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終於熬過了炎熱的夏季,今年的「秋傻子」也是「虎」得很,但是今天開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明顯感覺到秋高氣爽,天高氣清。這對於春秋兩季極其模糊的北方地區這個時間段可是個出門旅行的好時候。
踏青,避暑,秋遊,冬藏,這樣依照時令出遊可能對於現今大多數人來說是件奢侈的事情,但是這也是大自然給與人們最本真的饋贈,如果您不能做到四季皆可自由,何不抓住這秋遊的好時機,給自己放個小假。
北京是我國的中心城市,這裡不同於南方四季如春,但是可以讓您領略到四時不同的美。說,北方城市春秋兩季模糊也是因為現在季節,天氣變化而言,說給自己預備件風衣秋天穿,一個冷空氣過來,興許您就把輕薄羽絨套上了,咱不能跟自個兒過不去,您說是不是?但這秋風徐徐的季節不管是在城市遊蕩還是行走山間可都是不錯的時候,畢竟誰也不願意頂著個大太陽到處亂跑不是嗎!今兒個咱先聊聊這北京城裡可以閒逛的好去處,趕明兒在帶您去周邊山裡轉轉,您看成嗎?
要是您讓我帶您逛北京,那我一準兒先帶您去故宮,然後再去吃個四季民福,接茬晚上再找地兒聽個相聲;轉天咱去逛逛胡同兒,這名人故居,經典小吃好多可都藏裡邊了;要是還有時間咱就去看看新北京,什麼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國家大劇院,如果您是學院風,那校園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說聽上去有些不走心,但是請您相信,我是想把最好的先給您,因為離開這北京城,您就品不到這濃濃的京味兒文化了。
這逛北京也要看您對哪方面感興趣,您信不信?這常年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也不一定一年能去得了一次故宮,一是可能太忙沒時間,二是壓根兒就不感興趣。所以這「逛北京」的路線也分很多種,您可以看看自己更喜好哪一條!
1.宮廷遊您就不好奇皇帝家長什麼樣兒嗎?這,就是我第一次去故宮的原因,有些好笑吧?故宮除每周一閉館,其餘時間幾乎都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特別是冬季下雪的時候,因為一下雪故宮博物院就會「穿越」變回紫禁城,這紅牆綠瓦白雪的景色是很難捕捉的;當然還有下暴雨時的「千龍吐水」,所以故宮是一處不以天氣論客流的地方。如果您不想人擠人又想品味這宮廷閒趣,那不妨選擇頤和園,北海,圓明園,恭王府,十剎海。
這宮廷遊並不只局限在故宮,皇家園林和官員府邸都包括其中,而且同樣規模浩大,氣勢恢宏。從金代開始,引蓮花池水修建了西苑,南苑,北苑等皇家園林,其中最大的是萬寧宮,也就是現今北海公園的前身。元代,基本確立了現在北京城內皇家園林的格局,以景山,北海為中心,同時擴建出中海,南海水域,並修建了鐘鼓樓,以「晨鐘暮鼓」的形式報時。
明初的北京城,一條南北中軸線貫穿全城,紫禁城居中,並在城外周邊興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社稷壇等祭祀之所。明代至此,形成了紫禁城為皇宮,北海,景山為行宮,祭壇分布在城周的皇家園林格局。
除了皇家園林,宮廷建築僅次於皇宮的那自然是遍布京城的王府。王府是一種具有特殊政治級別的官邸,按照清朝規列,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的住所,均稱為「府」,其中親王,郡王的住所稱為「王府」。其建制與規格區別於一般的宅邸。普通的宅邸可能建築面積大,也可能房間多,但絕不可能像王府一樣設有銀安殿,這樣的王府專有建築,其屋頂也不能覆蓋琉璃瓦。
位於地安門西大街前海西街17號的恭王府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官員府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乾隆最小的兒子)的府邸。
推薦:頤和園,北海,圓明園,恭王府,十剎海
2.胡同遊胡同,是對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街巷的稱呼。在這裡胡同就像北京城的脈絡一樣,細小而又遍布老城區的各個角落,圍繞在紫禁城的周圍,在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基本成為了北京文化的標誌。
在北京講究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胡同多呈東西走向,為了便於溝通,較大的胡同中還有一些南北走向的小胡同。而四合院由四面房屋圍合起一個庭院,為一個四合院的基本單元,也稱一進四合院。一般由屋宇式大門,影壁,倒座,垂花門,內宅,遊廊,堂屋,後罩房組成。
胡同不僅是北京的城市脈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北京人對胡同和四合院的特殊感情,不僅是住所,更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博物館。
推薦:南鑼鼓巷,菸袋斜街,琉璃廠,東交民巷;如果圖清淨可以去北鑼鼓巷,國子監街,八大胡同。
3.博物館遊提道博物館,可能您最先想到的是故宮,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大型並且耳熟能詳的博物館。其實,北京還有很多博物館鮮為人知,如西瓜博物館,藥膳博物館,蜜蜂博物館。在北京100多家博物館中既有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展館;也不乏具有特色的小型及私立博物館。
名勝古蹟,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構成現今旅遊熱的重點,而博物館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學科的立體的教科書,也是人文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觀復博物館,中國美術館
4.學院遊北京的教育業具有有救的歷史,元明清三代在北京設立國子學和國子監,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學府。19世紀,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洋務派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央官辦大學--京師大學堂,就是現在北京大學的前身。隨後,又陸續建立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等突破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高等院校。
推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輔仁大學舊址
5.故居會館遊北京的名人故居多集中在東城區和西城區,這裡過去老北京的內城,也就是現在的二環以裡。在以長安街和中軸線劃分的四個區域裡,東西兩城,尤其是故宮附件的宅子較好,多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故居。因為清朝滿人當政,漢人是不能住在內城的,所以城南就成為進京趕考舉子和文人墨客以及商人們聚集的地方,所以大多會館集中於此。
現在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兩處,一是宋慶齡故居,二是郭沫若故居。被列入北京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魯迅故居,毛澤東故居,李大釗故居,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朱彝尊故居,康有為故居,梅蘭芳故居,程硯秋故居,齊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這些居所大多保存完好,除了有歷史背景外,其建築也多是規整的四合院落,充滿著濃濃的京味兒文化。
推薦: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魯迅故居,梅蘭芳故居,老舍故居
6.長城遊「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是主席詩詞《清平樂.六盤山》中的一句,但是對於來北京的遊客還有一句話更貼切「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雖然是一句玩笑,但確實對於到達北京旅行的極致總結。
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主要是名長城,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現在經過精心修整開發修復,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箭扣,金山嶺也成為了戶外愛好者徒步穿越的場所。
長城馬拉松是全世界以文化地標命名的國際馬拉松賽事,除了北京馬拉松之外,慕田峪長城馬拉松是北京地區另一個國際性全程馬拉松賽事。長城馬拉松比賽是經國際馬拉松和公路跑協會(AIMS)官方認證、中國田協註冊的專業級馬拉松賽事賽事之一。
推薦:八達嶺,慕田峪,居庸關,司馬臺,箭扣
7.新北京遊如今的北京已是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大都市,繁華街區,現代建築,時尚文化以及2008年奧運之後誕生的一系列奧運景點,都成為新北京的文化標籤。
三裡屯因酒吧而聞名,但現在它不再是酒吧街的代名詞,由19座充滿創意的時尚建築組成的三裡屯village,不僅是購物和美食的天堂,還融合了娛樂休閒,藝術創意等諸多元素,成為北京的潮流時尚聖地。
08年奧運之後,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鳥巢和水立方入選新北京十六景,充滿想像力的建築風格和特殊的歷史意義,使其成為北京城的新地標。
位於人民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在湖水的映襯下形似一顆水上明珠。
曾經是北京最大工業企業的首都鋼鐵公司舊址,現今已成為首鋼工業遺址公園,雖然很多首鋼人不舍他的離去,但是這是歷史的進程,並且它現在已然用另一種方式重新復活,並且成為2022年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鋼鐵園林裡的奧運新元素,完美的保留了歷史記憶的同時增加了現代氣息,走進園區有種天空之城的感覺,鏽跡斑斑的高爐和各種不知道怎麼稱呼的設備,仍然矗立在園區之內,一種過去和現代碰撞的錯覺,時空穿越!
推薦: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及其周邊,國家大劇院,央視大樓新址,首鋼園
8.美食遊北京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的四大風味,八大菜系之中並無北京菜,傳統意義的北京菜是由山東菜,清真菜和宮廷菜組合演變而來。現在的北京不只有名目繁多的傳統菜式,更匯集了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風味美食。
想要人多又熱鬧,前門大街和鮮魚口美食街是老字號餐廳的聚集地,全聚德烤鴨,獨一處燒麥,天興居炒肝兒,吃的就是老北京的味道。
想吃清真菜,那必然要去牛街了,月盛齋醬牛肉,東來順和聚寶源銅鍋涮肉,大順齋羊排,還有很多清真小吃也是相當地道的。
如果您想專門吃小吃又不想東奔西跑,以護國寺,隆福寺有名。西四,新街口一帶更是匯集了奶酪魏,爆肚滿等北京傳統小吃,豆汁兒,灌腸兒,芥末堆兒,豌豆黃,糖花卷,豆餡燒餅等美食不可不試。
私房菜,創意菜都在十剎海,鼓樓,南鑼鼓巷一帶。
北海仿膳,那家小館都是不錯的宮廷菜選擇。
宵夜哪能少了這紅紅火火的簋街,麻小,烤魚,燒烤,小海鮮應有盡有。
推薦的都在上面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初秋北京的天氣是個格外的舒適,少了炎夏的燥熱,多了冬日的溫暖,遊玩過後品一餐美食,擇一處消遣,不要太舒坦哦!好啦,嘮了這麼久也不知是不是您想知道的,如果您覺得我的嘮叨對您的北京之行有所幫助也可以轉發給更多的朋友看一下,或者您還想了解哪方面的北京不妨留言給我,後面咱們接著嘮!
文中圖片部分來源網絡,無法查明出處,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