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裡錦覓和潤玉結婚時候的鳳冠、《如懿傳》中如懿佩戴的頭飾、鈿子、護甲,《十面埋伏》裡章子怡的髮飾……近日,一位四川成都的手工達人雁鴻用廢舊材料還原出各種精美的國風首飾,這些首飾製作考究,仿真程度極高,走紅網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設計師雁鴻曾經是白衣天使,她從還原影視作品開始,踏上國風原創手工之路,還把作品帶到國際時尚秀場。她向記者分享了創業路上經歷的艱辛與收穫的碩果,她說:「轉型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人們更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東西,我相信手工行業是非常有潛力的。」
巧手變廢為寶提起苗族姑娘,許多人會想起美麗的苗族姑娘頭上繁複的銀飾。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苗族銀飾工藝水準極高,每一件作品都要在960攝氏度的高溫中熔煉。在承受千萬次的鍛打、壓制、拉絲、編結、鏨刻等三十道工序後,銀飾才能以優美的姿態示人。
在網絡走紅視頻中,有一個雁鴻用68個易拉罐製作苗族首飾的視頻,獲得了很高的點擊率。視頻不僅普及苗族文化,介紹了苗族神話裡傳承下來的生命始祖楓樹和蝴蝶媽媽,更將苗銀頭飾做得十分逼真,讓人幾乎想不到這些頭飾是用68個易拉罐製成的。
雁鴻介紹,製作這些飾品,需要先將易拉罐清洗乾淨,去掉頭尾,再將邊緣修剪整齊,用砂紙打磨,再精雕細刻頭飾細節。「製作整個頭飾的骨架,要把鐵絲彎成圓柱形,因為易拉罐比較軟,沒有苗銀的支撐力,就需要將背後聯通,通過頭部內圈骨架支撐起整個頭飾。整個過程很耗費精力,用於組裝的花朵要做180朵,吊墜要做300個! 」
雁鴻製作的苗銀頭飾十分逼真
用易拉罐製作銀飾的視頻,是這位85後成都妹子眾多神奇作品中的一個。她鍾愛用舊易拉罐、銅網銅片、鐵絲、土豆、A4紙等材料製作華美飾品。她用18個易拉罐做的京劇頭冠也獲得了全網超高點擊率。
她還還原了插畫師古戈力的《半面妝》,這個作品也令外界非常驚豔。雁鴻以銅片為材料,用剪紙的形式來呈現不規則的鳳尾。採訪中,她告訴記者,「漫畫做成真實的頭飾,挑戰性在於,畫畫可以隨心所欲,而手工會受到真實光線的限制,需要思考自身重量結構如何表現,這堪稱是『二次創作』。」
雁鴻還曾為穿著透視羽毛長裙的張靚穎設計搭配了一款荊棘頭冠,整體造型充滿野性美感卻又典雅高貴。雁鴻向記者透露,「我做這個設計,就是憑藉服裝圖片來搭配,遇到更換服裝,需要重新調整頭飾風格,會有一些挑戰。」
因追劇愛上手工記者了解到,其實雁鴻並不是學藝術出身,在從事藝術行業之前,她學了5年醫護,在醫院工作過兩年。她說自己做手工的興趣來自追劇,看到古裝劇裡好看的頭飾就忍不住去還原它,慢慢積累了不少備受粉絲追捧的作品。她的第一件作品是仿《延禧攻略》裡的絨花飾品。「當時覺得挺好看的,就想用扭扭棒和機器絨條來嘗試一下,結果真做出來了。」南京絨花一般是蠶絲絨做的,做出來既有光澤度又有彈性,但像雁鴻這樣用機器絨條做,成本就低廉得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大婚時的鳳冠、《香蜜沉沉燼如霜》裡錦覓和潤玉結婚時候的鳳冠、《如懿傳》中如懿佩戴的頭飾、鈿子、護甲,《十面埋伏》裡章子怡的髮飾……眾多觀眾熟知的熱門古裝影視劇中的裝飾,都被雁鴻還原了出來,展示中國傳統美學的魅力同時,也收穫了更多關注。
她告訴記者,看電視劇還原頭飾,往往要反覆看視頻好幾十遍。「還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頭冠,就是先看海報,放大後反覆揣摩,用什麼材料,多少花片,然後再自己去設計,完成之後,就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沒有見到實物的情況下,她也能還原到原本飾品的百分之七八十。
雁鴻還原的頭冠
此外,她的創作還包括還原古畫《簪花仕女圖》、敦煌壁畫中的「供養人」等。將繪畫中的妝造、髮型真實還原到現實中,給網友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最近還原的誥命夫人的頭飾也來自繪畫,「大家看到一幅畫不一定有感覺,但看到真人呈現以後,會感覺豁然開朗」,雁鴻說,自己在百度、B站開帳號做視頻的初衷,就是為了教別人怎麼做頭飾,讓更多人喜歡並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
雁鴻還原的古風頭飾
雁鴻告訴記者,雖然材料本身耗費少,但由於製作難度大,自己創作視頻的人力成本比較高。為了節約時間,她很少畫圖,通常是迅速構思好大致造型,然後邊設計邊摳細節。日常是從上午九十點一直工作到凌晨一點,中間除了吃飯、上廁所,都在做。「手經常會磨破,手上全是做手工留下的繭。」今年她也開始培養一些手工娘,幫助完成一些基礎工作。
雁鴻還原的精美頭冠
「接觸古風頭飾的製作之後,我學習了花絲鑲嵌的手工藝,還學習了不少古代文化,博物館裡的歷史文物也會去看」,雁鴻說,為設計《山海經》系列,她參考了相關資料中的圖志,運用廢棄的銅絲、窗簾布等材料,打造出魔幻風格,唯美而夢幻。
雁鴻還原的電視劇中的古裝造型
辭職做手工曾遭全家反對在視頻中,記者注意到,雁鴻的婆婆也有出鏡,負責搭配服飾,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藍布料,搭配橙色的苗族繡花和華麗的頭飾。其實,一開始雁鴻放棄醫護行業,辭職去做化妝造型,後來做視頻創業,家裡人幾乎一邊倒持反對意見。「他們覺得你學了這麼多年,就這樣放棄了,但我畢業去了醫院工作後,心裡不想過被安排好的人生,就跳了出來。」
雁鴻說:「對辭職的事情,當時親戚們輪番轟炸,只有老公支持我的想法。他覺得,我可以支持你的夢想,就沒有想太多,不去想賺不賺錢這樣的事情。」儘管雁鴻也調侃老公並不懂自己的設計,但老公會拍攝並剪輯視頻,還負責處理外部事務,讓她專心做好設計。
雁鴻在家排行「鴻」字輩,爺爺給她取名「雁鴻」,寓意「鴻雁高飛」。但家裡人一直希望她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過安穩的生活。儘管小時候喜歡畫畫,但爸媽並沒有專門送她去學。「中學階段就不畫了,但空間想像能力不錯,高中被選送參加物理競賽,數學也不錯,那時候看老師統計學分比較麻煩,就設計了一個算學分的程序,他們都說還挺好用。」
生活中的雁鴻
對自己未來的規劃,雁鴻表示會有無限可能。她開了一間賣化妝品和服裝的小店。由於選品眼光比較準,生意不錯,賺得第一桶金後,雁鴻去學了化妝,做了跟妝師,後來她又看視頻學做頭飾。「那時候接觸到仿點翠,我覺得太好看了。特別搞笑的是,第一次掐絲竟然用了502膠水,兩隻手就粘起來了,還發了朋友圈。後來研究仿點翠就起碼研究了五六種方法。」視頻創業階段,雁鴻可以做到頭飾、化妝和服裝「一條龍」服務,視頻則由老公拍攝剪輯。
2019年,雁鴻受邀到英國牛津大學演講,介紹國風手藝,將影響力傳遞到海外。「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但當下年輕人關注的文化,受到國外影響比較多,咱們自己的好東西卻輸出不夠。所以,就需要有人去做推廣。」
雁鴻的作品大多不賣,手工作品畢竟很難量產。做視頻兩年,開工作室一年時間,就已經打開關注度,紛至沓來的定製作品的單子,讓她常常熬夜趕工。雙十一到來,她也收到不少帶貨邀約。
雁鴻也開始走向米蘭時裝周、巴黎時裝周,跟國外設計師合作,把國風元素融合推廣到世界時尚舞臺上。「這充分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東西,我相信手工行業是非常有潛力的。」
紫牛新聞記者|張楠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原標題:《【紫牛頭條】不敢相信!這些精美首飾是85後姑娘用易拉罐做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