真正開始行動已經到了2005年,那時鹹海的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政府決定要恢復鹹海舊有的生態面貌,並採取多項措施。
比如:
修大壩蓄水,改善鹹海的鹽度;
引進野生動物,刺激生態鏈的恢復。
不過,這一過程註定將是漫長,鹹海的環境汙染是很長時間積累的結果,需要徹底扭轉,除了有正確的解決方法外,還得需要時間。現在去鹹海,會看到在一片沙漠上靜靜待著的那條船,不過,已經鏽跡斑斑,偶爾會有生物在此避避陽光。
也許只有這隻船,才會提醒這片土地,曾是一片水草豐茂處,附近的貿易也很繁華,大家生活也很安樂。只是上個世紀持續幾十年的灌溉,讓這片曾經生機盎然的內陸湖,變成如今面積嚴重縮小,被一片死寂荒漠包圍的「鹹海」。
有人說,這隻船已經在這片沙漠中有50年之久,堪比那些傳說中的幽靈船。不過,將它的故事和那些幽靈船相比,多了些神秘,卻是少了很多震撼。那些傳說中的幽靈船,比如「飛翔的荷蘭人號」,在好望角被風暴擊沉,據說,船長生前發誓,他要航行到世界末日。
不過,這些船雖然都沉沒於大洋深處,但是,它們始終沒有和「水」沒有分開。再看這艘船,託起它的不再是水,而是沙子。船是為水而生,離了水的船,就如這條船一般,毫無生命力。多少年來,人們都以為自己可以改變這世界,到頭來卻不得不接受一個個殘酷的事實。
人終究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要學會和這個自然界共處,自己的生活才會更美好。只是很多時候,大家要交上很昂貴的學費後,才會承認這一點。前人口中的狂言,所謂的人定勝天,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參考資料:
【《鹹海的歷史變遷》、《鹹海環境變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