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浙江大學 葉章穎教授、《電解水技術頻道》裴洛偉
編輯 | 《電解水技術頻道》裴洛偉
全文要點次氯酸消毒劑是瓶裝銷售的,要符合《消毒技術規範2002版》的要求;酸性電解水是設備直接電解產生的,要符合《GB 28234-2020 酸性電解水生成器衛生要求》;酸性電解水(包括酸性氧化電位水和微酸性電解水)、酸化次氯酸根離子法產生的微酸性次氯酸水,都是符合《GB 38850-2020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標準的消毒劑原料,只要通過一定的生產工藝或配方,能夠滿足《WS 628-2018 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即可成為次氯酸消毒劑。
近年來,酸性氧化電位水、微酸性電解水、強酸性電解水、酸性電解水、微酸性次氯酸水、次氯酸消毒劑等概念在市場上流行,由於當前國內相關標準還不夠完善,導致從業者經常把這些概念混淆,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對這些概念作以解答,並闡明其中的區別和聯繫。
01名詞術語
酸性氧化電位水:將軟化水中加入低濃度的氯化鈉(溶液濃度小於0.1%),在有離子隔膜式電解槽中電解後,從陽極一側生成的具有低濃度有效氯、高氧化還原電位的酸性水溶液。強酸性電解水是日本的叫法,實際上就是酸性氧化電位水。
微酸性電解水:在軟化水中加入低濃度鹽酸和(或)氯化鈉,在有隔膜或無隔膜電解槽中電解後,生成的以次氯酸為主要成分的酸性水溶液(pH5.0-6.5)。
酸性電解水:在有隔膜或無隔膜電解槽中,電解氯化鈉和(或)鹽酸水溶液,生成的以次氯酸為主要成分的酸性水溶液(pH<6.5),其中,酸性氧化電位水(強酸性電解水)pH值為2.0-3.0,微酸性電解水pH值為5.0-6.5。
次氯酸消毒劑:消毒液原液中含有穩定次氯酸的消毒劑。
02不同名詞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依據次氯酸消毒劑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要點:(1)次氯酸消毒劑不限制其生成方法,無論是電解法還是酸化次氯酸根離子法;(2)次氯酸消毒劑是瓶裝銷售的,要按照液體消毒劑的要求進行檢測和備案。
酸性氧化電位水和微酸性電解水合稱為酸性電解水,這兩者限制了其產生方法都是通過電解產生的,原則上需要現制現用,不能長期保存,但是可以作為次氯酸消毒劑的原料。
03酸性電解水可以作為次氯酸消毒劑的原料
2020年4月9日發布的《GB 38850-2020 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指出:酸性氧化電位水、次氯酸(包括微酸性電解水)為有效的消毒劑原料。
理論上我們認為酸性氧化電位水和微酸性電解水不穩定,不能作為瓶裝消毒劑售賣,但是其可以次氯酸消毒劑的原料,輔助以一定的穩定性生產工藝或穩定性配方,就可以成為次氯酸消毒劑。
註:2020年9月3日,衛生標準網發布了GB 38850-2020《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 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 47號次氯酸的使用範圍增加#A,標註「#A原液含有穩定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可用於室內空氣消毒」。
04酸性電解水和次氯酸消毒劑的檢測標準
酸性電解水要符合《GB28234-2020酸性電解水生成器衛生要求》的標準,而次氯酸消毒劑要符合《GB38850-2018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的標準。
兩者在進行細菌定量殺滅試驗時存在較大差別,詳情如下:
取消毒試驗用無菌大試管,先加入0.5ml試驗用菌懸液,再加入0.5ml有機幹擾物質,混勻,置 20℃±1℃ 水浴中 5min後,用無菌吸管吸取上述濃度消毒液 4.0 ml注入其中,迅速混勻並立即記時。— —出自「消毒技術規範2002版」取消毒試驗用無菌大試管,先加入0.05mL試驗用菌懸液,再加入0.05mL有機幹擾物,混勻,置 20℃±1℃ 水浴中 5min後,用無菌吸管吸取上述濃度消毒液 9.9ml 注入其中,迅速混勻並立即記時。— —出自「GB 28234-2020酸性電解水生成器衛生要求」
在進行次氯酸消毒劑殺菌試驗時,菌懸液、有機幹擾物與次氯酸的比例為1:1:8,在進行酸性電解水的殺菌試驗時,菌懸液、有機幹擾物與酸性電解水的比例為1:1:198,標準制定者認為瓶裝的次氯酸消毒劑無法大量使用,而由設備直接產生的酸性電解水可以一次性大量使用,所以在進行殺菌試驗時,酸性電解水的使用量相對較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次氯酸消毒劑在進行殺菌試驗時要採用更高濃度才能達到酸性電解水的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