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廢易拉罐一秒變"昆蟲" 女孩做手工飽含與父親回憶
胡藝凡展示用易拉罐做的昆蟲 記者 鄒飛 攝
易拉罐做的長戟大兜蟲
長戟大兜蟲
一個個廢舊的易拉罐如何變廢為寶?在某論壇上,一組廢舊易拉罐「變身」成了甲蟲家族,就讓大家開了眼界。這些作品讓很多網友對它們背後的作者產生好奇,是充滿奇思妙想的帥哥呢?還是內斂沉穩的漢子呢?昨日,記者在觀音橋也見到了這些「昆蟲易拉罐」的主人,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站在眼前的卻是一個秀氣斯文的妹子……原來,這些小小「昆蟲易拉罐」並非只是普通藝術品,同時還承載著她兒時與父親的很多回憶。
易拉罐變廢為「蟲」
隆拱的蟲背,鮮豔的鞘翅,獨特的觸角……這些叫不出名的「昆蟲」眼神犀利,靜靜地趴在桌子上。11月22日,網友「凡凡1990」在天涯重慶論壇上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這些全部用廢棄易拉罐製作的昆蟲,有瓢蟲、長臂金龜、五角大兜蟲、象鼻蟲,神態各異,活靈活現,令看過的網友驚嘆。「有味!」「動手達人!」網友紛紛為這些「昆蟲」點讚。
不少看過的網友表示,樓主用廢棄的易拉罐,為大家呈現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和自然課,既是一場視覺盛宴,又是一課昆蟲普及。有網友稱,以後易拉罐再也不要隨手亂扔了。
瓢蟲
易拉罐做的瓢蟲
23歲的胡藝凡記者 鄒飛 攝
「昆蟲」主人是女生
昨日,記者在觀音橋一座大廈裡見到了「昆蟲」的作者——圍著白色圍巾,戴著眼鏡,愛笑,話不多,一個斯斯文文的妹子。她叫胡藝凡,今年23歲,這些「昆蟲」都是她這一年來「剪」出來的。
「這要從一年前說起了。」提到這些「昆蟲」,胡藝凡的話才多了一些。一次晚飯後,坐在書桌前的她望著一個喝光的易拉罐發呆。「咦,這綠色的罐體好像小時候經常見的甲殼蟲!」隨後,她拿起筆開始在紙上塗塗畫畫,一隻長臂金龜立刻「活躍」在紙上。接下來,愛好手工的她照著圖紙,用剪刀將易拉罐剪成兩半,開始給長臂金龜造型,腦袋、腹部、翅膀、觸角……在胡藝凡的巧手下,易拉罐版的長臂金龜很快就展現在眼前。
做完一個長臂金龜,愛好昆蟲的胡藝凡上了癮,瓢蟲、鍬甲、天牛、獨角仙……全部成了她的作品,幾乎全部都是「甲蟲」類,她粗略數了一下,「昆蟲」家族總共有19名成員。
做只「蟲」要一天
胡藝凡告訴記者,用易拉罐做「昆蟲」,看似簡單,其實背後要下很多功夫。每次在做之前,要先畫草圖,對甲蟲結構分解,「最難的就是考慮甲蟲各部分的連接和支撐問題。」小胡說,做一個手掌大的「甲蟲」一般需要3個易拉罐,一個做腹部和頭,一個做觸角,還有一個做翅膀,特別是在造型時,翅膀還需要用葉脈裝飾,屬於精細活。
小胡稱,昆蟲的造型一般是用剪刀剪,「手被割傷是常有的事情」。在各部分的連接上,則採用膠棒和膠槍進行粘合。這樣下來,做一個就需要一天時間。曾經堆在角落的廢棄易拉罐,全部被胡藝凡製作成了甲蟲家族。
小胡合租的室友龍芳宇也告訴記者,平時小胡在屋裡一有空就鼓搗她的「小蟲子」,花了很多心思,看得出來對這些昆蟲有很深的感情。
「昆蟲」是兒時回憶
為何一個女生對甲蟲如此情有獨鍾呢?原來,這些小小蟲子背後,承載著這個柔弱女生兒時美好回憶。在胡藝凡小時候,胡爸爸在工地上做事,那時候工地上沒什麼小夥伴,都是些「鋼鐵巨獸」,胡藝凡常常感到很孤單。見女兒老是悶悶不樂,胡爸爸經常下班就帶回一些「小夥伴」,讓他們陪伴女兒,這些「小夥伴」就是甲蟲。
「爸爸還給它們取一些威武的名字,告訴我它們吃什麼,誰打架厲害等等。」回憶起小時候,胡藝凡滿是幸福,帶角的甲蟲在胡藝凡眼裡成了「獨角大將軍」,還會「命令」金龜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要到處亂跑,5歲的胡藝凡儼然成了「甲蟲媽媽」。
讀書以後,胡藝凡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變少了,胡爸爸經常全國各地跑,最遠的一次還去了非洲。可是每次通電話,胡爸爸總會告訴女兒,說今天看到什麼蟲了,父女倆為一隻小小昆蟲也會聊得很開心,「爸爸回來後真的給我帶了很多甲蟲的標本。」
觀點
沒有廢物
只有放錯地方的材料
四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川美綠色設計研究所負責人王立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一直提倡可持續發展,廢物利用也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從這位女生的作品來看,既滿足了大眾審美,同時也將廢物利用得恰到好處。
王立端說,易拉罐能塑造成形色各異的甲蟲,是作者利用了易拉罐的可塑性,鉑金塑片既能彎折又能凝固,運用得當,「所以說世界上沒有廢物,只有放錯地方的材料資源。」王教授說,這些「甲蟲」自然環保,也讓大家對自然生物有了更多了解和認識,充滿正能量,也能啟發更多人對廢物利用,掀起廢物再利用風潮。商報記者 談書 實習生 鄭玉霞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