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景風格
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水域環境,其中的水生植物、動物、水質條件等截然不同,各水系有著其不同的生物相,有的盛產闊葉的皇冠草,有的密布纖細的松尾草,有的遊動著彩鯛,有的密集著大量燈……也就形成了不同水城的景觀。各地域人們在水草造景中也就自然地形成了本地域的造景風格。當然,有些人由於生活的環境、造景的經驗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造景風格。這裡說的造景風格主要是指宏觀地域上形成的造景風格,也是人們常說的亞馬孫式造景、荷蘭式造景、德國式造景等。
人們在水族上的交流越來越多,各種風格不斷地有了相互交融,久而久之這種造景風格會越來越不明顯。
1.亞馬孫式造景風格

南美古老、神秘的亞馬孫河,以盛產皇冠及松尾、小紅莓等有基水草而著名,同時河城有千年枯木枝幹,各種鯉科、脂鯉科的小型燈魚遊弋其問,一直是草迷們造景臨擎的對象。南美亞馬孫風格水草造景,一般是一個足夠寬大的水族箱,黑色、棕色系列的底砂,皇冠草常作主景,大水蘭、紅松尾、牛頓草、小紅莓等常作後景,甚至於卷纏在沉木,石頭上的南美鹿角苔佔據整個空間,飼養大群的鯉科或脂鯉科的小型燈魚。在極開放的空間中能領略小型燈魚的曼妙遊姿及絢麗色彩,常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亞馬孫河特產的神仙魚、七彩神仙魚也是很好的飼養對象。
2.西非式造景風格

巖石、榕、慈鯛似乎是西非式造景風格的三要素。巖石最好選擇平坦且形狀整齊的石片,至於石材的顏色,如果選擇灰色或深棕色,更可以映出水榕類水草的苔綠色澤。沉木則宜選擇細長而平坦的造型,可以把小榕等小型榕類水草作為前景草附植在沉木上。水草應該選取水榕類的水草作為主題景觀,再分區間隔種植其他非洲特有的有蒸水草(如大水芹及其他草種),後景則搭配些大型的水榕。黑木廠等。水草造景缸內最好放養西非特有的小型值類,如短鯛、慈鯛、小型的卵生鰨魚等,再配合混養一些小型鯉科、脂鯉科的魚類。但放養的魚只數量不宜過多,才能顯現出蕭瑟、原始而粗獷的造景設計特點。
3.東南亞式造景風格

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斯裡蘭卡、馬來西亞等)是椒草生長的故鄉,椒草也就成為東南亞風格造景最常用的主景材料。
4.大洋洲式造景風格
通過經常修剪的矮珍珠來造就原始的草原風貌,讓你隨時能夠欣賞到這片綠色如茵的大地。大洋洲式造景風格獨特之處在於使用了一些細繩編成的專門用於固定鹿角苔的長條形網,然後隨心所欲地配景,點綴效果十分突出。
5.德國式造景風格

愛觀察和研究的德國人,為了便於隨時觀察、研究水草,水草造景缸大多採用開放式的水族箱,沒有上蓋,並且使用專用的水草吊燈,可以從上、前、後、左、右各觀賞面細緻地觀察水草的每一-時期的葉形、色彩、生長狀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開放式、多觀賞面、採用專業水草吊燈的德國式水草造景風格。
6.荷蘭式造景風格

品種各異的水草依據黃金比例分製法的基本原理巧妙地栽植。嚴格的裁種定義和色彩、品種的搭配使得這種方式的水草造景更具有層次分明的立體感,以至於黃金比例分製法栽種法則成為國際水草造景評比的評分準則之. -。荷蘭式水草造景,比較注重水草之間的葉形與色彩搭配,通常水草彼此之間的相映成趣,營造出酷似座漂亮的歐式水中花園。同時講究水族箱的造型、置景與室內裝潢完美結合,以達到怡情養性、相得益彩的效果,是人們追求「生活放鬆」的完美體現.
7.日本式造景風格

細膩的造景構思,嚴格的水草葉形搭配,使得這種風格的造景猶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格局,無論從任何角度觀賞都能顯示出清麗脫俗的美豔。這可能是因為日本與中國僅-海之隔,其生活習慣及文化,很大程度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的原因。
8.中國臺灣式造景風格

由於地理位置、氣候等原因,我國臺灣在水族技術領域發展上也得天獨厚。臺灣水草造景受各國水草造景流派的影響,博取眾家之長,並且在造景過程中大量選取栽培難度係數較高的紅色系品種,營造出紅色所表達的熱鬧、喜慶、成功。
9.中國大陸式造景風格
我國內地的觀賞魚及水族起步較晚,水草造景也多處於模仿和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但隨著近年來國內掀起的觀賞魚熱、水草造景熱,湧現出批水草造景愛好者,通過用一些山石、小橋、籬笆、水車屋,小泥人(動物)之類飾物,營造出樓臺亭榭、小橋流水、山水田園、人間仙境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