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到滅絕只27年,這種海中巨獸經歷了什麼?

2020-12-08 騰訊網

這是潛水遊世界6914次分享

出處\SME科技故事

海牛,向來是一類存在感極低的動物。

在動物園裡,它們總是被活潑的海豹、海獅搶盡了風頭。

而皮糙肉厚、憨厚老實等特點,也註定讓海牛難以成為焦點。

不過,如果那種被稱為海中巨無霸的「大海牛「尚未滅絕,情況或許會逆轉。

斯特拉大海牛

人類對巨獸總有一種嚮往與敬仰。

1

與現存的四種海牛目動物相比,斯特拉大海牛(Steller s sea cow)尺寸是大得驚人。

根據目前的證據來看,它們成年後的平均體長達10米,體重達10噸。

這一重量,就已相當於20頭普通海牛,是僅次於鯨魚的第二大海洋哺乳動物。

只可惜,它們僅與人類相處了27年,就在人類手中滅絕了。

海牛目下的5種動物,分別為:亞馬遜海牛、西印度海牛、西非海牛、儒艮和已滅絕的斯特拉大海牛

從滅絕這個結局看來,大海牛的第一次與人類相遇就充滿了諷刺。

它們的出現使一行落難的人類獲救,但人類卻將它們整個種群帶進了死胡同。

1741年11月,斯特拉(Georg Wilhelm Steller)所在的海上探險隊,陷入了絕境。

食物與水源的短缺,再加上壞血病的肆虐,讓船員們一個接著一個的倒下了。

幾乎所有人的心情都跌落了谷底。

斯特拉(Georg Wilhelm Steller)肖像

斯特拉本是一位博物學家兼醫生。

但他中途卻被彼得大帝指派,加入了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的探險隊。

而斯特拉大海牛,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維圖斯·白令帶領的俄羅斯探險隊遇上海難

該探險隊一行的目的是為了尋找近道,以縮短歐洲到中國的貿易距離。

但不幸的是,在回程中他們經歷了海難。

鬼使神差地,它們便被困於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間的一座無人小島上。

這個小島已接近北極圈,又時值嚴冬,氣候極其惡劣。

後來這座無人小島也被命名為白令島(Bering Island)

更慘的是,船長維圖斯·白令也在那年的12月死於壞血病。

從那時起,斯特拉就擔負起了指揮官的責任。

他需要窮儘自己的學識與能力,帶領幾十號船員在船體的殘骸上修建新船。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早日離開這寒冷的鬼地方,回到大陸。

1992年的白令島

不過,相對於修船,尋找食物以熬過冬季才是最基礎的需求。

在這座小島上,探險隊確實發現了各種生物,如海獺、北海獅、海狗等。

但是,這些食物來源並不算穩定。

當時,俄羅斯市場對海獺皮毛的需求近乎瘋狂,這在18世紀也被稱為「Fur Rush」。

所以除了吃海獺肉以外,船員們更多的是在收集珍貴的海獺皮毛。

也就是說,他們殺海獺根本不是為了吃。

而在百無聊賴的探險隊日常,這些值錢的皮毛還淪為賭博裡的賭注。

隨著貪婪的探險隊員的大肆殺戮,營地附近的海獺很快就所剩無幾了。

北海獅

海獺少了,大家又盯上了北海獅。

然而,北海獅不但體型龐大,還很兇猛敏捷,很少有人類敢去招惹它們。

而海狗又生活在白令島的另一個海岸,需要大費周章、翻山越嶺才能將其射殺。

所以整個冬天,探險隊的食物來源都時好時壞——直到大海牛的出現。

斯特拉與船員一起測量了大海牛的尺寸

有一天,斯特拉沿著海邊拾柴火時注意到,一團巨大的黑色陰影正在淺灘上移動。

每隔幾分鐘,它就會將鼻子露出水面呼吸。

根據特徵,斯特拉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種海牛。

但讓他感到震驚的是,原來海牛的體型竟可以如此龐大。

大海牛與人類體型對比

這正是數千年來,人類與這種神秘生物的第一次會面。

儘管當時沒有參考書籍,斯特拉還是將大海牛的習性與特徵等詳盡地記錄了下來。

2

所以,大海牛也被稱為「斯特拉大海牛」。

而這些記錄,也是世界上僅此一份的。

畢竟還未來得及研究,大海牛的厄運就到來了。

東南亞的儒艮是斯特拉大海牛的近親,下圖左為現代儒艮頭骨,右為斯特拉大海牛頭骨

大海牛被分到海牛目下的儒艮科,性情和儒艮一樣溫和。

所以斯特拉,也將大海牛描述為」溫柔的巨人「。

它們體型巨大,脂肪層肥厚在7㎝-10㎝之間。

而這優越的表面積-體積比,也使大海牛成了海牛家族中唯一能適應寒帶氣候的物種。

海帶、海藻等海底植物,是它們唯一的食物來源。

因為沒有牙齒,它們只能用一對寬角質墊來咀嚼海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斯特拉將這情景形容為「有點就像牛在吃草。」

不過,將其形容為牛是不恰當的,因為大海牛比陸地上的牛還要溫順。

儘管它們能夠抵禦敵人攻擊的唯一手段只有那層厚厚的脂肪,但大海牛卻絲毫不畏懼人類。

就算是人類接近,它們也依然無動於衷,表現得異常淡定。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大海牛也成了一塊漂浮在海裡的肥肉,任人宰割。

在食物來源越來越少的時候,探險隊開始打起了大海牛的主意。

回想起格陵蘭人捕鯨的描述,斯特拉對大海牛也是如法炮製。

探險隊成員製造了一種工具,將魚叉綁在長繩,用來捕抓大海牛。

捕鯨隊

長繩的末端由岸邊的幾十個人抓緊,再派六人乘船悄悄接近大海牛,把魚叉往大海牛身上猛插。

而大海牛一被命中鉤緊,岸邊的人就會協力將大海牛往岸上拖。

與此同時,小船上的六人也會用武器不斷攻擊大海牛,使其不斷失血、逐漸虛脫。

只要大海牛離開了水的庇護,它的命運就註定消亡。

成年大海牛的重量,達10噸。

這樣算下來,獵殺一頭大海牛,便可以讓所有船員吃上一個多月了。

且大海牛不但肉多,其質量也很高,簡直是人間珍饈。

就連一向挑剔的斯特拉,都對大海牛的肉讚不絕口。

除此之外,海牛的脂肪還可以用作燈油,或製成黃油保存。

而巨大的海牛皮還會被製成各種日用品,甚至用作船隻的防護層。

就這樣,靠著囤積的大海牛,他們度過了寒冷的冬天。

說是大海牛救了他們的命都不為過。

1742年的8月,斯特拉與探險隊便造好了新船,與白令島告別。

但故事到這裡還沒完。

1884年-1886年,白令島上的獵人

臨走時,探險隊還帶走了大量的大海牛肉與皮。

而探險隊在白令島上的傳奇故事,也迅速流傳開。

無數貪婪的獵人和皮毛商人,湧入這片海域,動物們紛紛遭殃。

3

他們學著斯特拉提出的方法,協力捕殺著斯特拉發現的大海牛。

更可悲的是,大海牛之間仿佛還有著深厚的感情。

根據斯特拉的描述,大海牛是高度社會化的,並嚴格遵循著一夫一妻制。

當一隻大海牛被鋼叉擊中時,其他大海牛就會聚集成群,試圖救助被人類攻擊的同伴。

它們會試圖把小船弄翻、或壓著繩子想把魚叉拔出,就是不肯離開。

斯特拉還曾觀察到,一頭公大海牛連續兩天到岸上,凝望著已經死去的母大海牛。

然而,這種習性往往會遭到殘酷獵手的利用。

大海牛們常常被一鍋端,堪稱大屠殺。

又因為體型巨大,一些獵人嫌棄搬運不便,會直接把海牛屍體扔在海中,等待潮汐將其推上岸。

所以不少海牛屍體都白白地被浪費,成了海底的養分。

18世紀自然主義者的觀點認為,大自然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

滅絕什麼的是不可能的,不想盡辦法捕殺這些動物才是暴殄天物。

就連斯特拉本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當時他就設想著在島上開設一個皮毛貿易樞紐,靠大海牛的肉為食,買賣海獺皮毛。

但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

1768年,在毛皮獵人的鋼叉下,最後一頭大海牛死去。

短短27年的時間裡,這種生物就已宣告滅絕。

雖然此後也有人聲稱見過像是大海牛的生物,但也僅限於口述,再沒找到確切的證據。

大海牛化石

直到一個多世紀後,人們才恍然大悟,想去找大海牛滅絕的原因。

化石證據顯示,大海牛曾經活躍於環太平洋的許多海域裡,從日本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等。

然而,在斯特拉第一次見到它們時,粗略估計這一物種就僅剩下約2000頭了。

在這之前,大海牛的分布範圍和數量就出現了緊縮,原因尚無答案。

但它們至少在白令島海域找到了一方天地,休養生息。

不過,就最後2000頭大海牛來說,其滅絕原因就很明顯了。

大海牛數量下降的模型預測

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過度捕獵。

這短短三十年間,人類捕殺大海牛的速度,已遠遠超過了它們繁殖的速度。

而另一方面,則是與它們的生態位受到威脅有關。

海底巨藻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與大海牛的消失直接相關。

前面已經提到過,白令島一帶還生活著大量的海獺。

市場對海獺皮毛狂熱的需求是狂熱的,海獺被大量捕殺。

而海膽,又是海獺的重要食物來源。

所以當海獺數量大幅下降時,失去天敵的海膽就開始大量繁殖。

吃海膽的海獺

我們知道,海膽與大海牛一樣,都會以海藻為食。

海膽的數量越多,就會吃掉更多的海藻,這直接影響到大海牛的食物來源。

斯特拉曾經這樣描述大海牛:「因為太過貪吃,它們會把頭一直埋在水下,絲毫不顧及生命和安全」。

大海牛不是貪吃,是因為海藻的熱量實在是太低了。

它們需要不斷地進食,才能維繫得住如此龐大的身軀。

所以,對食性單一的大海牛來說,海底巨藻森林消亡的打擊毀滅性的。

而從巨藻森林生態系統遭破壞這一角度來看,也讓科學家有了這樣的推測。

在以前出現過大海牛的海域,當地的原住民很早就已經觸發過類似的連鎖反應了。

這或許可以解釋得通,為什麼最後的2000頭大海牛會棲身於荒無人煙的白令海域。

但無論是大海牛本身被過度捕獵,還是海獺被過度捕獵導致了海底巨藻系統崩潰,都與人類的貪婪脫不了關係。

兩面夾擊,大海牛在劫難逃。

參考資料

JACOB MIKANOWSKI.The Giant Sea Mammal That Went Extinct in Less Than Three Decades.2017.04.19

MATT SIMON.Absurd Creature of the Week: A Strange Saga of Bribery, Skinny-Dipping, and a 12-Ton Sea Cow.2014.07.17

James A. Estes, Alexander Burdin, and Daniel F. Doak.Sea otters, kelp forests, and the extinction of Steller’s sea co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5

相關焦點

  • 它把人類當好朋友,發現到滅絕僅27年,這種海中巨獸經歷了什麼?
    ,根據已有的資料顯示,這種海牛在成年以後可長到10米,體重可達10噸,個頭僅次於鯨魚。而鯨魚在古代就被人捕捉,捕鯨活動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當時北極區的人們利用石矛等工具來捕鯨,並且一直延續了下來;但是斯特拉大海牛被人類發現以後,僅僅只用了27年,就徹底的滅絕了。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海中巨獸海牛經歷了什麼?
    不過,如果那種被稱為海中巨無霸的「大海牛「尚未滅絕,情況或許會逆轉。 只可惜,它們僅與人類相處了27年,就滅絕在了人類的手裡。 但不幸的是,在回程中他們經歷了海難。 鬼使神差地,它們便被困於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間的一座無人小島上。 這個小島已接近北極圈,又時值嚴冬,氣候極其惡劣。
  • 這種海中巨獸被發現後僅27年,就逐漸走向了滅絕,真相讓人憤怒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種海中巨獸,它在被發現後僅27年,就逐漸走向了滅絕。這種海中巨獸放入名字叫做特斯拉大海牛,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種特斯拉大海牛多生存在白令海域附近,那時的數量就已經所剩無幾了,後來特斯拉大海牛遇上了貪得無厭的人類,最終走向滅亡。
  • 這類海洋巨獸數量稀少,其中一種從發現到被人類滅絕只過了27年
    瀕危物種海牛就是受害者,其中的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被滅絕,這期間僅僅用了27年01說起海牛,我們可能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海象、海獅、海豹,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成年的海牛可以長到四米左右,體型巨大。為了方便在海中進食,它們的嘴進化成了這樣。
  • 為何它滅絕得如此快速?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只因為人類貪吃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物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點,我們的地球之所以可以這麼豐富多彩,是因為在我們的地球上有眾多的生物,其實有很多生物,它們誕生的歷史比人類的誕生歷史還要久,但是有很多生物經歷了大滅絕,優勝劣汰,所以很多生物也就被淘汰了。
  • 250年前稱霸海洋的「巨儒艮」,活了27年就滅絕,曾遭遇巨大災難
    不過,若是250年前最初形態的它——海中巨無霸「大海牛」尚未滅絕,或許會給現在的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人類對巨獸總有一種嚮往與敬仰,或是天生的恐懼,就像面對一隻恐龍那樣。與現存的四種海牛目動物相比,斯特拉大海牛的尺寸是大得驚人。只可惜,它們僅與人類相處了27年,就滅絕在了人類的手裡。從滅絕這個結局看來,大海牛的第一次與人類相遇就充滿了諷刺。
  • 這是世界上最慘的動物,從發現到滅絕只有27年
    答:只需要關注小莉幫忙即可!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眾所周知,人類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是因為智慧。但無論如何,人類仍然生活在地球上,所以自然的平衡對人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令人無奈的是,由於人類自身的發展,大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在某些地區,當地的生態已經開始失去平衡。
  •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於我們大自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自然也屬於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然而有很多時候,因為我們人類的原因讓這個系統失去了平衡,當然我們人類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大變樣了,在整個生物鏈中,有些生物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現象,有些生物多的成為我們人類的煩惱。
  • 地球上最悲劇的「滅絕」動物,從發現到滅絕,僅用了不到30年!
    導語:與其他長壽的巨型動物不同,斯特勒海牛是最後一個滅絕的更新世倖存者之一,它們在遠離海洋而不是陸地的地方找到了他們的避難所。大海牛是海牛和儒艮的親戚,而滅絕它們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類。歐洲人在發現它們後,只用了不到30年時間就將它們徹底滅絕了。
  • 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用27年,只因為太好吃了
    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由於人類的過度捕獵等原因,很多的物種都已滅絕。斯特拉大海牛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在一次探險中,被人類偶然發現。由於斯特拉大海牛的肉質鮮美,被人類大量獵殺。僅僅用了27年的時間,就滅絕了。
  • 史前巨獸巨齒鯊沒有天敵,為什麼會滅絕?
    2018年,美國好萊塢大片《巨齒鯊》在全球各大影院強勢上映,斬獲了不俗的票房和極佳的口碑,但也讓我們認識了史前巨獸巨齒鯊。影片中的巨齒鯊強悍無比,連鋼鐵之軀的船隻,在巨齒鯊面前都不堪一擊。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巨齒鯊到底多麼厲害,還有就是它們在史前根本就沒有什麼天敵,它們為什會滅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
  •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從發現到滅絕僅僅用了27年,只因為太好吃了
    但在國外的一個小島上卻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當地的一種生物卻因為人類肆無忌憚的捕殺,從發現到滅絕僅僅只存在27年。這種生物就是特斯拉大海牛,人類是在1741年第一次發現這種大海牛,數量也不過2000頭,斯特拉大海牛身軀龐大,體長達7~8米,重達3~4噸,是海洋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它們喜歡棲息在河口附近的淺海水域裡,吃食水生植物海藻等。最可悲的是特斯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的27年時間,這又是為什麼呢?
  • 大海牛,從被發現到滅絕僅用了27年,到底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史上最悲劇的動物」,它從發現到滅絕,僅用了27年,而造成它滅絕的不出意外的還是人類,它就是大海牛。大海牛是什麼動物?它與海牛有什麼區別?在大海牛沒有滅絕以前,大海牛是整個海牛目下體型最大的存在,也是唯一一種生活在寒帶海域中的海牛。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不到100年,渡渡鳥到底經歷了什麼?
    就這樣,渡渡鳥一直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模里西斯島,從來沒有任何動物能夠傷害到它們。直到,人類出現了。1598年,荷蘭商船遭遇到風暴,無奈只能停泊在模里西斯島。水手們上岸以後,他們發現了這種不會飛,看起來又大又愚蠢的鳥。
  • 僅次於鯨魚的第二大海洋哺乳動物,被人類發現僅27後慘遭滅絕
    更新世,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地質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巨獸的時代。在那時,北美是是乳齒象和劍齒貓的家園;猛獁象和毛茸茸的犀牛在歐亞大陸遊蕩;巨型蜥蜴和巨型袋熊生活在澳大利亞內陸。但這些巨獸中的大多數都在大約14,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時死亡。
  • 27年後英國再次發現這類大型蜘蛛 曾被認為在英滅絕
    中新網11月2日電 綜合外媒2日報導,英國學者在該國一處國防部訓練場發現了一種巨大的大狐蜘蛛,並稱其為「漫長職業生涯中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人們已有27年沒有在英國見過這類蜘蛛,甚至認為它們「已滅絕」。 據介紹,大狐蜘蛛是夜間捕食者,以其速度和敏捷而聞名。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27年,它們經歷了怎樣的磨難
    它們中的絕大部分物種存在的時間都要遠遠的大於人類存在的時間。它們遵循著自然界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每一個物種都在夾縫中求生存,躲避自己的天敵,尋找食物。今天博主要給大家講的這個物種躲過了自己的天敵也沒有缺衣少食,缺因為自己肉質肥美給自己招來了殺生之禍然後導致整個物種滅絕的動物——特斯拉海牛。特拉大海牛又叫斯氏大海牛。主要生活在科曼多爾群島。
  • 世界上滅絕最快的動物,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27年
    斯特拉大海牛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亡的,其中有一種動物從發現到滅亡甚至只用了27年的時間,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和人類有關。這個動物就是斯特拉大海牛。和世界10種已滅絕動物中的大海雀一樣,斯特拉大海牛也是水陸兩棲動物,其最長可以達到7.9米,一般來說成年個體的體重大約為3噸重。當時大量的斯特拉海牛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岸、日本的南部、加利福尼亞等地區,但是不幸的是在1768年最後一頭也葬身於人類之手。
  • 盤點動物史上十大滅絕巨型怪物和十大遠古巨獸
    &nbsp&nbsp&nbsp&nbsp1月6日消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很多十分強大的生物物種,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地球上也經歷了翻天覆的變化,很多物種比如恐龍等都已經滅絕,巨型怪物和遠古巨獸也已經成為歷史,離我們遠去。
  • 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屬於全新物種,體長達40米!
    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孕育出了生命,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生物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特別是在經歷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更是不斷刷新著地球的生物史,前段時間,在考古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遠古巨獸」,它的存在再次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