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徐匯區高三一模優秀作文講評

2021-01-08 21世紀教育網

下面是21世紀教育網小編從資料庫裡篩選出精品的2020年江蘇徐匯區高三一模優秀作文講評,歡迎大家進入小程序下載

2020年江蘇徐匯區高三一模優秀作文講評(文字版)

有人說,當我們認為某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

你對這句話有怎樣的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指導】

「思辨性」已成為上海高考作文的固有特色。這種「思辨性」固然表現為對寫作者思維品質的要求,但首先體現在題目材料本身所包含的邏輯性。由此,對寫作起點的確定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其中涉及對材料中「關鍵詞」的發現、對「關鍵詞」內涵的理解,以及在材料語境下,對關鍵詞之間關係的把握。

以這個作文題為例。我們首先要能發現,「當然應該是這樣」是很值得關注的概念。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用了引號,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所指並不顯豁,需要進一步理解以做出界定,還因為它與行為(即「認為」)、對象(即「某些事」)、後果(即「危險」)都構成緊密的關聯,是材料信息的綰結處,也是理解題旨的關鍵點。其次,我們也要對「危險」一詞有充分的關注。因為它既指向觀念或態度所導致的後果,也明確表達了「有人說」這句話裡的價值判斷。以這兩處關鍵詞為依託,我們就能大體梳理出材料所包含信息的邏輯關係,並由此推究「有人」得出這一論斷的依據、理由,進而去分析評判這一論斷的合理性。

當然,在展開具體深入的分析之前,必須要對什麼是「認為『當然應該是這樣』」有清晰的認識。

「認為」,表明它是指人的主觀認識和判斷;「應該是這樣」,說明這種認識和判斷是基於事理或情理,有其合理性與必然性,「當然」一詞凸顯出「必然性」,但也強化了這種判斷有「不容置疑」的「主觀性」特點。

基於上面的理解,再勾連「危險」,從是否會導致危險、會導致怎樣的危險、為什麼會有危險或為什麼沒有危險……這樣一路追問下去,我們就能進一步發現「某些事」的具體對應。它既存在範圍和領域的不同,也包含特性的差異,尤其指向那些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和把握的事物,或複雜多元的價值判斷。在這樣的追問中,我們也會逐步意識到,這個題目是在引發我們對認識事物的方式有所思考。

我們對事物或現象的認識和判斷一般都基於既有的經驗,這其中有些是直接經驗,也有不少是間接經驗。如果我們從未對這些經驗的可靠性有所驗證,只是不加審辨地對既有經驗加以運用,形成判斷,就有可能導致錯誤。因此,即使這個「當然應該」確實成立,那也必然是實證和思辨的結果,而絕不是想當然的結論。甚至於,從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來看,可靠的經驗只能適用於一時,如果固守經驗,漠視變化,依然還是會面臨「危險」。

當然,我們也可以緊扣「應該」一詞,從「應然」和「實然」的角度去解讀這個材料。

顧名思義,「應然」是指事物應該達到的狀態,「實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實際狀況。應然和實然的關係其實可以理解為主觀願望和客觀實際的區別。一般而言,「應然」指向「價值」,理想的成分居多,而事實的複雜性導致「實然」往往與「應然」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完全不考慮實際的情況,過分強調「應該這樣」,以「價值」取代「事實」,這種態度是危險的。

總之,題目中的這句「有人說」可以對應到生活中常見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現象,和每個人都有關聯,人人都應有話可說。寫作中,既可挖掘出這種思維方式背後的主觀因素,也可以分析其形成的社會原因;可結合生活實踐的經驗來談,也可以聯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探索展開思考。「有人說」「某些事」為深入的思辨和探究預留了彈性的空間。在材料背景之下,考生可大膽從絕對與相對、主觀與客觀、經驗與理性、已知與未知等角度進行開掘,深入剖析態度、現象背後的機理,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考場佳作】

打破扁平的視角(一類上)

王穎

人們的慣性思維時常將某些事的發生與呈現定義為「當然」與「應該」,我們浮於表面、流於經驗,忽略本質內核與另一種可能,其危險卻始終蟄伏,伺機給我們沉重的一擊。

當然,這裡的某些事是被界定在無統一標準的、短期長期難以證實證偽的事件。例如個人追求、男女平權問題等,而非日出於東方落於西的自然規律、法規公序等原則性事件。

基於這一共識,「當然應該是這樣」便耐人尋味了。「當然」投射的是一種本本、經驗主義,是憑著自己過去掌握的經驗,以十分局限的認知給出的評價,難免落得理想主義,甚至唯心主義的圈套。面對清北的學子,我們自然地賦予其精英的形象,所以面對陸步軒回鄉賣豬肉之舉,只覺驚世駭俗,而後嘲弄中國的高等教育;面對近來清北畢業生輾轉杭州做基層之舉,更覺心寒與不解,而問之則以「清北人才當然投身科研一線,鑽研高精尖、去中央做幹部」作結,卻忽略了他們選擇背後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想法如此輕易地扼殺另一種可能與選擇,進而流變成世俗的枷鎖,認定「一個不在親生母親葬禮上哭的人必是殺人兇手」,其危險不言而喻。

其次,「應該」一詞具有太多不確定性,直接說明這一想法未被證實卻冠之以「當然」這一強調詞,如此想當然,與「何不食肉糜」有何二致?更何況,這一想法的不斷加強與普遍化,可能導致思想的僵化與固化,沉溺於全知全識的美夢,因惰性不去思考事態發展的真正趨向,進而走向愚昧。

不可否認,現代人認識世界,認識事物,大多源自間接經驗,畢竟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林清玄曾言「我總相信無論時代如何改變,這個時代總有卓越的人。」我們便要做那卓越的人,拋開「當然應該」的固化、適應心理,大膽地去質問「為什麼是這樣」,也許一次的刨根問底會無勞而返,但量的積累才能促成質的飛躍,創新的關鍵不在於一味研讀經驗,而在於掙脫了線的風箏飛向的廣袤天空,也許那時,我們會發現有太多事情「不是這樣」,但正因這一推翻的過程,象徵著理論觀點的進步,須知這個世界無時不刻不在發展,理論也需成為一個動態的向前的過程,譬如提及農村,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應該還是落後、粗俗的面貌,在精準脫貧的努力下,我們是時候轉化刻板印象與固有成見。

事物既非永恆不變,思想怎能止步不前,擁有多元視角,拒絕扁平化的危險因子,於實踐中掌握真理,正船而行!

點評:

本文體現了很高的思維品質,非常注重邏輯關聯的分析,展示出不俗的思維廣度和深度。

文章非常注重強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聯性。對材料中「某些事」進行界定,這就使下文論證的「『當然應該是這樣』是危險的」這一論題充滿了說服力。接著,又舉出實例,且加以對比,從而讓界定更加清晰。在原因分析中,本文緊扣材料關鍵詞「當然」「應該」探討其危險性,這種整體把握材料及關注內在邏輯關係的意識是很難得的,這也正是很多同學所欠缺的。文章先點明「當然」投射出本本主義、經驗主義,其危險是難免落得唯心論的圈套,並用陸步軒、清北畢業生和加繆《局外人》進行闡述,其中將《局外人》融入議論既自然又亮眼。後說明「應該」隱含著不確定性,若想當然,不僅不能對事物有全面的認知,更糟糕的是會導致思想的僵化和固化。

此外,文章開篇用幾句話就通過材料關鍵詞(當然、應該、危險)呈現出材料揭示的本質,即慣性思維導致忽略本質內核,這與簡單機械地引材料相比顯然是高效且高級的。在論證危險性的同時並不否認經驗的價值,進而提出要拋開成見、大膽質疑、勇於創新。所有這些都展現了良好的思維品質。

整篇文章邏輯嚴謹,思考深入,條理清晰,材料貼切,堪稱考場佳作。

當然與否 ?(一類中)

張樂怡

任何事物都趨向保持其原有的狀態,而人與自然也不例外。人類社會有其常規性的穩定面,而這些經歷多年沉澱下來的常規,給人們提供了應對這類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普適原則與處理方法。

正如俗語所說,萬變不離其宗,此處的「宗」在時光更迭中未曾改變。因為它久經時間,人們自然把它稱為「當然應該」的一些東西,比如常識,比如定理。

但也如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所言,一切皆流,無一靜止。又有什麼是永遠穩定不變的呢?在我們說著一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難道也非將過去的常規運用到當下事件來?而若僅是遵循常規,那恐怕確要變成坐井觀天之人了。

世上的一切,無論自然或生命,都在絕對運動,「當然」的絕對化認知顯然是危險的。囿於固定模式的認知體系本身亦存在缺陷。

時間向來是極具說服力的託辭,在人們高談闊論「應該是……」時,總會列舉出一系列古今中外的成功事例,便認為這辦法用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是成立的。但人的認知水平或範圍都很有限,顯然不可能採集量多而精準的數據樣本,主觀之下的「當然」是片面專斷的。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公認的常規性東西是沒有意義的。黑格爾曾說,「真理就是完成它自己的過程。」人們所通常意義上定義的「當然應該」之所以能成立,也正是因為它們具有的過程性,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自然環境而改變,進而去適應當下,故此能為大眾所通用,它不斷質疑自我、並修正自我。

也並非每個試圖向「當然應該」尋求幫助者都是所謂危險的。那些常規性是物質世界的產物,而人類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雖然程度可能相異,但本質上都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活動。

西方早在十三世紀就已經公認了地圓學說,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也證實了這個公認,正是有理論上的認同,才能支持人們行動的基礎。而當下人與社會也是這樣。我們當然不能僅限於知道常規,更應通過實踐來檢驗常規存在的合理性,檢驗真理的普適性。打破常規,並不是說要如何標新立異、極端對立,牛頓的偉大力學成就亦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有了支撐的基礎,再運用個人的創造力、能動性,將事件始終維持在動態,而非「知道就是這樣」的墨守陳規的靜止。常規也不是限制人類腳步的枷鎖,若是不合乎當下實情的,我們當然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

人們的所作所為不論方式如何,都是為了個人與社會的發展,目標趨同,於常規中尋找新發展,新機遇,或許當下對常規的改變,也會成為未來社會穩定普適的「當然應該」。

點評:

強大的思辨力是本文的特色。這不僅體現在對觀點的辨析中,也體現在文章的論證過程中。

文章先分析有「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想法源自於多年沉澱的常規,並用俗語進一步說明其久經時間,使得人們自然產生「當然應該」的想法。在此基礎上,筆鋒一轉借蘇格拉底之言指出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這就意味著常規不能解釋所有的事情。在論證「當然」這一絕對化認知是危險時,主要從事物的運動變化和人認知能力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思辨不是非黑即白式的簡單判定,而是對原有觀點的進一步突破。本文以退為進,先肯定常規的意義,並分析其成立的原因在於隨著時間推進不斷地質疑和修正。更難得的是,文章指出常規的本質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活動。同時,結合歷史和當下提出我們要了解常規,更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常規,進而以牛頓的例子對打破常規進行了界定和闡釋。整個論證過程呈現出較為完整的思辨。

最後一段寫道「或許當下對常規的改變,也會成為未來社會穩定普適的『當然應該』」,真是發人深省,不禁讓人想起房龍的《〈寬容〉序言》,有如此長遠的眼光和廣闊的眼界不得不令人讚嘆。

於「定論」中著一冷眼(一類中)

馬心怡

有人說,當我們認為某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事實上,這正是對於不假思索而妄下判斷的一種批判。而在生活中,無論是對人或是對事,我們都應三思而後斷,於「定論」中著一冷眼而非不假思索妄下判斷。

當我們認為某些事理所應當的時候,其實這往往體現了我們輕易相信自身主觀判斷。世事複雜,每個人那一點局限的背景知識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們所下的定論,更何況是認為它們理所應當?更進一步說,這樣的不假思索可能來源於未知全貌就予以置評,沒有知曉事件全貌而囿於己見,甚至可能會失去進一步探求事情真相的能力和欲望,豈不是十分危險?自恃熟讀兵書的趙括認為趙軍理應出擊而非固守,終淪為「紙上談兵」;自傲「天朝上國」的乾隆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無比強盛,失去對世界形勢的判斷而閉關鎖國,埋下「天朝」衰亡的禍根。

盲目地認為某些事是理所當然的,還會阻礙我們探求世界真相,乃至使人類發展的腳步就此停滯。《<寬容>序言》中的守舊老人困於無知狹隘的山谷,殺死了追尋更廣闊天地的先驅者,憑藉「一己之力」拖慢了人們走出無知閉塞的腳步。

然而更危險的是,這種理所當然之感若是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而形成,豈不意味著我們其實長期浸潤在也許根本是謬誤的「常識」中呢?還有什麼比潛移默化這個詞更令人膽寒呢?也許正是在一次次理所應當的判斷中,許多人就此失去獨立思考,淪為烏合之眾。

對於社會乃至國家而言,這樣的影響無疑是巨大且危險的。當人人都失去了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精神,那麼必然會影響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導致「國將不國」。玻爾曾悲觀地說過:「所有真理的存在都是因為他們的反對者死了。」若不想這條悲觀的觀點成真,我們則需摒棄那理所當然的判斷,保持獨立思考,不流於大潮,不騖於虛聲,堅守我們心中的微光,縱使踽踽獨行,也必定會有點點微光,照亮我們的赤子之心。

誠然,我們應當摒棄理所當然的妄斷,但事實上,這一理所當然的想法在生活中亦有其他體現。對於正確道德觀或是科學知識的一致推崇,抑或是對於課本知識、常識的掌握爛熟於心,這實際上都是對我們有所裨益的。因此對於這些「定論」,我們也應辯證看待。

《菜根譚》有言,於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於冷落處存一份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我亦有言:於「定論」中存一份思考,便省許多錯判斷,得幾分真道理。

點評:

本文是一篇規範且有思想深度的議論文,論述全面,思路清晰,材料充實精煉。

首段引材料,並揭示其本質在於批判不假思索就妄下判斷,進而提出觀點,即要三思而後斷,於「定論」中著一冷眼。「冷眼」是很有思想深度的,由此展現的是獨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具有很強的批判性。

文章先從世事複雜和人知識有限兩方面分析,「想當然」實質是輕易相信主觀判斷,再進一步分析如果未知全貌且囿於己見,不但不利於認識事物,更可能會喪失探究真相的能力和欲望,危險極大,進而指出會阻礙人類的發展。這些更多是從人對外部事物的認知角度進行分析,而接下來指出長期理所應當的判斷則會對人自身產生極大的危害,即喪失獨立思考能力,淪為烏合之眾,而這是更為危險的。最後分析其對社會和國家的影響是巨大且危險的。本文也談到要辯證看待,態度非常鮮明,對理所當然的妄斷堅決摒棄,對正確的道德觀或科學知識必須推崇。如此篤定地道出,能看出作者是經過了自我質疑和全面思考的。總之,對於「定論」要著一冷眼,「冷眼」絕不是冷漠,而是冷靜客觀地思考和判斷,這從文末的點睛句「於『定論』中存一份思考,便省許多錯判斷,得幾分真道理」中就可以看出。

2020年江蘇徐匯區高三一模優秀作文講評(word版)

相關焦點

  • 2020蘇北七市高三三模作文判分精解+優秀作文指導
    南通/揚州/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泰州八市統考,作文審題,判分,關注的問題以及作文評判展示,做以下分析:01原題呈現八、作文(70分)2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 上海市徐匯區2011屆高三上學期期末學習能力診斷卷(生物)
    上海市徐匯區2011屆高三上學期期末學習能力診斷卷(生物) 預覽: 上海市>徐匯區2011屆高三上學期學習能力診斷卷 《生命科學》試卷 一、單選題(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一)1分題(共6題) 1.圖所示生理現象的存在說明細胞膜具有的結構特點是
  • 劉凱老師獨家解析:2020年北京市東城區高三一模英語「1」
    東城區2020年下學期高三綜合練習(一模)英語2020.5本試卷共10頁,共120分。考試時長10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2020年北京市東城區高三一模英語考試整體評析劉凱老師總評:2020東城一模已經結束,這份英語試卷無論從題目的難度還是題型的設置,都基本延續了過往的出題模式;但穩中求變,在題目設置上保留原有命題思路的同時,也展現了諸多新亮點,既貼合學生日常生活,也體現了最新的社會熱點。
  • 2020北京高考作文押題20篇(題名版)
    2020高考作文押題精準版15篇2020海澱初三一模作文範文集《疾風之勁草》11篇2020西城初三一模優秀作文集《穿越時空的____》2020年中考作文預測《疫情中的感動》高考優秀作文精評幾篇2020高考時評類作文寫作高分模式及範文寫作指導2020高考名校最新模擬作文審題及範文彙編作文
  • 2021屆上海浦東新區高三英語一模試卷
    2020七寶中學高三英語寫作330個短語 新冠肺炎的話題的314個官方翻譯詞句 2020-1999上海歷年高考英語作文及範文 2020上海高考英語翻譯短語彙總 2020上海高考英語考試大綱及樣卷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
  • 2020年上海浦東高三二模作文範文評析:發現自我,成為自己
    2020年浦東二模作文審題構思詳解例文發現自我,成為自己近年,有一檔名為《少年愛迪生》的電視節目。我曾想過,它為何不叫《少年發明家》?節目中的每一個少年孩童不都是希望擁有聰明才智,將來某一天能夠在社會中留下或大或小痕跡的嗎?「愛迪生」的名號不過是為了增加節目效果而冠以的虛名,膚淺而毫無意義,還讓人產生只有愛迪生才配叫發明家的錯誤主觀意識。
  • 2020年青島市高三一模地理試卷分析(悅好教育版)
    山東省2020年高考已經在趕來的路上!千萬考生懷著對大學的嚮往,熱情備考之中!   2020年青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分析——悅好教育.地理組  2020年青島一模剛剛落下帷幕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的月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的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中秋節,賞月、品茶、吃月餅,是我家每年中秋的節目。我最喜歡吃甜甜的月餅,和家人一起賞月。   一頓豐盛的晚餐之後,我們一家人來到了韻湖公園,找到了一個賞月佳地,鋪上地墊。
  • 2020年江蘇南京中考作文題目出爐:二選一
    2020年江蘇南京中考作文題目出爐!   以下題目二選一   題目一:食趣   題目二:   三個同學去教師辦公室,看到老師辦公桌桌上有巧克力,老師說:你們拿去吃吧。一個學生說,我不吃,我來這裡看看分數。另一個說,我餓了,吃了。學校有規定,不容許吃零食。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特殊的中秋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特殊的中秋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今天是9月24日中秋季,我有一個很大的驚喜,那就是爸爸答應中午帶我去月子會所看媽媽和妹妹,我還沒有見過剛出生六天的妹妹。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家人團圓了節日。   我懷著高興的心情和媽媽回到了老家,和奶奶爸爸,姑姑一家吃團圓飯。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別樣中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別樣中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年的中秋節,今年的中秋與往年大不一樣。大姑,老姑出門旅行;奶奶和爺爺在土門嶺;爸爸也因工作原因出差在外,家裡只剩下我和媽媽「相依為命」。   好在大舅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請我倆去他家共進午餐。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與眾不同的中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與眾不同的中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如約而至。賞月、詠月,月圓人團圓,讀詩、品詩,詩韻傳經典。
  • 2021年鄭州高三一模時間確定!模擬考試成績如何預測高考?
    2021年鄭州高三一模考試時間確定根據本學年教研工作計劃,鄭州市將於2021年1月上旬進行2021屆高中畢業年級第一次質量預測, 測試科目包括:高三文科: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政治、歷史、地理高三理科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月兒圓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月兒圓,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月兒圓,人團圓。   今夜,我和爸爸媽媽在奶奶家一起吃月餅、賞月。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升起,掛在天空。月亮慢慢被霧氣籠罩,慢慢的變成了白色,只有一點點銀白色的光露出來和晚上清涼的風慢慢的吹過,把夜晚照耀的波光粼粼。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歡樂的中秋節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歡樂的中秋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吃過團圓飯,我們一起下樓去賞月。   躺在草坪上,我仰望天空。在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一輪明月,就像是一個白玉盤。柔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是那麼的朦朧。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一路與桂花前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一路與桂花前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秋節快到了,正是家鄉桂花盛開的季節。對於桂花,我沒有多少記憶,只知道有一句詩:「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
  • 動圖可視化講評——凹槽模型補充例
    閔鑫相關內容《動量守恆之凹槽模型分析1》《動圖可視化講評——動量守恆之凹槽模型分析2》【基本模型】如圖所示,質量為m1=3kg的二分之一光滑圓弧形軌道ABC與一質量為m2=1 kg的物塊P緊靠著(不粘連)靜置於光滑水平面上,B為半圓軌道的最低點
  • 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回鄉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中秋回鄉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秋節的到來,我不免要興奮一通了,短短幾天而已,我卻早已安排好行程,決定回到故鄉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