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完工6個

2020-08-31 張家口新聞在線

其餘4個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自8月3日河北張家口寧遠機場新建的T2航站樓啟用後,在半個多月時間內,該機場不僅新開通了廣州-張家口-哈爾濱航線,還恢復了成都-石家莊-張家口航線,航線網絡愈加完善。

從有關部門獲悉,截至8月25日,河北省10個冬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完工6個,分別是張家口寧遠機場改擴建工程、崇禮鐵路、崇禮城區至萬龍公路、崇禮城區至長城嶺公路、萬龍至轉枝蓮公路、張家口南綜合客運樞紐(北廣場);其餘4個也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正在抓緊建設中。

張家口寧遠機場改擴建工程是河北省冬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唯一的機場項目,新建T2航站樓是該工程內容之一,除此之外,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還包括延長跑道和新建民航平行滑行道、垂直聯絡道,新增11個停機位及其他相關設施。該工程今年5月完工。新建的T2航站樓可滿足2025年發展規劃,旅客年吞吐量100萬人次,飛機年起降1.07萬架次。

作為京張高鐵的支線工程,全長52.4公裡的崇禮鐵路於去年12月30日開通運營,設計時速250公裡,填補了崇禮無高鐵的空白。

張家口南綜合客運樞紐、崇禮南客運樞紐、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是冬奧交通基礎設施中的三個重要交通客運樞紐。張家口南綜合客運樞紐(北廣場)工程已於今年7月底完工。崇禮綜合客運樞紐工程(包括崇禮南客運樞紐、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則正在緊張施工中,其中崇禮南客運樞紐已完成地下停車場主體工程建設,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

在公路項目中,崇禮太子城奧運核心區的重點交通保障項目萬龍至轉枝蓮公路已於今年5月底完工。太子城至古楊樹至棋盤梁公路7月30日達到通行條件,市政路及穿越古楊樹場館群路段正在施工中;太子城至雲頂道路改建工程路基建設已基本完工。

從崇禮城區通向萬龍滑雪場、長城嶺滑雪場和太子城的三條公路工程中,崇禮城區至萬龍公路、崇禮城區至長城嶺公路已於2019年12月工程完工,今年7月24日通過驗收正式通車;崇禮城區至太子城公路改建工程的路基、路面和橋涵工程已全部完成,輔助工程正在推進,預計很快全面完工。

相關焦點

  • 冬奧森林公園亮相 延慶賽區已呈現「最美冬奧城」
    四大場館完工,24項配套保障項目中23項完工,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94%以上,冬奧森林公園主體工程完工……目前,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基本建成,延慶區已做好服務保障冬奧會的準備,全力打造「最美冬奧城」。
  • 額濟納旗援建東風航天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竣工驗收
    11月10日,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援建東風航天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儀式在東風航天城隆重舉行。據悉,此次竣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涵蓋市政道路改擴建、垃圾汙水處理、供水供熱工程等新建、改擴建項目。在東風航天城「銀荷之光」地標前,新鋪設的馬路寬闊平整,路面交通標線描繪一新,車輛、行人自如通行。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當年12月,場館成功舉辦了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並完成了賽道認證,成為第一個開啟了高規格冰上賽事、並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的冬奧場館。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結構、防水、膜維修等工程領域,約70個獨立施工區,50000平方米的改造面積。「改造中最大的難點在於,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轉換。」
  • 【海西州】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進展及存在的問題
    今年以來,海西州各相關地區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突出項目資金監管,加大項目督促檢查力度,切實保障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項目進展。完成長江路、崑崙路、格爾木路等8條道路人行道改造工程;完成天峻路、環城西路、都蘭西路等10條道路亮化和都蘭橋、天峻橋2座橋梁路燈安裝工程,都蘭西路延伸段及八一路2條道路亮化工程正在抓緊施工;實施光明、怡景、逸東、城南4個小區亮化工程,其中逸東小區亮化已完工,光明、怡景、城南小區亮化工程正在抓緊施工。
  •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施工_2020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施工資料下載_築龍...
    近期基礎設施建設開工項目大匯總來啦~ 公路項目 01 蘭海高速G75複線桐梓段 開工時間丨3月9日  蘭海高速複線桐梓段設計時速100公裡,雙向六車道。項目在桐梓縣境內長度67公裡,投資160億,是國家「十三五」交通建設重點項目,設計雙項6車道,時速100公裡。在桐梓控制性工程有23個,其中有穿越涼風埡貴州第一隧——桐梓隧道,全長10.5公裡,境內有11個標段。
  • 來看2020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成績單→
    2020年12月31日,軌道交通房山線北延、16號線中段、有軌電車T1線開通試運營。至此,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總裡程達約727公裡。年終歲末的這個好消息,是2020年北京交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縮影,也為全年軌道交通建設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在京完工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張驍)記者3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已在京完工,該項目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宮智晨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北京順義區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內,由帕運冰球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以及綜合樓(運動員公寓、餐廳和醫療康復、科研及教育培訓用房)三部分組成。
  •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經濟流通神經末梢
    暢通無阻的交通,是近年來威寧蔬菜持續擴大規模,賣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先決條件。每天數十噸蔬菜發往粵港澳,鄉村公路與高速無縫銜接,在家門口就能完成交易,10小時能抵河口轉運東南亞,16個小時可運至南京,密織的交通網絡為威寧40萬畝蔬菜流通奠定基礎,「提籃小賣」搭上了現代商貿物流的快車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深圳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這得益於疫情之後經濟社會快速恢復發展,也離不開深圳持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深圳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民航、鐵路、道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運行體系初步形成,為我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了堅實保障。
  • 冰雪+ 水立方為冬奧變身 「水冰轉換」改造率先完工
    11月27日,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率先改造完工的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
  • 2020年廣州交通擁堵點治理項目全部完工
    12月4日,記者從廣州市交通局了解到,隨著近日德坭立交擁堵點治理項目的完成,廣州市2020年擁堵點治理項目全部完工。今年廣州市共完成81個交通擁堵點治理,其中市本級完成18個,各區完成63個。 據介紹,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是市民關注、關心的民生實事之一,廣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作為實施單位,緊抓擁堵點治理研究,對非結構性的擁堵節點精準發力,通過交通組織優化、交通設施完善、交通流動態管控等微改造措施,充分挖掘道路通行潛力,延緩擁堵從節點向路網蔓延的趨勢,為中長期的規劃用地調整、道路建設、政策引導等措施的落地爭取時間。接下來,市交通運輸部門將持續開展擁堵點治理工作。
  • 青島亮出「十三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績單:青島港位居世界...
    22日 ,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095億元,較「十二五」增長76%。其中,公路投資314億元,鐵路投資363億元,機場投資302億元,港口投資116億元。
  • 北海6+N項目建設進展如何?
    另有3個高星級酒店項目正在建設中,分別為碧園開元度假酒店,2019年7月開工建設,總投資約3.5億元,目前主體已封頂,預計2021年10月完工。    洲際華邑酒店,2019年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約6億元,目前主體已建至第8層,預計2021年10月完工。
  •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巡禮②】—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基礎配套PPP項目
    項目採用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合作期17年,總投資13.96億元,總佔地面積802畝,主要實施園區道路、橋梁、泵站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航空工業坊、航空科創中心、空港鄰悅、航空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等綜合服務配套項目,打造集項目建設、科技研發、商務服務於一體的現代產業承載平臺。2020年8月開工建設,建設期3年。
  • 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完成首航
    據北京冬奧組委介紹,「冬奧冰雪號」是北京冬奧組委攜手航空客運服務合作夥伴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設計噴塗的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的名字源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首字,既體現了冬奧會冰雪運動特點,又緊扣北京冬奧會「純潔的冰雪 激情的約會」的美好願景。
  • 百年基建的沉澱與創新——英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的探索發現
    英國的施工行業長期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低技術含量工人和高技術工程設計人員短缺,由於政治體制等多方面原因對工程的要求,大型基建項目延期和超支是很常見的事情。目前,英國所有公路、鐵路均處在養護維修階段,新建項目並不多,大多是舊的基礎設施更新輔以新建,來提供新的交通基建設施以滿足需要。
  •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築基「雙循環」發展格局
    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基礎,是塑造「雙循環」格局的重要先手,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十三五」以來,進出口銀行山東省分行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作用,不斷加大對「一帶一路」、省內交通運輸、重點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力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截止2020年末,分行基礎設施貸款餘額超過200億元,比「十三五」期初增長超過5倍。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新華社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夢雨、朱涵)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建設研討會與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2020年茂名重點建設項目發布,電白多個在內…
    》顯示,2020年廣東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230個,總投資5.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00億元,安排開展前期工作的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868個,估算總投資3.4萬億元。 涉及交通軌道、民生市政、產業建設、教育醫療等項目,其中基礎設施工程443項,公路工程95項,鐵路工程37項,機場工程9項,港航工程26項,能源工程呢個71項,水利工程24項等。
  • 40年40個瞬間| 基礎設施建設(1997年11月8日)
    說起近40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我們擷取1997年11月8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瞬間」時點。到2017年底,中國高鐵營業裡程已達2.5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量的66.3%,這是我國交通版圖日益完善、基建技術實力更加領先的縮影。說起近40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等一切為社會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質基礎,其發展和建設可謂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