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處於何種目的,發表論文已經成為醫學界的常態。相信不少發表過論文的醫學工作者都體會過,論文發表了,可是級別不過關的煩惱。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如何提高醫學論文級別?
在談論這個話題前,我們先理清楚論文的六個級別。
第一級-T類
特種刊物論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第二級-A類
權威核心刊物論文,指被國際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檢索系統所收錄的論文(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檢索為準),或同一學科在國內具有權威影響的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論文不含報導性綜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級-B類
重要核心刊物論文,指在國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論文(見《國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冊》)或在國內同一學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四級-C類
一般核心刊物論文,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圖書館2004版》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五級-D類
一般公開刊物論文,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有期刊號「CN」「ISSN」 ,有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第六級-E類
受限公開刊物論文,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但受發行限制的刊物上(僅有期刊號、無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在了解了論文的六個級別後,相信醫學工作者已經有自己心儀的論文級別。我們如何提高論文的級別呢?毫無疑問,我們要從論文的質量出發,讓論文質量可以對應發表級別。論文內容具備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讀性是最基本的要求,這裡就不加贅述。今天要說的,是三個很重要但是經常會被忽略的要素。
1、精煉簡潔的摘要
論文只是載體,你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別人你在研究什麼,所以一定要用最簡單的話表達最明白的意思,不要追求詞語的華麗。而論文的摘要是整篇論文的精簡版,所以一定要字斟句酌,簡明扼要。
撰寫摘要一般遵循四個原則:
1)介紹課題研究背景;
2)指明存在問題,引出本文研究內容;
3)描述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
4)提煉實驗結論和意義。
摘要是論文的敲門磚。很多論文之所以被拒,多半是死在了摘要上。所以,對於年輕的論文寫作者來說,一定要下大功夫把摘要寫好,反覆修改。請教你的老師或前輩,讓他們給你提出修改建議。
2、圖和表的應用
圖和表就像是衣服上的圖案裝飾,繡的好不好直接影響整件衣服審美感。在論文寫作中,圖和表是最好的結果呈現方式,它可以避免冗長的文字表達。
製作圖表首先要了解目標期刊的圖表限制,以確定你的圖表可以充分表達結果。其次,圖表中的數據要容易解讀。每個圖表要顯示多少數據,圖的坐標、表的行列、以及示意圖的各部分都要標記清楚。對於大樣本,給出絕對數和變化/差異的百分比。第三,圖表的標註也應該獨立成文,並且無需閱讀全文就能完全理解。最後,與「結果「部分的注意事項一樣,圖表和正文之間不應有重複敘述。
先製作清楚、高質量的圖表,隨後就可以輕易地撰寫「結果」部分。所以,為了你的論文呈現更簡潔美觀,一定要熟練掌握幾個圖表製作的工具。這樣會讓你事半功倍。
3、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你的語言不需要太過華麗,但一定要表達清楚,邏輯嚴謹。學術期刊一般不會因為具體的語法錯誤拒絕一篇論文,但一定會因為邏輯混亂而拒絕一篇論文。審稿人不希望看到一篇滿是錯誤拼寫和漏洞的論文,這會讓人不得不懷疑作者的專業素養。所以,為了更好的語言表達一定要多加訓練。你可以給自己訂個目標,每天閱讀英文新聞或論文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不斷培養對語言表達的敏感性。另外,如果有充足的時間也可以做寫作訓練,好的論文都是在平時的練習中積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