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我國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已超過40%。
12月3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
雷朝滋還提到,「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清華大學首次成功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世界物理科學前沿領域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研發了世界上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實現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跨越發展。
與之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教育部組織高校快速響應,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國內外銷量超億份。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十三五」期間,高校科研支撐了2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雷朝滋表示,「十四五」是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科技工作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