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篇醫學論文被指涉假 涉事醫院稱正核實調查

2021-01-20 騰訊網

  編號「GMR7730」的論文與多篇論文的表格相似。美國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PlagiarismWatch

  編號「GMR7730」的論文與多篇論文的表格相似。美國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PlagiarismWatch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SCI(科學引文索引)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國內一家涉事醫院回應稱,已獲知此事,正在核實調查。

  被舉報論文文本相似度高達31%

  近日,美國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PlagiarismWatch發布的一篇報告,引發網絡關注。報告指出,發表在某外文SCI期刊上的一篇中國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且多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與前述論文存在文本及圖表上的相似性。該抄襲監察網站據此推斷,有英文論文代寫公司和SCI雜誌合作,收錢發表論文。

  報告稱,有讀者向該網站匿名舉報,發表於巴西SCI期刊「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遺傳學和分子研究》)的一篇來自中國研究組的編號為「GMR7730」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接到舉報後,該網站工作人員通過英文查重軟體系統iPlagiarism(艾普蕾)對該論文進行查詢,發現被舉報論文的文本相似度高達31%。

  多篇論文的文本圖表高度相似

  相似性高的不僅僅是文本。網站工作人員又將這篇論文與查重軟體中檢索出的與其相似度較高的幾篇論文進行了一一對比,發現這幾篇論文的部分圖表也十分相似。據此,該抄襲監察網站認為GMR7730涉嫌抄襲。

  隨後,網站工作人員順藤摸瓜,將這幾篇相似論文利用前述查重軟體一一對比檢測,發現這些論文均存在文本與圖表上的相似性,且研究主題多與生物基因(microrNA)相關、作者均來自中國、有的甚至發表在同一本雜誌的同一期。該網站由此推測,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雜誌社勾結,為部分中國醫生發表造假論文以從中牟利。

  ■ 追問

  1 醫學論文造假為何屢見不鮮?

  記者查詢發現,醫學論文被曝涉嫌抄襲並不鮮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表示,醫生論文造假屬於學術不端行為,但除了醫生個人原因,其中還存在醫生職稱評定標準問題。在國內,醫生的升職普遍與論文發表掛鈎,這間接導致部分對科研不感興趣、或者其業務與科研關係不大的醫生,寧願造假也要發表論文。

  多位北京市三甲醫院醫生向記者表示,雖然每個醫院對醫生職稱評定的具體標準存在不同,但是在論文發表上普遍都有硬性要求。安貞醫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從中級職稱到副高級、再到高級職稱,醫院均要求醫生發表2篇論文,而據他所知,北京市很多醫院對醫生論文的要求更高,譬如要求必須有1篇為SCI等等。

  首兒所一位醫生則告訴記者,首兒所規定從主治醫師晉升為副主任醫師需要發表3篇核心期刊論文,從副主任醫師晉升到主任醫師,要求就會更高。

  既然發表論文是醫生晉升職稱所必須,那麼是否會像高校中代寫論文一樣,醫學論文也存在「黑市」?一位醫生告訴記者,醫學論文代寫黑市的確存在,有時候甚至不需要醫生自己去找,「槍手」自然會上門詢問。他自己就曾收到槍手發來的郵件,裡面對各等級論文「明碼標價」,一篇論文有的要價上萬元。

  除此之外,醫生自己寫的論文有時想要刊發也並不容易。他說,自己曾經向某醫學刊物投稿,後來刊物聯繫他,表示論文要登刊,需要另交2000到3000塊的「版面費」,讓人匪夷所思。

  2 職稱與論文掛鈎「一刀切」是否合理?

  將論文作為醫生職稱評審的硬性標準是否合理,曾屢次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醫生的臨床能力與科研能力並不一定相匹配,不應該在職稱評審中對論文要求過高,還有人認為,很多醫生每天工作量已經很大,並沒有時間去做科研。

  對此,安貞醫院一位醫生說,工作繁忙不是寫不出論文的理由。他說,尤其對於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而言,只要經過正常的科研培訓,具備一定的專業學術素養,臨床中很容易找到科研題目,寫出一篇論文也是相對簡單的事情。

  不過,首兒所一位醫生告訴記者,以醫療資源較為緊張的兒科而言,醫生每天工作量極大,的確沒有太多時間去寫論文,她建議醫院為有科研需求的醫生提供一定的時間,讓醫生能安心在家寫論文。

  同時她還表示,醫生也分很多種,有臨床型醫生,還有研究型的醫生,大醫院醫生與社區醫生也存在區別。「對於大醫院尤其是研究型醫生來說,要求做科研寫論文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一些臨床醫生、社區醫生,有時候要求他們去做科研沒有必要,也是強人所難。」她告訴記者,有些醫生覺得科研對提高業務能力作用不大,救治患者比寫論文更加重要,因此乾脆放棄了升職。

  這位醫生說:「撰寫論文對於大醫院研究型醫生,研究總結疑難雜症的治療路徑等方面很重要,但不能因此一刀切,對所有醫生都用一套要求。在醫生職稱評定上,應該根據不同級別醫院、不同類型醫生,採用更加多元化的標準。」

  3 醫生「學術不端」如何處置?

  除醫生論文抄襲造假多次被媒體曝光外,高校教職工論文造假一事也「屢見不鮮」。今年,教育部專門出臺《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明確高等學校及其教學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學生,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或者買賣論文、由他人代寫或者為他人代寫論文等行為均屬於學術不端行為,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撤銷學術獎勵或者榮譽稱號,甚至辭退或解聘的處罰。

  那麼,醫生論文抄襲作假又將怎樣處理?業內人士表示,醫生發表論文一般和職稱評定有關,如果發現有抄襲作假的行為,一般由醫院內部人事組織對其進行取消職稱評定資格等處罰。醫院管理專家王健康說,根據情節輕重,醫院會給予通報批評、降級、停職等不同的處罰,但是因此被停職或開除的醫生較為少見。

  類似事件如果發生在國外會怎樣?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告訴記者,國外醫生沒有複雜的職稱評定體系,不被強制要求必須發表論文,科研一般是出於個人愛好,若出現類似情況,則屬於學術不端行為,當事人在業界的名譽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因此請辭。

  ■ 回應

  涉事醫院:在核實調查

  該抄襲監察網站提供的涉嫌抄襲的論文截圖顯示,編號「GMR7730」的論文作者來自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消化外科(文中表述為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作者為T.Tang,G.C.Zhang,C.F.Li,Y.F.Liu及W.Y.Wang,其中通訊作者為W.Y.Wang。

  記者查詢中日友好醫院官網發現,該院並未單獨設立消化外科,不過其普外科有一名醫師的名稱英文縮寫與論文所署作者名稱吻合,且該醫師主治方向為消化道腫瘤疾病,也與文中所署「消化外科」基本一致。

  昨天,記者聯繫中日友好醫院詢問此事。該院黨辦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醫院已經獲知此事,並已開始核實此消息真實度、進行調查。

  此外,據「新華國際」報導,負責運營SCI資料庫的湯森路透集團表示,將對有關雜誌進行調查,可能會把它們從SCI資料庫中刪除。

相關焦點

  • 國內多篇醫學論文被指涉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美國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PlagiarismWatch  論文抄襲監察網站報告稱,有論文代寫公司與SCI期刊合作,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回應稱正在核實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SCI(科學引文索引)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事情發生後,很多人表示不解:為何這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知名醫療專業人士網際網路交流平臺丁香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涉事論文全部刊載於美國的《腫瘤生物學》,該刊屬於醫學領域專刊,只登載醫學論文。中科協表示,在我國每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當中,醫學論文佔比超過一半,體量巨大,出現不規範的概率相比其他領域更大。
  • 400多篇論文被曝造假,集中在中國山東,數十家醫院涉事,「論文作坊」真面初現?
    ,根據Bik的統計,這些論文集中在山東地區,尤其是濟寧,並且都是附屬醫院,Bik表示,「這並不奇怪,因為至少有一篇論文是中國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要求之一。」涉及醫院具體名單如下:對於這次發現,Elisabeth Bik表示出了極大地憂慮。首先,從被直接發現的400多篇論文來看,Bik認為這個「論文作坊」生產出的論文可能有上千篇;其次,這些論文都是經過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那麼顯然編輯對它們沒有進行嚴格質量控制,甚至一些出版社本身與這個「論文作坊」就有聯繫;最重要的是,這些論文可能已經「汙染」了學術領域。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經過臺「科技部」、臺大及臺大醫院調查,認定以陳昆鋒為主的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造假,這10篇論文都有申請或取得臺「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 多個名校高中生被指論文抄襲 網友:為獲高校自招資格
    昨天,有網友發文稱,其查閱了自主招生錄取名額較多的九省市高中名校學生發表的論文後,發現了多篇涉嫌抄襲的論文,有學生藉助論文進入了高校大門。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查詢看到,被指抄襲的論文有多處和此前發表過的論文相似,而論文作者也涉及多所國內知名高中。發表過涉事論文的相關期刊則表示,論文發表前工作人員會進行查重,對此次涉嫌抄襲的論文會進行調查核實。
  • 多篇「轉基因飼料有害」論文涉嫌造假,正接受調查
    (芒果妖怪/譯)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數篇描述轉基因作物飼料餵養動物產生有害影響的論文,目前正因為涉嫌篡改數據而接受審查。被洩露的調查結果顯示,論文中的圖片可能被故意改動過。負責該研究的實驗室主管則表示這項指控沒有任何依據。受調查的論文出自同一實驗室多項世界各地食物及藥品監察機構的安全測試結果都顯示食用轉基因食品沒有危害,這幾篇論文的結果卻截然相反。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這本國際醫學期刊,一次性被曝36篇論文造假,全部來自國內醫院
    被質疑的這36篇論文的作者單位均為國內醫院,即包括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齊魯醫院等國內頂尖醫院,也包括勝利油田中心醫院、駐馬店中心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等地方醫院。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作者 | Alice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4月20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發布消息稱:經調查掌握確鑿證據,Springer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旗下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影響因子2.9)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造假論文撤稿。
  • 兩年前涉抄襲論文調查結果如何?吉林大學:已撤學位但未公開
    對於一篇兩年前就被曝涉嫌抄襲的論文,吉林大學尚未公開處理情況。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此致電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答覆稱,外界看不到處理結果並不代表未處理,涉事碩士畢業生已被撤銷學位,其導師停招一年,並且扣除了導師一年的研究生津貼,「這屬於比較嚴厲的處理」。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撤 涉事524名醫生名單公布
    ­  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一口氣撤掉《腫瘤生物學》雜誌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全都來自中國,包括復旦、浙大、中南、上海交大等等。隨即,涉事人員名單與機構、科室也被相繼曝光。­  據澎湃新聞23日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
  • 聚焦 | 中國學術界出醜聞,107篇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集中撤稿!
    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評審人做假,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撤稿評審人評審,是國際論文錄用的重要環節。
  • 院士「涉假」的恩怨是非--紀王正敏涉嫌「造假」
    原標題:院士「涉假」的恩怨是非近日有媒體曝出,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與其學生王宇澄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師徒二人水火不容。學術造假、院士除名、師生恩怨……在這場事件中,各方關係盤根錯節,攪渾了一潭池水。對此事件,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調查採訪。
  • 所涉期刊回應
    、指導舉報人造假、發表的學術論文造假現象、一稿多投和相互抄襲等。 文章的後半部分主要舉證了「張裕卿是如何一稿多投」的問題,在逼迫學生學術造假、並發表了碩士畢業論文之後,張裕卿會再想辦法將這些假數據最大化地利用,等到新生進入課題組,他就指定學生把之前的中文碩士論文寫成英文的期刊小論文.......等情況。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
  • 中國又有121篇醫學論文被曝學術造假!實驗圖像高度相似,被疑出自「論文作坊」
    繼今年2月,中國400多篇醫學論文被曝造假後,近日《華爾街日報》又報導,中國至少有121篇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上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據悉,這些有問題的論文發表時間超過四年,涉及不同的主題,作者來自中國多所大學。而且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實驗圖像均與其他至少一篇論文中的雷同。
  • 醫學SCI論文亂象:第三方代發、槍手橫行
    今年3月中旬開始,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回了43篇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醫學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該事件使眾多醫療機構的醫生陷入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的風波中,這些論文被撤回的理由是「相關文章的學術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這批被撤回的41篇SCI論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部由第三方機構為文章聯繫同行評審,並代為投稿。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指剽竊碩士論文,當事人:斷章取義
    全文1229字,閱讀約需要2.5分鐘7月1日,有網帖舉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剽竊他人碩士論文。新京報記者7月1日下午聯繫到李兆申,對方否認其論文存在抄襲。中國工程院方面稱,正在核實處理此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被舉報學術不端7月1日,網上有帖子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兩篇論文,分別涉嫌剽竊浙江大學醫學院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