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城市在一路向東的擴張建設中,老城區也在同時煥然一新,其中最典型的項目就是安慶古城。安慶古城即人民路以南L型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其中L型街指倒扒獅街、國貨街、四牌樓三條街所形成的L型的街區。根據市自規局項目介紹:L型街佔地面積約2.24萬㎡。街區總長約440m,共有歷史建築65棟,建築面積約1.25萬㎡;其它建築33棟,建築面積約1.65萬㎡。這裡的倒扒獅街曾經被稱為「皖省第一街」。
2018年10月29日安慶市人民路以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項目正式開工;2019年6月四牌樓街開街試運營,同年國慶期間四牌樓街三天人流量突破10萬人次;2020年元旦安慶古城實現整體開街!當然今年受疫情影響,對後續的招商和建設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小編也曾先後多次前往開街區打卡留念,也著實被這股濃濃的歷史氣息所驚豔。修舊如舊的安慶古城,每一座建築都展示著安慶滄桑的歷史;重新開放的安慶古城,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安慶的底蘊。下面一起跟隨小編最近打卡安慶古城的一些圖賞,來品味安慶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美麗和魅力吧!
倒扒獅街是安慶保存至今的一條古老的商業街,街口的牌坊為1986年仿建的水泥牌坊,原為四柱三門牌樓式漢白玉石建築,坊額正面鐫刻「黃門司諫」,背面鐫刻「青鎖納言」,在文革中被毀,僅殘存南端部分坊柱。
倒扒獅街整體建築較好地保持了明清風格,是一條保留安慶古城傳統風貌的商業街。如今修舊如舊,還能品味到百年前安徽省城第一街的歷史感。
安慶古城運營方創造性地在歷史街區加入了安慶名人館的元素,其中以海子的詩歌文化為代表,更是在整面牆上抄下家鄉詩人海子的《給安慶》,更加體現了安慶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
歷史上的四牌樓曾一分為二,從三牌樓始到登雲坡止,此一段為正街,稱之為四牌樓,由四牌樓大二郎巷口西抵小墨子巷這一段為附街,則另名四牌樓西街。老四牌樓街最叫得響的兩塊金字招牌,一是以蠶豆醬為特色的「胡玉美」,一是以精緻細點著稱的「麥隴香」。其實兩塊招牌同出自胡氏家族,後者清宣統三年(1911)創辦,全名麥隴香南貨店。
老街上每一盞紅燈籠都寫著安慶的老地名,喚醒了安慶人的地標記憶,也體現了安慶的厚重歷史。如後圍牆街、天后宮街、廣濟橋、太平寺、四照園等等。
如此美好的安慶古城,仿佛穿梭回百年之前;開放已半年有餘,你來打過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