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庵名廉聲,潔庵是他的字,洛寧縣寨禮村人,1925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先在滬大附中任教務主任,後到開封基督教會美國人施愛禮辦的私立濟汴中學任教務主任。
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所有私立學校向地方當局註冊備案,否則不予承認學生學籍。也就是說,不向當地政府備案的學校,學生沒有資格考取上一級公立學校。而美國教會堅決反對濟汴中學備案,主張將其改為聖經學校,力圖擺脫中國政府的管轄。當時,因校長施愛禮返美病逝,由李潔庵主持校務。他和大多數華籍教員以及廣大學生則主張向政府備案。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學生畢業後可以考大學。+
雙方爭執不休,教會方面聲稱如果學校向政府備案,就停止供給辦學經費,把師生趕出紅洋樓(在開封南關,當時濟汴中學的校址)。李潔庵和華籍教師則針鋒相對,予以反抗。宣布脫離教會,省政府在開封城內地方法院街路南(原西北運動場)蓋了一百多間紅頂平房,作為濟汴中學的校舍。
1934年元月份(寒假前)濟汴中學從南關紅洋稜搬到那裡,李潔庵被任命為校長。在他的主持下,濟汴中學很快成為全省著名的五所私立學校之一(其餘四所為黎明、兩河、北倉和沒是的豫北中學)。濟汴中學的英語教學質量很高,省教育廳在全省畢業會考時,批准該校學生英語面試。
1938年元月,日寇兵犯豫東,開封朝不保夕。李潔庵和校董商議後,動員師生把濟汴中學遷到了洛寧。校本部設在女子小學的原校址(現檔案館),西校院在關帝廟(現文化館),東校院在簡易師範(現二高中西半部)。學校還在老城內租了一些民房作教室、宿含、圖書館。當時,許多本縣學生借宿在老城的親朋友家中,那些帶家屬的教員也在校外租民房居住。
濟汴中學從開封遷來時,只帶了少量圖書和儀器,桌凳全無。李潔庵到處找人說好話,但毫無結果。他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就把家裡的木板全部拉到學校做了桌発,但仍然不夠。他又發了自家的樹木,做成桌椅オ解決了暫時的困難。
李沽庵非常重視校風校紀,他常說:「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嚴明的紀律,教學質量就上不去。」開學之初,新生遲到曠課現象時有發生。他親自製定規章制度,設專人點名,處理了幾名違反校紀的學生,校風校紀大為改觀。
每天早上五點鐘上操,鐘聲一響,學生們從大街小巷快步趕往操場,很少有人遲到、曠操。學校天天公布、周周總結紀律情況,期終向每個學生家長通報學生在校的表現,督促他們搞好家庭教育。一個學期過後,濟汴中學的校風校紀受到了老城居民的讚揚。
李潔庵知人善任,關心教師。那時,不少教師住在校外的民房裡,他常去問寒問暖,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無微不至。他知道杜乙初(名逢甲,趙村鄉南豐村人)知識淵博,就聘請為濟汴中學的國文教員。杜乙初是二十年代洛寧有名的「三初」之一,同李潔庵的父親李棟甫(「三甫」之一)政見不同,鬥爭十分激烈。「三初」代表民意,揭露「三甫」的劣跡,使他們丟官丟錢。最後,「三甫」勾結反動勢力將張升初、溫旭初殺害。當時洛寧流傳有「三初進了城,三甫不安寧」的歌謠,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兩派勢力鬥爭的情況。
李潔庵為了辦好學校,不計父輩之恩怨,實屬難能可貴。體育教員戴利修球類、「三鐵」等項目聞名全國,是河南體育界的名流。當時,河南大學和幾所公立中學多次高薪聘請他去任教。但是,戴老師難捨李潔庵知遇之恩,都毅然謝絕了,一直留在濟汴中學。
解放後,他出任河南大學體育系主任,曾多次給洛寧的學生寫信,表示十分眷戀在洛寧濟汴中學那段時光。胡梓房教員曾因「共產黨嫌疑」,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李潔庵不避嫌疑,多方周旋,終於把他從獄中保釋出來,繼續任教。當時,濟汴中學人オ薈萃,如周子樾(國文教師)、李煥文(數理化教師)、狄濟鑫(英文教師)、穀子猷(生物教師)馬子春(地理教師)、張漫慈(圖畫教師)等學識都很淵博。