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我國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已超過40%。

12月3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

雷朝滋還提到,「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清華大學首次成功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世界物理科學前沿領域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研發了世界上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實現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跨越發展。

與之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教育部組織高校快速響應,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國內外銷量超億份。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十三五」期間,高校科研支撐了2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雷朝滋表示,「十四五」是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科技工作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院士最多的高校:北京大學     本次,北京大學7人入選,入選人數為全國高校第一。至此,北京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北京大學院士學部分布情況如下:中科院院士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學部,其次是地學部,人數最少的是技術科學部。工程院院士主要集中在醫藥衛生學部,其次分別是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和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兩院院士籍貫榜單公布,第一463人,網友:果然是它
    ,而從我國排名前十的高校來看院士數量都是十分可觀的。 到2018年止我國兩院院士共有1600多人,其中分布情況來看55年到17年的前十名單中,江蘇以463人的數量穩居第一的位置,同時也是唯一一個走出兩院院士超過400人的省份,其次就是浙江省了,浙江省60多年時間裡走出了395位院士。
  • 近20年共當選77位兩院院士!地方高校出院士,太難了
    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是國內最高學術榮譽,當選者往往被認為是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科學家。2001-2019年,我國共增選十屆院士,共遴選院士1106人,其中科學院院士519人,工程院院士587人。而從院士們的當選單位來看,他們大多集中在國內最為頂尖的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頂尖科研機構,其他類單位儘管偶爾也能分到「一杯羹」,但是並不多。據統計,2001-2019年,共新增科學院院士519名。這519名院士來自部屬高校的共有226名,佔比高達43.55%。
  • 高校研製的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等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3日,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指出,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另外,高校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根據蘇州當地電視臺的統計,在此次增選後,兩院院士中共有117名蘇州人,穩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而在2017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期間,蘇州市人民政府網站也轉載消息稱,「至2016年9月,蘇州籍兩院院士達110人,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 教育部:高校獲得70%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雖然中科院學部工作局隨後發表聲明,稱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但由於此事件摻雜著權力和利益的角逐,一時間,「院士」這個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中國,「兩院院士」代表著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很多學者終身奮鬥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人數超過九成,約90位院士為山東籍。除擁有學術性職務外,部分院士還兼任官員及企業高管等職務。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校友會2016-2019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排名,清華大學第1,中科大第3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4年來,昆明理工大學有2位學者當選中國兩院院士,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超過眾多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躋身全國前15強,為衝擊下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奠定紮實基礎。「兩院院士」是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監測及期末驗收評估、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和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標誌評價指標之一。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你了解2019年新入選的兩院院士都來自哪些省份或者工作單位呢?
    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是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在一定程度上,兩院院士校友的數量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反映。
  • ...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
    【教育部:「十三五」以來 高校獲得60%以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今天(12月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高校已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 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
    兩院院士,即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研人員的至高榮譽。 今天筆者給大家聊一聊我國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而培養的院士多,也證明了這些學校深厚的底蘊和超強的實力。
  • 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出爐 六成來自高校
    ●157名初步候選人中,有94名來自高校,佔總數近60%。  ●有海外學歷背景的入選者佔比較大。數學物理學部23名候選人中,有8人獲得國外大學學位,佔比超過1/3;化學部25名候選人中有8名海歸人士,佔比達32%。  ●初步候選人中,年齡段主體分布在51歲至60歲間,佔候選人總數的59.2%;年齡在50歲及以下候選人數接近總數的1/3。
  • 高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前瞻:近五年,一流大學新增多少兩院院士?
    奈園(ID:inaiyuan)分析了「十三五」期間各「一流大學」建設單位兩院院士增長情況,以窺各其在「十三五」期間的人才隊伍建設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生榮譽。
  • 湖南這所高校,連博士點都沒有,卻有兩院院士坐鎮
    而在我國,兩院院士絕大部分都聚集在北京、上海這兩大城市,很多地區,一個省也就幾個。配圖從兩院院士的工作單位性質來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國企等成為院士們最主要的集中地,一個地區國家級科研機構的多少,重點大學的多少,往往就決定著該區域擁有兩院院士數量的多少。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大家都知道,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士稱號,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原則上為終身稱號,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共計不超過60人。目前中國在世的兩院院士也只有一千多人,所以一所大學的兩院院士的數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未來的發展,院士對於大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1、院士在基本可以決定大學在該學科的科研項目立項、經費申請和團隊組建,強化科研體系的同時也會壯大該學科的發展。2、院士的科研項目一般成果都是比較重大的,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都佔有相不小的權重。
  • 2016-2020年各高校兩院院士、國家三大獎等排名統計
    高校評估,兩院院士人數、國家傑青、國家三大獎都是及其重要的加分項!而2020年,是十三五結束之年,同樣對國內高校來講也是個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過去的五年裡,各高校在兩院院士、國家傑青、國家三大獎表現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