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常理的量子疊加態:不同時間「同時」存在的振動態

2020-12-23 科學大觀園雜誌

圖片來自pixabay.com。

量子力學違反直覺的一點在於,單一事件能夠以疊加狀態存在。這種疊加態非常脆弱,如果有關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等任何信息洩漏到環境中,即便沒有人會真正去記錄這些信息,疊加態也會遭到破壞。然而,當疊加態真實產生時,它們會導致與經典物理學觀測不一致的觀測結果,讓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產生質疑。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2月21日報導,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薩克萊核研究中心(CEAS)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一種在兩個不同時間點同時存在的振動狀態,並通過測定與振動相互作用的光束之間最強的量子相關性,驗證了這種量子疊加態。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進展》雜誌中。

研究人員使用短雷射脈衝觸發了鑽石晶體內部特定的振動模式。每一對相鄰的原子像彈簧連接的質點一樣振動,這種振動在整個點亮區域是同步的。為了在此過程中節省能量,一種新色光發射並產生了光譜紅移。然而,實驗結果與經典場景產生了衝突。相反,光和振動都應該被描述為粒子或量子:光能被量子化為離散的光子,而振動能被量子化為離散的聲子。

因此,上述過程應該視作源自雷射的一個入射光子裂變成了光子-聲子對。這並非經典物理學的唯一缺陷。在量子力學中,粒子能夠以疊加態存在——正如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可能「同時存活和死亡」。

更有悖常理的是,兩種粒子會產生糾纏,失去獨立性。由於兩種粒子都可以用共同的狀態(波函數)加以描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比經典物理中可能存在的關聯性更強。這可以通過恰當的測量方法來證明。如果結果違背了經典極限,就能肯定它們產生了糾纏。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設法使進入晶體的雷射光子裂分時產生的光子和聲子(即光和振動)糾纏在一起。為了完成這個「魔術」,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組實驗,讓光子-聲子對能夠在兩個不同瞬間產生。經典情況下,粒子對在t1時間產生的概率為50%,或者在t2時間產生的概率也是50%。通過精心設計實驗,科學家們抹去了t1和t2的信息。量子力學預測聲子-光子對會糾纏在一起,並以t1和t2的疊加形式存在。

最終,測量結果完美證實了這一預測,實驗結果與經典概率理論不相容。通過建立光與振動的糾纏關係,研究人員在日常經驗與量子力學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

科學家們預言,量子技術將掀起計算、通信和傳感等領域的技術革命。論文作者、EPFL量子與納米光學實驗室負責人Christophe Galland說:「量子技術依賴的量子效應非常脆弱,只能存在於高真空條件或極端低溫中。我們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普通材料,也能在環境條件下維持微妙的量子特性。當然,產生的量子關聯在僅僅4皮秒之後就消失了。這種超短時間尺度為超快量子技術的開發提供了啟示。在量子科學領域,科學家們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

原創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21160511.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在不同時間「同時」存在的振動態
    違反直覺的一點在於,單一事件能夠以疊加狀態存在。這種疊加態非常脆弱,如果有關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等任何信息洩漏到環境中,即便沒有人會真正去記錄這些信息,疊加態也會遭到破壞。然而,當疊加態真實產生時,它們會導致與經典物理學觀測不一致的觀測結果,讓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產生質疑。
  • 量子疊加真實存在,科學家「拍攝」到了量子疊加態消失的過程
    通過三維坐標顯示量子狀態。條的高度指示可能的量子態的疊加程度。影片展示了在測量過程中某些重疊是如何丟失的,以及這種丟失是如何逐漸消失的,而其他的重疊則保留在理想的量子測量中。圖片:F.量子物理學描述了單個原子的內部世界,這個世界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大不相同。量子力學的許多奇怪但基本的方面之一是觀察者的角色-測量量子系統的狀態會導致其發生變化。儘管理論中測量過程非常重要,但仍然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在測量過程中,量子態會立即崩潰嗎?如果沒有,那麼測量過程將花費多少時間,並且在任何中間步驟中系統的量子狀態是什麼?
  •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量子疊加態的局限 天雲 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現象叫做疊加態現象。認為你不觀察它的時候,它可以同時處於各個不同地點,又可能既在那點又不在那點,只是各點出現的概率不同,所以,處於一種疊加狀態。而且還認為那樣的疊加狀態還處於彌散的狀態,認為它可以在全宇宙、全時空處於疊加狀態。這時你想去觀察一下它到底在哪裡?
  • 論命運的量子疊加態
    為什麼會有你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為什麼會有你去恨一個人你自己也會痛苦?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什麼會有那句話「我愛一個人並不是非要在一起,看到你幸福即是我幸福」?以上不是哲學問題,不是情感問題,更不是價值觀問題,這是什麼?
  • 在疊加態或者平行態的疊加態出現,同時形成一個統一的波函數
    是一片無望的荒原,就是因為不理解量子力學,所以才從一開始對它望而卻步,經過層層過濾,逐漸對量子力學產生了新的認識。量子力學是人類新認識量子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對人類認識這個浩瀚無邊的宇宙大有裨益。實驗是認識真理的極其有效的手段,也是實驗唯一的意義。
  • 量子態疊加效應尺度刷新紀錄
    量子態疊加效應尺度刷新紀錄 原子云能在距半米的兩個狀態疊加 2015-12-31 科技日報 華凌 疊加狀態會引起量子糾纏,這也成了量子隨機事件的依據之一。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9日報導,研究人員通過創建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雲(BEC),由所有最初在相同狀態的1萬個銣原子(在一個超級冷凍室)組成。BEC是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80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然後,用雷射把雲推到10米高的腔室,使原子進入一個給定狀態。
  • 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而近期,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對這兩種互補狀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證明實驗中的光處於一種」波-粒疊加狀態「。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因果律的夢魘:延遲選擇實驗光的本質究竟是波還是粒子,這一點在科學史上有過長時間的爭論。
  • 宏觀尺度量子疊加態新紀錄
    科學家成功地讓原子云處在了相距半米的兩個狀態的疊加中。
  • 女人是這麼複雜的量子疊加態
    疊加態就是兩種相反的狀態疊加在一起在物理世界中量子經常處於這種狀態
  • 量子力學態疊加原理的先驗理由
    作者:李春作者從微觀世界量子理論的應用實踐看,人們早就認識到了,量子力學的理論非常有效,沒有一項理論預言被證明是錯的。而在整個量子力學理論中,態疊加原理起著統攝全局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我提供一個理由。按(辯證)科學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要求,對宏觀和微觀兩種世界的認識,其實都從感性認識(以符號唯物化)開始,是「所見即所識」,對宏觀物體的認識也是態疊加的。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之間的感應速度比光速快,但這並沒有違反相對論。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發生在光子、電子這一類構成物質的基礎粒子上的一種量子效應。按尺度劃分,世界有宏觀和微觀之分,量子效應就主要發生於原子及亞原子尺度下的微觀世界。
  • 量子糾纏超光速,為什麼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在潘建偉等科學家的領導下,我國已經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量子糾纏的概念也隨之火熱了起來。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可超越,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截止目前,沒有發現任何違反相對論的物理現象。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之間的感應速度比光速快,但這並沒有違反相對論。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今日Nature: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而近期,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對這兩種互補狀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證明實驗中的光處於一種」波-粒疊加狀態「。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量子計算機革命性突破!量子門疊加態首次實現
    奧地利物理學家成功在實驗室將兩個邏輯門疊加構建出全新量子計算機模型,能比標準量子計算機更高效地完成量子計算任務。新研究有望為全新量子計算建立理論基礎,並設計出計算速度更快的量子計算機。
  • 這個實驗將告訴我們:人類能不能處於量子疊加態
    我們都知道,電子可以以概率波的形式,同時存在於不同的地方,直到我們嘗試去觀測它——電子的位置才會坍縮成確定的結果。雖然理論上,宏觀物體也有波函數,但是,似乎宏觀物體的波函數總是處於「凝結」的狀態,亦即它們是確定的、「結實的」實體。因為我們從未觀察到宏觀物體展現出的量子特性,所以量子力學的某幾位開創者懷疑,在宏觀和微觀世界之間,存在一條界限:兩邊的世界遵循不同的規則。
  • 科學家將觀察到量子力學下的疊加態!
    疊加態是量子物理中最令人費解之處,違背我們的物理常識。從雙縫實驗到薛丁格的貓,均是如此。然而,在疊加態中物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一旦被觀察,疊加態就會塌陷,從而無人知曉疊加態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實際上結果表明該粒光子似乎同時通過了2條縫,互相干擾後形成了光波打到了接收板上。更加詭異的是,當你通過儀器去觀察這個光子究竟通過了哪個縫時,它又乖乖地只通過了一道縫,直接打到接收板上!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在一個明顯的僵局中停滯不前:如果不觀察疊加態,他們就不能準確地說它是什麼;但一旦他們觀察疊加態,它就消失了。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然而量子力學卻告訴他:量子你不看它時,它可能在這裡,也可能在那裡,還有可能既在這裡又在那裡。相信很多人都像愛因斯坦一樣無法接受這個觀點,所以愛因斯坦才對波爾說:上帝不會擲色子。科學家在觀測量子時發現量子狀態無法確定,量子在同一時間可能出現在A地,也可能出現在B地,或可能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量子在某個位置出現是概率性的,並沒有確定性,這就叫量子疊加態。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讓人更加迷茫?
    量子態疊加原理的含義是:量子力學中描寫一個體系的態函數的總體,張開一個線性空間,量子力學就是在這個空間裡展開的。態疊加原理又可表述為:物理體系的狀態由希爾伯特空間中的矢量描寫。有人認為「量子測不準與不確定原理決定了人類永遠搞不清微粒子之間是否存在糾纏關係,更談不上利用糾纏原理進行通信或通信的密匙分發,也不可能用之進行計算與探測!」
  • 量子計算機之危:對噪聲非常敏感,噪聲可以迅速摧毀量子疊加態!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一個比特的概念可以概括為一個「量子比特」,量子比特它的狀態可以同時是0和1,也可以是許多不同的方式(疊加可以使用大量這樣的量子比特來建造量子計算機,這些量子比特必須使用全新的算法和語言進行編程。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可能能夠解決在經典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例如,通過原子和電子水平的計算(這本身就需要使用量子力學)設計具有所需性質的新分子或材料。
  • 量子計算機之危:對噪聲非常敏感,噪聲可以迅速摧毀量子疊加態!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一個比特的概念可以概括為一個「量子比特」,量子比特它的狀態可以同時是0和1,也可以是許多不同的方式(疊加)。可以使用大量這樣的量子比特來建造量子計算機,這些量子比特必須使用全新的算法和語言進行編程。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可能能夠解決在經典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例如,通過原子和電子水平的計算(這本身就需要使用量子力學)設計具有所需性質的新分子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