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

2020-12-07 中國教育在線

  12月1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

  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服務國家發展取得了新突破。教育資源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縱深推進「四點一線一面」為重點的區域教育創新試驗,一批教育服務區域產業振興的重點項目正在發力推進。

  創新性開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800多家,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400餘個。2019年,完成高職擴招116萬人目標任務,各級職業院校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約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組織認定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1500多萬名大學生、370多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

  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9屆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達到59%,到地市級及以下基層就業的比例達到69%。「十三五」以來,高校畢業生累計達4088萬人,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77%以上。

  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佔全國80%以上,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

  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4個國際組織籤署了19個合作協議,實現與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位學歷互認,推動233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落地。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校獲得70%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雷朝滋介紹,高校建立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佔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 ...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
    【教育部:「十三五」以來 高校獲得60%以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今天(12月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高校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 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12月3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 高校青年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情況研究
    摘 要:伴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骨幹力量和主要承擔者。充分了解青年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情況,可以更好發揮他們在教學上的優勢,對於加強他們下一步的培養工作也有重要指導意義。
  • 高校科技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校R&D活動人員佔全國的12.6%;R&D項目經費佔全國的10.1%,其中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的43.2%;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的成果佔全國40%以上。經過組織專家論證確定了由浙江大學等18個單位分別承擔17個平臺和資料庫的建設任務。
  • 教育部:「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實現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全國23個省份、95.3%的縣級單位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99.8%的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3.98%。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
  • 高校科技及產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科技課題  2007年全國高校共承擔各類科技課題27.2 萬項,其中研究與發展課題22.8 萬項,非研究與發展課題4.4萬項。當年投入課題經費426.0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佔21.9%,應用研究經費佔41.5%,試驗發展研究經費佔13.9%。  5.國際科技交流  2007年高校開展了廣泛的國際科技交流活動。
  • 教育部:高校領導任職不超10年 60歲必須退休
    昨日,教育部公布《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直屬高等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直屬高校年滿60歲的領導班子成員要及時退出領導崗位,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校學術委員會主要職務。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次所確定的重點大學多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2003年8月,印發《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對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宗旨和原則、科研組織方式、選題來源和確定、招標與投標、評審與批准、實施與管理、成果鑑定與推廣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使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確定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選題。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立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佔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16到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億元。理工農醫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到28.9萬人年,增幅達到23%。
  • 關於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專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教育廉政理論研究專項、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專項,具體申報條件和辦法另發通知。  為支持西部和邊疆地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本次項目繼續設立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及新疆、西藏項目,不單獨組織申報,申報條件與評審具體事項與一般項目相同。  本次項目不設申報指南(專項任務項目除外),申請者應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結合國家經濟社會及學科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根據自身的研究基礎和特長,自行擬定研究課題。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關於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
    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  1.建設目標和任務。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通知
    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1.建設目標和任務。面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中長期戰略目標,遵循領軍人才、拔尖教師培養成長規律,發揮名師大家傳幫帶作用,培養一大批年富力強、成長性好、代表性強的優秀中青年教師,建設一大批能夠在全國層面代表各辦學層次、各類型學校最高教學水平以及面向國內外深度闡釋黨的創新理論、講好中國故事的優質示範課程,在服務重大國家需求、深化課程改革創新、開展理論宣講和科研攻關等方面形成代表性工作成果。
  • 教育部啟動2020-2022年高校思政課建設項目申報
    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代表性成果、師資力量足夠承擔工作任務的學校,可申報「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
    本年度只設國家重大和重點招標課題指南(見附件1),其他類別課題不設指南,由申請人自擬課題名稱申報。同年度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負責人不能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組織申報辦法詳見附件2。
  •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高校科技創新基礎雄厚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哪些高校才是真正的「最強王者」?
    正如國家自然基金委網站上滾動播放的那句話所說: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作為我國資助自然科學研究的主要渠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情況,從各個層面上體現著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諸多卡脖子難題,基礎研究和科研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教育部印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獎勵辦法
    ,鼓勵廣大高校研究人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勇於創新,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更好地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我部在對原《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暫行辦法》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制定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 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交出這份「答卷」|教育...
    近日,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在這一偉大事業中,教育部直屬高校也有重要貢獻。2012年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扶貧路子。11月2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
  •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
    教育部2018年4月12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幹渠道和核心課程,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