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下午,四川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在西南科技大學正式落下帷幕,賽事技術仲裁、國賽工作組成員胡慶夕,國賽特派巡視員、國賽工作組成員李喆等嘉賓出席了總結大會。大會由賽事裁判長、西南科技大學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尹顯明主持。
首先,尹顯明老師代表承辦方西南科技大學對所有參加此次賽事的各校師生,裁判專家及賽事工作人員表達誠摯的感謝。胡慶夕老師表示,四川省是2020年第一個開展工訓賽國賽選拔的省份,比賽亮點頻現,值得其他賽區借鑑與學習,特別是競賽視頻環節,希望所有同學都能積極拍攝上傳視頻,助力本省同學獲得更優異的成績。李喆老師作為國賽特派巡視員對此次賽事的所有工作人員的認真而辛勤的工作表示感謝,對賽事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
今天是省賽的第二天,龍爭虎鬥,戰況升級,在比賽期間無數個或是讓人歡欣鼓舞或是遺憾落淚的瞬間觸動著每個人的心,讓我們伴隨著小記者的視角,去看看他們的故事。
可愛的TA們
作者:李光會 /攝影:趙廣源
比賽場上的氣氛是凝重的,每一支即將驅動熱能小車的參賽隊伍都在認真地測量、調試、比對……他們必須保證小車在行駛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與線路,一旦計算,測量不夠精準,小車即有可能撞到樁柱而被迫停下。
賽事激烈地進行著,這些殺進省決賽的隊伍使出渾身解數,向著國賽進擊。突然,一抹亮眼的「粉」抓住了周圍人的眼球。一支全是男孩子的隊伍,竟然製作了一輛幾乎全粉色的熱能小車。這輛小車的「顏值」引得周圍同學駐足觀賞,或許,很多理工宅男都是這樣,又直又悶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粉粉的「少女心」。
還有一支全是女生的隊伍,也把這種樂觀的精神帶到了比賽中。在小車因動力不足無法發車時,她們不是急躁,也不是憤怒,而是把雙手放在腦袋兩邊,像施魔法一樣邊笑邊念叨著:「用意念發車,用意念發車。」
可可愛愛的ta們,用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去迎接比賽。也許,在這次比賽中,不是每一支隊伍都能獲得理想的成績,但每一支隊伍都能將自己的特色與特有的精神展現出來,講述那些比賽背後的故事。
雖有遺憾,不曾彷徨
作者:宋奧博 /攝影:趙廣源
經過激烈的角逐,進入第二輪的團隊迎來的是更加殘酷的比賽。既然是比賽,總會有輸贏。來自樂山師範學院的三名女同學所組成的「海底大縱隊」最終未能在比賽中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第一次比賽時小車前進路線與既定路線偏離,成績不理想。在接下來兩分鐘的調試中她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卻忽視了檢查車況,導致第二次比賽時小車未能成功發車。即使是面對這樣不盡人意的結果,她們仍然選擇相互鼓勵。
三位女生齊心協力參加比賽,「誓與鬚眉一較高下」。她們從初選中脫穎而出,又順利通過了第一輪比賽,卻在第二輪比賽時因未處理好突發情況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即使她們內心充滿著遺憾與不甘,但也依舊保持著微笑。雖未能如願以償,但對於青春這樣一段奮力拼搏的旋律而言;遺憾,也未嘗不是一段美妙的插曲。
妙手引得佳績出
作者:毛莉 /攝影:趙廣源 劉佳福
「連續一周不停的調試、三次晶片的更換、不停重寫的代碼,在重重的壓力之下,我們不止一次的想過放棄,但是我們堅持到了現在。」來自西南石油大學成都校區的周於博這樣說到。作為四川省決賽的第一支出場隊伍,他們克服了比賽前後出現的種種困難,以近乎完美的的姿態穩穩地落在了賽道的終點,為比賽開了一個令人喝彩的好頭。
氣壓影響、動力平衡、物塊質量、時間限制等,這些全部都是周於博所帶領的隊伍在無人機比賽中遇到的痛點。在初賽的經驗之上,他們的隊伍結合場地情況,以棄卒保車的戰術主攻避障方面。最終,他們贏了。在封閉的賽道之中,無人機遊刃有餘輕鬆遊走,即使夾取重物也敏捷不減。
他們大膽、沉著的選擇給自己隊伍的作品帶來了新的突破,更為自己贏得了喝彩與歡呼。少年們,如若有幸進入國賽,請一定要繼續加油啊!
心無旁騖,篤定前行
作者:石謹言 /攝影:高潔 李川
熱能驅動車的續航能力、賽道長短、路線難度等,都會影響作品的比賽成績。自己的小車已經連續撞倒了三次柱子了,如果再有一次柱子倒在小車面前,那麼比賽成績會被大大影響。西南石油大學成都校區18級機械工程隊的三名同學目不轉睛的注視著自己的小車,內心無比擔憂。
幸好,小車穩穩的停住了,雖然並未繞過前面這根障礙柱但沒有再碰倒也就意味著沒有犯規不會再被扣分,三人同時鬆了一口氣。
驚喜不斷在發生,當裁判老師告知他們的成績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好成績時,羅金驚訝的說道「因為疫情的緣故,籌備比賽的時間很緊張,作品的設計、組裝、調試讓他們很多天都只有3,4小時的休息時間,心裡只想著把作品更好的呈現出來重在參與,沒想多會得到這樣的名次,很開心但接下來重點還是要放在調試小車的性能上。」
尚為少年,能有如此心境實屬不易。高壓比賽下能清除內心的負擔專注在作品本身,那麼他們的成功也就並非偶然了。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作者:喬蓉輝 /攝影:王建川
智能物流機器人比賽既充滿趣味又極具挑戰。來自西南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的莫亞蘭同學給我們分享了她團隊的經歷。
她的團隊為參加這次比賽準備了2個多月,期間遇到了各種困難,機器人各個部件的加工、零件的構成、電路的設計、計算機的編程,為了能夠完成機械臂的擬定設計動作,需要一步步調試、一次次精進;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輪子容易打滑,就嘗試採用新的材料,嘗試用更精尖的加工工藝對這一現象進行加固和處理。
物流機器人體積雖小,但製作過程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多,有機械工程、計算機工程、材料工程等等專業,需要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同學同時匯聚在一起,協作完成整體的設計、精煉、組裝和運行。
在大家一次次磨合、一次次調試、一次次完成面前的挑戰時,在機器人能夠順利搬運的那一刻,他們,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共同向前的共同體。
最後在合影留念時,她說:「我要抱著我們的寶貝。」
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言「由預想進行於實行,由希望變為成功,原是人生事業展進的正道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追逐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意義!
文化賽場 一站到底
作者:石謹言 /攝影:高潔 李川
工程文化賽項是本次四川省賽的最後一項賽事,兩天忙碌的比賽讓參賽的選手們都已經略顯疲憊,但復活賽這最後的機會每隊選手都緊張的準備著沒有人放棄。復活賽時間短任務重,這不僅考驗選手的知識儲備,更需要無比敏捷的反應速度。
第一輪必答題所有選手都謹慎的做著選擇不敢丟失任何一分,到最後都相差無幾。第二輪搶答題,便是到了賽事分水嶺階段。選手們在緊張的氣氛下快速反應正確作答是真的很不簡單,分數漸漸拉開差距,在這樣的壓力下真的想要不出錯太不容易。第三輪分步搶答題便是真是展示了選手們的知識庫,哪怕只聽到一個提示就能迅速作出反應正確作答。可見,他們在籌備階段給自己的腦袋裡灌輸了多少知識點,現場觀眾自發的一陣陣掌聲便是對他們最好的認可。
少年強則中國強,吾輩少年就應擁有這樣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越挫越勇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