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了適應我國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為商品小麥收購及市場流通過程中按質論價提供依據,促進小麥種植結構的調整,有必要制定優質小麥國家標準。
本標準是在GB 1351—1999《小麥》基礎上制定的,增加了強筋小麥的特性指標。
本標準由國家糧食儲備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國家糧食儲備局標準質量管理辦公室;參加起草單位:河南省糧食局、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檢驗中心、山東省糧食局、鄭州糧食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龍伶俐、謝華民、周廷寬、王樂凱、王金沙、趙仁勇。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強筋小麥的定義、分類、品質指標、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及包裝、運輸、貯存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收購、貯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強筋商品小麥。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351—1999 小麥
GB/T 5506—1985 糧食、油料檢驗麵筋測定法
GB/T 5511—1985 糧食、油料檢驗粗蛋白質測定法
GB/T 10361—1989 穀物降落數值測定法
GB/T 14608 小麥粉溼麵筋測定法
GB/T 14611—1993 小麥粉麵包烘焙品質試驗法 直接發酵法
GB/T 14614—1993 小麥粉吸水量和麵團揉合性能測定法 粉質儀法
3 定義
本標準採用下列定義。
3.1 容重、不完善粒、雜質、色澤、氣味
按GB 1351—1999中3.1、3.2、3.3、3.4、3.5執行。
3.2 強筋小麥
角質率不低於70%,加工成的小麥粉筋力強,適合於製作麵包等食品。
4 質量指標
4.1 強筋小麥應符合表1的質量要求。
表1 強筋小麥品質指標
籽粒 | 小麥粉 | ||||||||||
指標項目 | 容重g/l | 水分% | 不完善粒% | 雜質總量% | 礦物質 | 色澤氣味 | 降落數值,s | 粗蛋白質,%(幹基) | 溼麵筋,%(14%水分基) | 麵團穩定時間,min | 烘焙品質評分值 |
一等 | ≥770 | ≤12.5 | ≤6.0 | ≤1.0 | ≤0.5 | 正常 | ≥300 | ≥15.0 | ≥35.0 | ≥10.0 | ≥80 |
二等 | ≥14.0 | ≥32.0 | ≥7.0 |
4.2 衛生檢驗和植物檢疫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執行。
5 檢驗方法
5.1 檢驗的一般原則、扦樣、分樣及色澤、氣味、角質率、雜質、不完善粒、水分、容重的檢驗按GB 1351—1999中的6.1、6.2、6.3、6.4、6.5、6.6、6.7執行。
5.2 降落數值檢驗按GB/T 10361執行。
5.3 粗蛋白質檢驗按GB/T 5511執行。
5.4 溼麵筋檢驗按GB/T 5506和GB/T 14608執行。
5.5 麵團穩定時間檢驗按GB/T 14614執行。
5.6 烘焙品質評分值檢驗按GB/T 14611執行。
6 檢驗規則
6.1 可使用有皮磨、心磨系統的制粉設備製備檢驗用小麥粉。出粉率應控制在60%—65%,灰分值應不大於0.65%(以幹基計)。製成的小麥粉應充分混勻後裝入聚乙烯袋或其他乾燥密封容器內放置至少一周時間,待小麥粉品質趨於穩定後,方可進行粉質試驗和烘焙試驗。
6.2 降落數值、粗蛋白質含量、溼麵筋含量、麵團穩定時間及烘焙品質評分值必須達到表1中規定的質量指標,其中有一項不合格者,不作為強筋小麥。
7 包裝、運輸和貯存
包裝、運輸和貯存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執行(文章來源:農博種業)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