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柱石
英文名:Euclase
中文名:藍柱石
成分:AlBe[OH|SiO4]
晶系:單斜晶系
硬度:6.5-7.5
比重:3.05-3.10
折射率:1.65-1.67,1.65-1.68
顏色:無色、黃色、淺藍色、藍色、淺綠色、白色
產地:巴西、俄羅斯、坦尚尼亞、哥倫比亞、肯亞、澳洲、義大利、德國、印度、辛巴威
這種礦石會形成菱形剖面的柱狀結晶,而且柱面上的平行線條會非常發達。特徵就是結晶體端面出現山形而且複雜的層次。
藍柱石以美麗外形而聞名,因其藍色色彩加上硬度相近,一時會讓人誤以為這是海藍寶。不過藍柱石的解理性異常強烈,就連斷口也是非常明顯而且脆弱。發現這個矛盾之處並且抱持懷疑態度的法國礦物學家Hauy經過研究之後,於1792年將這個礦石取名為Euclase,而這個英文名就是取自它的矛盾點。其字源來自希臘語【eu】這個意指良好,以及【klasis】這個代表毀壞的字。
他在研究時使用的是雖然是巴西產的結晶,不過當時的人在研究的時候使用的卻是產自秘魯的結晶。
這個礦物在歐洲亦有其他產地,但因結晶缺乏典型特徵,所以1785年他才會將產自巴西的結晶體帶進研究室裡研究。這塊結晶雖然充滿特性,但因產地遠在地球的另一端,所以當研究進行的時候不僅手邊礦山資訊不足,就連樣本也不足 。為此Hauy在分析這塊結晶時可說是吃盡苦頭。而第一次發現形成於低溫的熱液礦脈、結晶花崗巖,已經結晶片巖之中的藍柱石,是產自俄羅斯烏拉山脈南部的奧倫堡(Orenburg)。
這是種含有鋇(Be)的礦物,屬於相當罕見的稀產種,而寶石等級的結晶產地更是有限,例如在前文提到的產地當中,像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Estado de Minas Gerais)的歐魯普列圖(Ouro Preto)與北大河州(貝裡奧格蘭德·Rio Grande do Norte)就是,而前者更帝王黃玉(Imperial topaz)的知名產地。
巴西生產的藍柱石以無色居多,偶爾會看見部分著色綠色或藍色的結晶。之所以會出現綠色色彩,原因在於微量的鉻(Cr)離子。
以完全藍色的形態產出的結晶非常罕見。雖說巴西生產的藍柱石帶著淡淡的藍色,而且幾乎不見深藍色的石體,不過這個定論卻被南美的哥倫比亞所推翻。這裡不用說,是祖母綠的代表產地,而在契沃爾(Chivor)以及一部分的伽沙拉礦山(Gachala)曾經發現深藍色的結晶。推測這可能是祖母綠在600℃到400℃這個低溫環境形成的時候分出的礦石。此外,辛巴威亦有產出報告。從這個美麗的藍色結晶體中曾經化驗出鐵與鈦,因此可推斷出這些元素也是形成顏色的原因。不管是藍晶石還是藍色的祖母綠,都是因為擁有相同成分所以才會呈現藍色的。
藍柱石的切石價格非常昂貴,因此在購買的時候務必使用放大鏡確實的檢查,看看石體裡頭是否產生解理。
回復礦物名,查詢往期礦物知識。
下期預告:異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