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分子的熱運動
【知識點的認識】自然界中與物體冷熱程度有關的現象稱為熱現象,利用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我們說物體吸熱和放熱,這裡的熱指的是能量。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無規則的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命題方向】判斷一些現象的形成是中考的方向,例如:
(1)有時候夏天路面會向上拱起,就是路面膨脹…(所以路面每隔一段距離都有空隙留著)。
(2)買來的罐頭很難打開,是因為工廠生產時放進去的是熱的,氣體膨脹,冷卻后里面氣體體積減小,外面大氣壓大於內部,所以難打開,我們可以微熱罐頭就很容易打開了。
(3)高壓電線夏天下垂多,冬天繃的較緊。
【例題精解】例1:汽車爆胎最容易發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溫度對分子熱運動的影響,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解:A、春季溫度較低,分子運動較慢,故不容易爆胎。故A不正確
B、因為夏天溫度高,分子運動加劇,氣體膨脹,把輪胎撐破。故B正確
C、秋季溫度較低,分子運動較慢,故不容易爆胎。故C不正確
D、冬季溫度低,分子運動慢,故不容易爆胎。故A不正確;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影響分子熱運動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
例2: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運動快慢跟溫度有關的是( )
A.打開一盒香皂,很快就會聞到香味
B.空氣容易被壓縮
C.溼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天更容易幹
D.兩塊用水剛洗乾淨的平玻璃板疊在一起不易分開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解:A、「打開一盒香皂,很快就會聞到香味」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空氣容易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空隙。故B不符合題意。
C、溼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天更容易幹,因為陽光下,溫度高,分子運動快。故C符合題意。
D、兩塊用水剛洗乾淨的平玻璃板疊在一起不易分開,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熱運動與分子的關係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對熱學其它一些知識點的認識。
【解題方法點撥】注意宏觀與微觀的區別,理解宏觀與微觀的彼此影響。
考點2.熱量的概念
【知識點的認識】(1)定義: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2)單位:焦耳(J)
(3)物體本身沒有熱量.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多少熱量,更不能比較兩個物體熱量的大小.
(4)熱量與內能、熱量與溫度的主要區別
①「熱量是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改變的量度」.反映了熱量與內能的內在聯繫.但是,內能與熱量又是兩個本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混為一談.內能是「狀態量」,一個物體在一定的狀態下具有一定的內能;而熱量是「過程量」,它是在熱傳遞過程中用來量度物體內能改變多少的物理量.離開熱傳遞的物理過程,談熱量的多少是毫無意義的.
②熱量和溫度也不能混為一談,溫度是「狀態量」,熱量是「過程量」,它們之間的聯繫只表現在熱傳遞的過程,絕不能認為「溫度越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越多」.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
關於熱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高的物體所含的熱量多,溫度低的物體所含的熱量少
B.水和煤油,如果溫度也相同,水比煤油熱量多
C.質量越大的物體,它所含的熱量多
D.物體溫度降低時,向外放出熱量
分析:(1)熱量是過程量,就是說,熱量只存在於熱傳遞或熱交換過程中,只能說吸收或放出熱量,熱量傳遞等;熱量不是狀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
(2)當溫度不同的物體互相接觸時,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解:A、物體所含有的熱量,這種說法錯誤,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A錯誤;
B、不能說物體的熱量,水比煤油熱量多,這種說法錯誤,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B錯誤;
C、物體所含有的熱量,這種說法錯誤,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C錯誤;
D、當溫度不同的物體互相接觸時,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對熱量的理解.知道熱量不是狀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只能說吸收或放出熱量.
第二類常考題:熱量是物體內能 改變的一種量度,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 內能改變的多少 叫熱量,熱量通常用字母 Q 表示,熱量與內能的單位都是 焦耳 ,單位的符號 J .
分析:根據熱量的定義、熱量的單位,以及物理量、單位的符號進行解答.
解:在熱傳遞過程中,內能改變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是物體內能改變的一種量度;
熱量通常用字母Q表示,熱量與內能的單位都是焦耳,符號J.
故答案為:內能;內能改變的多少;Q;焦耳;J.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熱量的定義和單位以及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目.
【解題方法點撥】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有發生了熱傳遞,有了內能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因此,熱量的大小與物體的多少、物體的溫度的高低沒有關係.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多少熱量,更不能比較兩個物體具有的熱量的多少.
考點3.內能的概念
【知識點的認識】(1)分子有質量,分子在不停地做著無規則運動,所以分子具有動能;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間還具有勢能.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單位:內能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用字母J表示.
(3)內能的特點:
①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②內能具有不可測量性,即不可能準確地知道一個物體具有多少內能.
③內能是可以變化的.
④對單個分子或少量分子談內能是無意義的.
(3)決定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物體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②物體的內能與質量有關.在溫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分子的數量越多,物體的內能就越大;
③物體的內能還和狀態有關.如:一定質量的固態晶體熔化為同溫度的液體時,內能增大.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關於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相同物態下,同一物體溫度降低,它的內能會減少
B.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C.溫度為0℃的物體沒有內能
D.溫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內能相同
分析: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同一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內能;結合這些知識可解答此題.
解:A、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內能越大;同一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將減小;故A正確;
B、改變內能的方法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熱量,也可能外界對它做功;故B錯誤;
C、物體的內能是由於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而產生的能量,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有內能;故C錯誤;
D、水的內能不僅與溫度有關,還和水的質量有關;故溫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內能不同;故D錯誤;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物體內能方面的知識,包括內能的概念、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熱傳遞)等;溫度影響物體的內能,運用所學的內能方面知識可解決此題.
第二類常考題:體內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激烈程度跟溫度 有關,當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 增大 ;溫度降低時,內能 減少 .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內能的大小與物體溫度的關係: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要掌握熱運動的概念,知道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物體的溫度有關.
解:物體的溫度升高,則其內能增大,分子的無規則運動速度也越快,而溫度降低時則會相反.
故答案為:溫度,增大,減少.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內能與物體溫度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考查了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之間的關係.
【解題方法點撥】(1)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與聯繫:
(2)物體的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由於物體分子的運動是永遠不會停息的,所以物體在任何溫度下、任何時刻都具有內能.
考點4.內能的利用及其意義
【知識點的認識】(1)利用內能來加熱﹣﹣熱傳遞
內能一個重要應用就是直接用它來加熱物體.物體在獲得內能以後,溫度會升高.我們家裡每天都要生火煮飯,我國北方的冬天還要生火取暖,工廠裡常常要加熱各種零件,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利用內能來加熱的常見例子.其實質是利用熱傳遞,將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
(2)利用內能來做功
在試管內裝些水,用軟木塞塞住,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會把軟木塞衝出.
在這個實驗中,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傳給水和水蒸氣,水蒸氣把塞子衝出去,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
所以利用內能做功的實質是內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命題方向】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是內能的利用是中考的主要命題方式.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對內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主要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社會的新理念.
例2:冬天,火爐把自己的內 能傳遞給房間裡的空氣,供人們取暖;到了春天,我們不能把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來供來年再用,一般情況下, 內 能只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不能相反,上述事例說明:能量的轉化、能量的轉移,都是有 方向 性的.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能量的傳遞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能量的轉化、能量的轉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解:冬天,火爐把自己的內能傳遞給房間裡的空氣,供人們取暖;到了春天,我們不能把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來供來年再用,這是因為能量的傳遞是有方向性的,只能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
故本題答案為:內,內,方向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能量的轉移和轉化是有方向性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熱點.
【解題方法點撥】
知道內能與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內能的利用就是把內能轉化為其他能的應用.
考點5.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係
【知識點的認識】
(1)內能和溫度的關係
物體內能的變化,不一定引起溫度的變化.這是由於物體內能變化的同時,有可能發生物態變化.物體在發生物態變化時內能變化了,溫度有時變化有時卻不變化. 如晶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還有液體沸騰過程,內能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溫度卻保持不變.溫度的高低,標誌著物體內部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體的溫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動能增大,因此內能也增大,反之,溫度降低,物體內能減小.因此,物體溫度的變化,一定會引起內能的變化.
(2)內能與熱量的關係 物體的內能改變了,物體卻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熱量,這是因為改變物體的內能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即物體的內能改變了,可能是由於物體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也可能是對物體做了功(或物體對外做了功).
而熱量是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變化的量度.當物體與外界不做功時,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因此物體吸熱或放熱,一定會引起內能的變化.
(3)熱量與溫度的關係 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不一定變化,這是因為物體在吸熱或放熱的同時,如果物體本身發生了物態變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這時,物體雖然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但溫度卻保持不變.
物體溫度改變了,物體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熱量,也可能是由於對物體做功(或物體對外做功)使物體的內能變化了,溫度改變了.
【命題方向】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係是中考的熱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溫度、內能、熱量關係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類常考題:關於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相等的1kg和100g的水內能相同
B.物體內能增加,一定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C.溫度為0℃的物體沒有內能
D.在相同物態下,同一物體溫度降低,它的內能會減少
分析: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具有內能,內能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等因素有關.
解:A、水的內能不僅與溫度有關,還和水的質量有關;故溫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內能不同;故A錯誤;
B、改變內能的方法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熱量,也可能外界對它做功;故B錯誤;
C、一切物體都有內能,故C錯誤;
D、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加,溫度降低時,內能將減小;故D正確.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物體內能方面的知識,包括內能的概念、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熱傳遞)等;溫度影響物體的內能,運用所學的內能方面知識可解決此題.
第二類常考題:在物理學中常提到「熱」字,但其含義各不相同,請將下列「熱」的含義填入空格內.
(1)這盆水很熱,這裡的「熱」是指溫度 .
(2)物體吸熱升溫,這裡的「熱」是指熱量 .
(3)摩擦生熱,這裡的「熱」是指內能 .
分析:根據三個物理量的概念進行分析.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所具有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熱量是指在熱傳遞或做功的過程中,內能改變的多少.
解:這盆水很熱是反映水的冷熱程度,所以這個「熱」指溫度;
物體吸熱升溫是指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升高,故這裡的「熱」指熱量;
摩擦生熱是通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加,所以這裡的「熱」指內能.
故答案為:溫度,熱量,內能.
點評:雖然同樣是」熱「,但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卻不一樣.本題要求學生知道溫度、熱量和內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且能夠區分溫度、熱量和內能.
【解題方法點撥】內能和溫度是物體本身就具有的,而熱量是伴隨著熱傳遞存在的,內能和溫度都是狀態物理量,而熱量則是過程物理量.物體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三個物理量之間既有密切聯繫,又有本質區別.
考點6.物體內能的改變
【知識點的認識】改變系統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1)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系統的內能,這兩種方式是等效的,都能引起系統內能的改變,但是它們還是有重要區別的.
(2)做功和熱傳遞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做功使物體的內能改變,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內能之間的轉化(不同形式能量間的轉化).
熱傳遞使物體的內能改變,是物體間(或物體不同部分)內能的轉移(同種形式能量的轉移).
(3)內能改變的量度
①做功使物體內能發生改變的時候,內能的改變就用功數值來量度.外界對物體做多少功,物體的內能就增加多少;物體對外界做多少功,物體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②熱傳遞使物體的內能發生改變的時候,內能的改變是用熱量來量度的.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物體的內能就增加多少;物體放出了多少熱量,物體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a.用功的數值來量度,在做功的過程中,外界對物體做了功,物體內能就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就減少,此時有W=△E.
b.用熱量來量度,外界傳給物體熱量,或物體吸收熱量,物體內能就增加;物體傳給外界熱量,或物體放出熱量,物體內能減少,此時有Q=△E.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了,則( )
A.一定通過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B.一定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C.可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也可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分析: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二者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的.前者是能量的轉化過程,後者是能量的轉移過程.
解:因為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二者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的.所以,如果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了,說明內能增大,則可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也可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故只有C選項的說法正確.故選C.
點評:知道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且二者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的,便可順利解答本題.
第二類常考題:在進行熱學實驗時,我們通常要通過劃燃火柴或通過打火機來點燃酒精燈,下列關於這兩種點燃酒精燈的方法說法正確的是( )
A.劃燃火柴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火柴頭的內能
B.火柴頭在燃燒時,高溫的火焰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將酒精燈點燃
C.打火機打著火時,高溫的火焰通過做功的方式將酒精燈點燃
D.打火機打著火的原理類似於柴油機的火方式
分析:分析兩種點燃火柴的方法,然後結合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
解:A、火柴在與火柴盒摩擦時,摩擦生熱,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火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火柴燃燒.這是通過做功的方法改變了火柴的內能.故選項A錯誤;
B、燃燒的火柴頭溫度很高,放在酒精燈上,內能由溫度高的火柴頭傳遞到溫度低的酒精燈上,使酒精燈點燃.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使酒精燈點燃的.故選項B正確;
C、打火機打著火時,高溫的火焰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將酒精燈點燃.故選項C錯誤;
D、電子打火機是靠電子發出的電火花點燃,類似與汽油機的點火方式,柴油機是壓燃式.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中火柴和酒精燈火焰的內能都增加了,但方法不同,充分體現了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具有等效性.
【解題方法點撥】雖然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不同,做功的過程屬於能量的轉化,而熱傳遞屬於內能的轉移,但二者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卻是等效的,例如,一根鋸條的溫度升高了,內能增大了,可能是由於摩擦生熱,也可能是放在火上烤的結果,如果沒有看見內能改變的過程,就無法判斷內能是通過哪種方式改變的.
考點7.熱傳遞的概念與方式
【知識點的認識】(1)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現象,叫做熱傳遞。沒有做功而使內能改變的物理過程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①傳導﹣﹣熱量通過接觸物體由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
②對流﹣﹣通過液體或氣體(流體)自身的流動由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
③輻射﹣﹣熱量不通過物體媒介,直接由高溫物體發射到低溫物體的傳遞
(3)熱傳遞的實質:熱傳遞實質上傳遞的是能量,結果是改變了系統的內能。傳遞能量的多少用熱量來量度。
(4)熱傳遞具有方向性,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不會自發的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或從物體的低溫部分傳遞到高溫部分。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
第二類常考題: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當熱傳遞停止時( )
A.兩個物體內能相等 B.兩個物體溫度相等 C.兩個物體熱量相等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
解:用熱傳遞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實際上是能量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的過程,當兩個物體的溫度相等時,熱傳遞停止;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熱傳遞的條件及實質的了解和掌握。
【解題方法點撥】(1)熱傳遞是指能量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給低溫部分)。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
(2)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存在溫度差,或物體的不同部分間存在溫度差。
(3)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高溫物體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到低溫部分。
考點8.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知識點的認識】(1)做功: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
(2)做功使物體的內能改變的實質: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機械能)與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艙外大氣壓比艙內氣壓低.要使艙內獲得新鮮空氣,必須使用壓縮機把空氣從艙外壓進艙內.在這個過程中,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 )
A.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B.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C.溫度升高內能減少
D.溫度降低內能增加
分析:本題要抓住做功與內能的改變,主要有摩擦生熱和壓縮氣體做功.
解: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少.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A、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符合題意.
B、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不符合題意.
C、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溫度升高內能減少,不符合題意.
D、壓縮機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溫度降低內能增加,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做功與內能的改變.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溫度升高.
第二類常考題:如圖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內裝入少量的水,並滴入幾滴酒精.塞進塞子後,用氣筒往瓶內打氣,當塞子跳出時,看到瓶口有白霧出現,下列關於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往瓶內打氣時,外界對瓶內氣體做功
B.往瓶內打氣時,瓶內氣體內能變小
C.瓶塞跳出時,瓶內氣體溫度降低
D.瓶塞跳出時,瓶內氣體對外做功
分析: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熱傳遞.對物體做功(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壓縮氣體做功、彎折鐵絲做功等)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物體對外做功(氣體膨脹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解:AB、瓶子裡裝有一些水,往瓶內打氣,壓縮瓶內氣體做功,使瓶內氣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故A正確、B錯;
CD、當瓶塞跳起時,瓶內氣體對瓶塞做功,瓶內氣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故CD都正確.故選B.
點評:這是一個典型的對外做功(氣體膨脹做功),內能減少的例子,要記住如何解釋這種現象的出現.
【解題方法點撥】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
外界對物體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如:摩擦生熱、壓縮氣體做功)
物體對外界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如:氣體膨脹)
考點9.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知識點的認識】(1)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現象,叫做熱傳遞.沒有做功而使內能改變的物理過程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使物體內能發生改變的實質是:同一種形式的能量(內能)發生了轉移.其轉移的規則是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轉移到低溫部分.
(3)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 即△U=Q吸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即Q放=﹣△U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
下列現象中,利用熱傳遞的方式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
A.用鋸鋸木頭,鋸條發熱
B.燒水時,水逐漸變熱
C.流星在大氣層中高速下落,發出光和熱
D.小孩從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熱感
分析:解決此題要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
解:因A、C、D選項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從而改變物體的內能;
B選項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選B.
點評:解決此類題目要結合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分析解答.
第二類常考題:質量相等的鐵塊和水,吸收相等的熱量後,把鐵塊投入水中,則( )
A.熱從鐵塊傳給水
B.熱從水傳給鐵塊
C.鐵塊與水間不發生熱傳遞
D.無法確定是否發生熱傳遞
分析:物體間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先結合熱量公式Q=cm△t分析鐵塊和水的溫度關係,判斷出鐵塊和水的末溫大小後,再判斷熱傳遞的方向.
解:水的比熱容最大,相同質量的鐵塊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後,水的溫度變化較小,但由於鐵塊和水的初溫沒有告知,無法判定兩者末溫的高低,因此它們之間的熱傳遞方向也無法確定;故選D.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發生熱傳遞的條件和比熱容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題方法點撥】(1)熱傳遞過程中吸熱物體內能增加,放熱物體內能減少,最終二者溫度相同.
(2)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考點10.分子間的作用力
【知識點的認識】
(1)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如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表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
如圖所示,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乾淨,然後緊緊地壓在一起,兩鉛塊就會結合起來,甚至下面吊一個鉤碼部不能把它們拉開,這個實驗現象說明了( )
A.一切物質的分子部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B.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C.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D.分子間存在間隙
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分子間存在引力的條件,即分子間的距離大於平衡距離.
解:兩塊表面平整的鉛放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下面能吊起重物,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熱點.
第二類常考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是因為固態的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是因為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粒子的作用力比固體的作用力要 小 (填「大」或「小」)
分析:根據分子間的作用力和固體、液體的特點來判斷.
解: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
故答案為:作用力,小.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排列、分子間距、分子間作用力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
【解題方法點撥】(1)通常情況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是同時存在的,它們大小相等,故不表現斥力,也不表現引力;
(2)當分子間的距離減小時,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但分子斥力增大得快,這時分子斥力大於分子引力,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時,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但分子斥力減小得快,這時分子引力大於分子斥力,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3)要正確理解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同時存在性和大小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規律.
考點11.擴散現象
【知識點的認識】(1)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物質的分子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就叫擴散現象.進入鮮花店時,香氣撲鼻而來,長時間堆放煤的牆角,牆皮內部會變黑,把冰糖放入水中,過段時間水會變甜等現象都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氣體、液體、固體之間均能發生擴散現象.
(2)擴散現象與溫度的關係: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
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半杯涼水和半杯熱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底注入一滴紅墨水,結果熱水中的紅墨水擴散得快,這是因為裝熱水的杯子中水溫高,分子運動快,所以水先變紅,這實際上說明了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命題方向】第一類常考題:理解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
下列現象中,屬於擴散的是( )
A.擦黑板時,粉筆灰在空中飛舞
B.粉筆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筆痕跡
C.玉蘭花開,聞到陣陣花香
D.秋天到來,樹葉飄落
分析:微小物體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不停地進行無規則運動,分子的運動眼睛是看不到的.
解:A、擦黑板時,粉筆灰在空中飛舞,粉筆灰是微小的物體顆粒,它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選項錯誤.
B、粉筆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筆痕跡,是粉筆的微小顆粒沾在衣服上.不是擴散現象.選項錯誤.
C、玉蘭花開,玉蘭花的香氣分子擴散到空氣中,人們聞到陣陣花香.選項正確.
D、秋天到來,樹葉飄落,是樹葉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選項錯誤.故選C.
點評:擴散現象表明分子是運動的,分子的運動眼睛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人們直接觀察到的微小物體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
第二類常考題:用擴散知識解釋常見現象的成因
把蘿蔔醃成鹹菜通常需要幾天,而把蘿蔔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鹹味,僅需幾分鐘.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
A.蘿蔔分子間存在空隙,易擴散
B.鹽分子與蘿蔔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時蘿蔔是運動的,鹽分子更容易進入蘿蔔中
D.炒菜時溫度高,分子熱運動更激烈
分析:需要根據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進行解答.
解:A、蘿蔔分子間存在空隙,與分子的運動速度無關,不影響擴散的快慢,不符合題意;
B、鹽分子與蘿蔔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與分子的運動速度無關,不影響擴散的快慢,不符合題意;
C、蘿蔔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與分子的運動速度無關,不影響擴散的快慢,不符合題意;
D、分子熱運動加快,炒菜時,溫度升高,鹽分子的動能增大,分子熱運動就加快了,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考查了擴散現象以及分子熱運動與溫度的關係的知識點.
【解題方法點撥】(1)對擴散現象要這樣理解,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是不能發生擴散現象的,不同物質只有相互接觸時,才能發生擴散現象,沒有相互接觸的物質,是不會發生擴散現象的,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而不是單一的一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而且不同狀態的物質之間也可以發生擴散.
(2)易錯點:擴散現象是指分子的運動,但注意將擴散現象與物體顆粒的運動相區分,如在陽光下看到的灰塵飛揚,是固態顆粒運動,而不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故這個現象不是擴散現象.
購買本專欄,記得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索要電子版資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